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防范金融风险也成为近年来政策实施的重要目标。通过构建多目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模型系统以及宏观调控政策模型,结合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和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估计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盯住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和金融风险周期三类目标的时变政策取向和政策效果,并基于反事实方法得到调控三类目标的最优宏观调控政策搭配。结果表明:(1)货币政策有逆周期调控经济稳定、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的政策偏好,而财政政策对三类目标调控的政策取向会随着三类目标在某一时刻的重要性不断进行调整;(2)从政策效果看,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三类目标有明显的调控作用,而数量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随着政策目标的转变,效果会有强弱差异;(3)从反事实结果看,总体上,只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才能够使得调控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和金融风险周期目标的政策效果最大化。因此,应充分发挥不同货币政策规则的优势和财政政策在调控宏观经济运行上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注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搭配。  相似文献   

2.
经济思潮作为一种流动的社会意识和无形的精神力量,除制约政府、企业的经济调控和运行外,还对青年的思想品德及经济行为产生影响.本文就对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潮教育问题,提出了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搞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但同时又要强化国家宏观调控,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我国经济正处在体制转轨时期,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规则不健全,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确立,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更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而且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增长和实现工业化、城市化这样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对于上述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充分认识财政宏观调控的地位与作用,认真分析和找出我国财政宏观调控存在的问题,不断根据宏观经济运行信号的变化实施财政宏…  相似文献   

4.
从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看,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只能是阶段性、暂时性的,随着一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应适时适度做出相应调整,才能更加科学地调控宏观经济布局和结构,使其沿着健康、稳定的发展运行轨道前进。伴随着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实行,经济增长加速效应突出,国民经济领域产生了许多结构性的问题和矛盾,这迫使我国财政政策的选择有必要由扩张性向中性转移。把握积极财政政策向中性的财政政策逐步过渡的“火候”,就要充分适应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在调控目标、调控方式、调控手段和方法组合上进行适时调整,采用更为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宏观调控财政手段。  相似文献   

5.
三年来宏观经济调控的回溯与经验反思刘荣从1993年下半年到1996年底,我国经济领域的宏观调控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首次实现了经济软着陆。既有效地控制了通货膨胀,又保持了经济的较快增长,使国民经济运行经过一段过度扩张之后,平稳地回落到适度增长的区间,...  相似文献   

6.
论中观调控信息化章新华中观调控是相对于国家的宏观调控、企业的微观运行而言的,它是指中观主体(主要是各级地方政府部门)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贯彻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调节和控制区域内微观经济组织运行的一种综合管理行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效应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经济出现波动时,政府的宏观调控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发展的必要手段,在房地产市场同样如此。文章从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执行结果分析入手,结合宏观调控的目标,从市场需求差异、调控政策的特点、规则效应与时机选择等方面,对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效应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房地产政策的系统分析和科学论证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年一度的两会向来是全年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风向标,为广大投资者所关注,在国外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通胀水平仍处高位,房地产市场调控处于关键阶段等问题影响下,今年,我国调降了经济增长目标。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有其特定目标和功能,其运行过程就是优化乡村旅游系统结构、完善乡村旅游系统功能的过程.本文将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环境、运行目标、运行保障和动态反馈与调控机制,探讨了其分析框架和调控过程,从而构建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10.
论市场经济与刑法调控王作富,孙力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市场经济,离不开法律的调控,如何发挥各部门法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作用,成为各个部门法学所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而刑法如何进行调控,刑法对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11.
国家经贸委确定新年经贸工作主要任务 2002年经贸工作主要调控目标已经确定: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企业经济效益力争好於 2001年。为此,国家经贸委制定了2002年经贸工作主要任务: ——按照市场需求搞好总量调控,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在严格履行入世有关承诺的同时,重点抓好煤炭、石化、冶金、建材、纺织、制糖等行业的总量调控,保证经济平稳运行和市场供需平衡。同时,继续依法关闭产品质量低劣、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2.
在战后不同时期,美国消费调控的目标明显不同。本文对80年代以来美国消费调控目标的新变化、主要内容及消费调控效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进入80年代以来,美国消费调控的首要目标是抑制消费需求,刺激供给。  相似文献   

13.
投资的宏观调控是投资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搞好投资管理必须明确调控的内容,熟悉调控的方式以及必须遵循的原则,而我们的任务就是根据一定时期投资目标及运行情况,探索适用、优化、高效的投资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14.
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超传统性的分化状态、显著的扩散效应以及结构优化和创新实力成为发展新引擎等新特征,面临区域经济平衡约束、动力制约及结构性制约三个方面的制约条件。新发展阶段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从发展路径及政策转型两方面推进,在发展路径方面,应培育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构建新增长极、创新发展战略、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在政策转型方面,应从数量型区域经济政策调控转向质量效益型区域经济政策调控,从区域经济增长极政策调控转向区域协调发展调控,从区域转移调控转向区域内生创新调控,从区域需求管理调控转向区域绿色供求动态平衡调控,从非均衡区域经济政策转向区域均衡经济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税收中性与税收调控的偏差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中性要求国家税收设计不干扰市场经济的运行,避免经济行为的扭曲,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税收调控则从政府干预经济的合理性出发,运用税收手段进行国民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的调节,实现国家的政策性目标。由于二者的基支点不同,因而在税制建设的要求上存在着偏差,本文的目的在于承认偏差的前提下,寻求二者的最佳切合点。  相似文献   

16.
十多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剧烈的无序的变动,这是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波动的因素之一。本文从对现有消费结构性状的分析出发,提出要对消费结构进行运动方向和运动进程的双调控,以达到经济良性运行和人的全面发展二个方面的目标。作者认为调整收入结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是保证消费结构处于良性运动状态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税收调控华国庆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经济调控,税收调控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依靠税收调控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成为...  相似文献   

18.
县城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沟通城乡、联系工农、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枢纽地位。它除了具一般的区域经济的共性外,还有其农业主导性、乡镇企业私营经济优势、主要通过市场运行的特点。因此,县城经济应谋优势、求实、协调和应变的发展战略,对其调控也应考虑到它的综合整体效应,注意其微调性、时效性和直接性;而开好经济分析会、部门协调会、现场办公会乃不失为调控经济,化解矛盾,解决困难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从经济因素的角度看,政府宏观调控的前提条件是市场发育程度和市场机制的完善程度,而政府要有效地实现宏观调控,首先必须确立其价值目标,其次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应当注重解决调控政策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运行机制模式中,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客观运行的计划调节,从国家计划管理的角度看,究竟是怎样运行的?同过去的产品经济运行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运行相比较又有些什么特点?国家宏观计划管理目标是什么?通过怎样的手段来保证目标的实现?本文将予以回答。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宏观运行的特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宏观运行方面的根本特点在于计划性,即在于它是一种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种计划性由于同时受计划规律和价值规律的支配,要通过两种调节机制即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表现出来。所以,它的宏观运行模式既不同于传统的产品经济,也不同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