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牌保守党自民党"一党独大",得益于"小选区比例代表并立制"中"小选区"优势的制度保障。近来,自民党在国会大选中实力大增,历史修正主义及修宪意图凸显。社民党等革新政党的议席急剧减少,基本失去对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制约力。新型保守政党民主党的政策"自民党化",公明党的执政党化,加之维新会和次世代党等右翼政党的崛起,日本政坛的"总体保守化"势在必然。从内因来看,日本现行选举制度客观上使得传统革新政党及在野小党弱化,保守政党壮大,日本政党政治生态发生结构性改变,导致日本政坛"总体保守化"趋于常态化。  相似文献   

2.
高洪 《日本学刊》2003,(4):90-100
日本众参两院最近相继通过了政界争论多年的"有事法制"相关三法案.这些法案顺利通过国会审议的主要原因,在于民主党这个最大的在野党放弃了与自民党对抗的一贯立场,使国会斗争中时隔10年再次出现了革新政党对抗保守党派的局面.原本处于朝野对立状态的自民、公明、保守、民主、自由五党步调一致的政治抉择,反映出这些政党之间相同的阶级属性与政治信念.自民党与民主党之间的政治交易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在不同保守政党争夺政权的表象背后,掩盖着保守政治中朝野双方"貌离神合"的本质属性.举凡决定国家道路的原则问题,从旧自民党派生出来的各种新党最终总要同自民党形成一股政治合力,驱策日本在既定的道路上前行.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国内政治形势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在政党中日本保守势力的变化最为显著。日本政党经过2003年、2005年的选举,逐渐形成了两大保守政党势力,从而打破了自1955年以来,事实上形成的自民党一党独大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4.
自民党概况     
自民党是日本的第一大政党,又是执政党,系统介绍和研究自民党的情况,对于了解日本政治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较全面地介绍自民党的情况,本刊从本期开始将陆续刊登刘映春同志编写的《自民党概况》的部分内容,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战后日本的地方自治以知事和地方议会由居民直接选举并相互监督的二元代表制为原则,地方自治体的权力运行主要取决于民意支持以及地方议会对知事的支持与合作,不受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具有相对独立性。东京都作为日本最重要的地方自治体,东京都政不仅具有独立性,而且都知事与都议会的选举结果直接影响各政党在首都的力量消长。逾总人口十分之一的"民意"走向,更使其成为全国政治的"晴雨表"影响国政走向。战后的东京都政经历了保守政党主导下的政官合作、多党化格局下的协商政治、无党派主导下的合作与对抗三个阶段。战后初期,保守政党以及其后成立的自民党,凭借在首都的政党组织票和东京都议会的多数席位,通过支持东京都知事的政治运营实现对东京都政的干预;1965年"刷新都政选举"后,东京都议会呈现多党化格局,自民党被迫选择同各政党展开协商政治;冷战后随着无党派力量的崛起,自民党与东京都知事之间基于彼此利益需求进入到合作与对抗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党政治都是其本国政治、经济长期发展的产物,而日本是在二战以后,在美国占领时期短时间内完成的民主政治体制,因而它与西方政党政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日本的政党制度不同于两党制和多党制,政府由不同的政党或政党联盟轮流执政,日本能够在完全竞争的多党制条件下,自民党以优势地位执政长达38年之久;其次,日本的政党组织结构与西方国家不同,日本政党内部派阀林立且活动持久;第三,日本政党与政府的关系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党政分开,自民党直接参与政府运作,成为政府运作的中枢神经;第四,日本的在野党没有起到西方发达国家在野党监督、制约执政党的功能,各政党没有明确的政策主张,具有明显的不成熟性.  相似文献   

7.
在冷战后日本政界重组进程中形成的"自公合作",使得自民党能够在联合政权的框架下作为"核心政党"继续执掌政权.同时,国政选举中的"自公合作",又使得自民党对公明党及创价学会的依赖程度日趋加深.因此,"自公合作"能够维系多久,直接关联到新的自民党"一党优位制"能否最终确立.展望未来,"自公合作"在日本政党体制的转型进程中必将面临着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8.
当代日本政治中的民族保守主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日本政治的“1 955年体制”确立后,就总体而言,直至80年代初期,自民党政权基本坚持了吉田路线,即“重经济、轻军备”、在日美同盟体制下谋求日本和平发展的路线。这是战后日本保守主义政治的最主要的反映。此所谓“保守主义”,与革新主义相对立,亦与自由主义相区别,主张维护资本主义的传统理念和价值观,在资本主义的框架内通过改革谋求发展。自民党在1 96 0年党大会通过的《保守主义的政治哲学纲要》中阐明,“保守主义既具有维持的性质,又具有改良的能力,协调地进行保守和改革”,强调中庸精神和民主主义,在凯恩斯经济理论指导下搞所谓的“新…  相似文献   

9.
2007年的参议院选举反映了以自民党、民主党为代表的两大政党化趋势,促使政权结构演变为以自民党为主的"自公联合",并体现了政党政治的"总体保守化"倾向.本文在概述日本参议院选举的制度规定与运作特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其对冷战后日本政党体制转型所产生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曾根康弘执政5年(1982年11月至1987年11月)期间。曾明确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方针,并借新保守主义的西风推行了涉及内政、外交的一系列改革,形成了同迄今自民党所推行的“保守本流”路线不尽一致的新的政治路线。这在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之后、从其国  相似文献   

