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论“回到马克思”的解释学张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到马克思”如何可能 ?验之于阿尔都塞对马克思的解释实践 ,任何希望明察马克思文本意义者都得面对如何判别合法的解读标准问题。将此一问题置入对历史意识的批判 ,就会引致两种看起来是完全相反的解释学原则 :是以坚持返回马克思的意图 ,抑或宣称“合法偏见”。在解释实践中 ,如果解释者按照前者确立解释的原则 ,并像施特劳斯那样真诚和细心识读经典文本字里行间的微言大义 ,那么因为他思考马克思之所思和思考自己的思想是接受引导的 ,从而可能产生超越作者与解释者的“历史视阈”而共同指向他们所要思考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在重新解释马克思哲学过程中 ,在总体上存在着一种“解释学”的转向 ,这种转向在目标上从“本真的马克思”诉求转向诠释学的历史视域融合 ,在成果形式上从集体无意识转向个人话语 ,也因此在学术规范上对文本依据和理论逻辑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贯穿其中的则是对研究者方法论自觉的要求。通过这种转向 ,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将逐步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本诉求。  相似文献   

3.
表面看来,"重读马克思"似乎只是一个简单的解释学问题.倘若这样,我们只须揭示马克思"文本"所给出的意义的可能性空间及其边界就足够了.但是,从更根本的意义上说,"重读马克思"具有远比解释学含义广泛而深刻得多的性质.它所涉及的真正问题在于对马克思思想之哲学性的恰当确认.  相似文献   

4.
深度解释模式是近十年国内“回到马克思”理论运动所趋向的理论目标之一 ,它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回到马克思》一书为案例 ,从马克思哲学解释和马克思文本、文本逻辑和历史逻辑、文本语境和文本话语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深度解释模式的方法和视角 ,强调这种模式的建设是以马克思文本为基础 ,在当代科学方法论指导下揭示马克思哲学的理论逻辑和马克思所遵循的历史逻辑的过程 ,也是从马克思的理论逻辑历史地进入当代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如何真正地回到马克思,并从当代的文化视野中辨识出马克思哲学的深层旨意,实现马克思哲学同当代西方哲学的批判性对话,这是当前马克思哲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张一兵教授的近作《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以下简称《向度》),以其开阔的理论视界、融会贯通式的比较研究方法,结合对马克思文本的精心研读,钩沉出一条新的研究思路。从《向度》一书的研究视野来看,该书具有解释学所说的“视界融合”的特征。在本书写作之前,作者曾大量阅读了当代西方人文哲学与科学哲学的著作,充分吸收了现象学、解释…  相似文献   

6.
尼采的解释学思想抛弃了经典解释学和方法论解释学所持有的原意说、客观说,不再重视文本固有的意义,且将“理解”和“解释”区分开了,更加重视“解释”.在尼采看来,解释是主体置入意义的创造性活动,创造意义是为了拯救虚无,而在拯救虚无的过程中,权力意志的不断向上超越展示出了生命的力量,因而尼采的解释学思想也可称之为生命解释学.  相似文献   

7.
海德格尔的“实际性解释学”具有“从生命来把握”的特点和对“实际生活经验”的关切。而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在对海德格尔哲学分析与继承中致力于从理解的最源初的可能性进行解释,其对于“文本”的阐释也就包含有“从生命来把握”的特征。文本的意义流动于作者、读者、世界和“文本”之间,“文本”本身具有着间性、生成性、开放性等存在论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解释学是关于解释“文本”意义的理论或哲学 ,本文旨在把解释学方法运用到邓小平理论的学习中 ,并从解释学的角度就如何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 ,如何创造性地学习邓小平理论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认为解释学这一视角能为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阿尔都塞的总问题阅读法和征候阅读法,又对无辜阅读和有罪阅读、栅栏式阅读和征候阅读进行了比较,指出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解读,实质上是一种解释学的解读,是一种异与传统解释学的结构解释学的解读,用这样一种方法,它力图避免传统马克思主义阅读中的教条主义缺陷,读出马克思文本背后隐性的问题域。但显然阿尔都塞读出的只能是结构解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是经过读者总问题设定的马克思,而非客观真实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10.
何怀远 《学术研究》2006,2(1):13-20
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及其本质的理解历来多样,其原因有多种,对马克思的文本不加分类、不作阅读价值定位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本文从文本类型学视角出发,在区分马克思的研究文本和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文本的基础上,把马克思的研究文本分为四类,分析了各类文本在求解马克思主义本真精神过程中的价值及其在阅读中的序列,以及文本思想和理解表述出现差别或矛盾时的解释学处置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