11.
自民党派阀政治是植根于日本政治文化土壤的独特现象.1972年以来,以田中角荣和福田赳夫为各自领袖的两派问的路线与权力斗争成为派阀政治的主线.在这场被称为"角福战争"的政治博弈中,田中派占据主导地位达28年.2000年4月以来.福田派上升为自民党内主流派,"角福战争"扩展成为自民党与民主党之间的朝野争斗,日本政治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期.  相似文献   

12.
无党派阶层是促使战后日本政党体制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195 5年体制”时期 ,日渐发展的无党派阶层导致自民党一党支配体制趋向“非稳定” ;冷战后日本的无党派阶层急剧增加且呈“脱党化”倾向 ;无党派阶层的走向是影响 2 1世纪初期日本政党体制重构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御宅族"特指与日本动漫文化相关的亚文化趣缘群体。自民党认为,日本近年的政治选举和社会言论氛围中"御宅族支持自民党"的现象,说明它的"革新"政策能够代表"年轻人"的民意。其实这仅是亚文化本身特性、自民党政治家的行动策略和御宅族"精英"的特殊认同交互作用的结果。御宅族本身的亚文化特性,使得御宅族中"精英"建构的自我认同与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保守主义分享了同样的深层心理。而政治家捕捉到了这一点,将御宅族中的保守成分转化为新的"剧场政治"阵地。青年亚文化对大众舆论的反叛本能,借助互联网2.0爆发出来,并与受到舆论批判的自民党激进政策达成了情感上的认同。"保守御宅族"借助亚文化和互联网表现自己的情绪,并不意味着该群体会转化为一股强力的现实政治参与力量,但为自民党一些保守的、排外的政策的推行提供了一种社会合法性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政治资金的视角,概述了“1955年体制”形成与崩溃的原因,并着重对冷战后日本政治资金制度的改革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新的制度框架下,政治捐款的减少与政党交付金的导入,是9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政治资金收入结构最显著的变化;同时,在冷战后日本政党体制的转型过程中,现存的政治资金制度仍是有利于执政的自民党的,但政治资金制度的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非法行为,必然导致朝野政党间的抗争不时加剧。  相似文献   

15.
70年代末以来,日本的决策过程开始从官僚主导型向政党主导型转化,日本政治学界将此称为“政党优势”、“党高政低”。促使这一转化的是一批被称作“族议员”的自民党政治家。那么,“族议员”是一些什么样的议员?他们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出现的?又是怎样参与、主导日本决策过程的?本文试从这几个方面对“族议员”加以介绍和分析。 一、何谓“族议员”  相似文献   

16.
2012年12月,安倍晋三领导的自民党赢得众议院大选,日本在不到四年的时间内第二次实现政权更替。此后自民党共经历两次参议院选举和两次众议院选举,在参、众两院都获得稳定多数议席。学术界的关注焦点从最初对"安倍短命内阁"的质疑转移到"安倍长期执政"可能性的探讨上。本文基于选举政治学的视角对安倍谋取长期政权的内在机制进行考察。首先,安倍以及自民党在政策议题的设定上尽可能满足选民的需求,对于同选民相背离的政策议题则通过灵活操作的方式在选举进程中将其规避。其次,通过政党党首形象的比较发现,安倍作为自民党党首的稳定性以及在选民中间较高的情感偏好是其支持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最后,支持安倍以及自民党选民层次的广泛性和稳定性是安倍谋取长期政权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日本平成时代政党政治发端于自民党"一党支配"体制的动摇,历经"多党重组"及"两党竞争",终止于自民党"一党独大"格局的形成。其间,自民党先后两次在下野后又上台执政,并最终确立了"安倍一强"支配体制。此种演变脉络的形成存有内在逻辑:在"变动"的时代环境里,以社会党、民主党为代表的主要政党由于执政失败而走向党势衰落;小选区制有利于第一大党的运作特点加剧了大党之间选举竞争的激烈程度;行政改革的效用累积有力地支撑了官邸主导型政策决定机制的构建;加之自民党党内支配体制的中央集权化倾向,这些均为"一党独大"格局的形成与"安倍一强"支配体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平成时代的日本政党政治在朝野竞争、政策决定与政治参与等领域,面临着是否完全体现"政治民主"的课题挑战。  相似文献   

18.
2009年9月,日本民主党竞选胜出并开始了执政之路.民主党的执政,打破了自民党长期一党执政的局面.这一重大变化,使日本政党体制的复杂性逐步显现,日本具体是朝两党制、多党制发展,还是向一党独大制发展,有待于进一步观察.本文认为,民主党执政对日本内政外交产生重大影响,中日关系走向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如何合理研判日本的政治走向,理性应对中日之间的分歧,成为今后处理中日关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日本政局出现历史性变化,是日本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自民党保守政治所致。民主党执政后,提出一系列内政改革与变革政策,努力使日本政治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鸠山内阁开局良好,具有优势和很多有利因素,但也面临执政经验与能力、经济和社会问题,以及来自自民党等挑战,也存在考验。鸠山内阁推行调整对美关系、重视亚洲和对华关系的积极外交政策,利及日本自身和东亚地区的稳定与合作,具有战略性的积极意义。但寻求确立对美的对等关系,将受到来自美国的阻力,具有难度。在发展对华与对东亚国家关系上,日方态度积极,也需要切实把握和努力。  相似文献   

20.
高洪 《日本学刊》2005,(1):22-32
2004年,日本政治继续走大国化的道路.保守政治的连续"丰收"与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频发的"灾年"形成鲜明对照.告别了"一国和平主义"的日本将走向哪里,新老保守政党权力角逐的前景如何?本文通过回顾2004年的日本政治过程,试图对上述问题的近期走势做出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