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课程德育,是在大学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其旨在运用大学教育所涵盖的全部课程体系及教学过程的德育元素进行"立德树人"活动。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课程德育,是大学教育中智育与德育的互补互促,是德育资源的整合创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举措,是大学教育走向现代化的有效探索,是教育方法创新的重要途径。课程德育的实践,需要从育人理念转变、课程特质挖掘、共同体意识培育、教师素养提升、政策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内涵丰富深刻。他认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其关键是教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胡锦涛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回答了教育工作中素质教育的核心和重大问题,回归了教育的本质属性,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指导意义;这一思想继承了我们党对教育事业的一贯主张,具有一脉相承的传承性;这一思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对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3.
基于立德树人的高校临床医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对于延伸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落实培根铸魂使命等诸多方面具有重大且长远的促进作用.文章阐释了基于立德树人的高校临床医学课程思政立足点,提炼了爱国情、求知心、大局观、荣辱感等临床医学课程思政元素,并通过案例研讨、翻转课堂、情景教学等方式推进基于立德树人的高校临床医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最后从现实表现和社会反馈两大维度对临床医学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赖游 《南方论刊》2014,(12):95-96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立德树人"不但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也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它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而音乐教育在德育方面起到了更为积极有效的作用,文本论述了音乐教育在"立德树人"方面对大学生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更是如此.《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也提出"以德为先"的重要理念,二者皆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理论指导意义,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必有要素.以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审视大学生德育课堂则有助于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大学生德育课堂生态转型,应具有整体观念、系统观念、协作观念,将德育教育作为整体推进,破除传统德育课堂的独立模式、分化模式、零散模式.以生态学的视角重构大学生德育课堂需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多种德育模式协同进行构建,相互激发、相互促进的德育生态型课堂,促进大学生德育现代化转型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徐业萍 《南方论刊》2014,(1):112-112
文章围绕立德树人立教圆梦的主题,借鉴古人的智慧“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去教育学生,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做:一是教师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二是教师要多用利导思维;三是教师要时刻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等数学教学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地位。结合高等数学教学实践,阐述了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方法:正确认识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让思政教育“如盐入味”;教师以身作则。对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讨:将我国古代数学成就、当代建设成就、日常生活知识、辩证法思想、文学艺术知识、数学人物和数学史、励志教育渗透、融合到课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精神和美好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8.
林妍 《中文信息》2022,(2):224-226
伴随立德树人任务和目标的确立,德育的受关注度有了更大程度的提高,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同时也应该在各个阶段的教学中进行融入.科学是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科技启蒙的学科,能够为学生补充大量的科学知识,增进学生对这一学科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9.
韩丽华 《理论界》2014,(8):171-173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积极探索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路径,力求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实效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师德建设、"思政课"教学改革、管理服务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及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对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路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理念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对我国教育事业的科学总结,也是高校科学有效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理念。高校在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过程中,要把握好4个方面的关系,积极探索提高工作质量的策略,从而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任务,为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并持续提供理念支撑。在本体层面,教师教育以立德树人作为教师培养的根本遵循,尤为突出立德之于师德孕育的基础作用以及树人之于教师培养的目标指向。在立德树人的价值驱动下,教师教育以人的实质自由为目标,以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为引领,以现代化发展为重点。教师教育应着力强化铸魂育人、为国为民的西部红烛精神的引领,牢记以德育德、孕育强师的高尚使命担当,构建与时俱进、多元互动的协同创新机制,打造以人为本、面向新时代的中国式现代化教师教育体系,培育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现代化教师队伍,以行之有效的实践进路全力推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所立的是崇真向善之德、培育的是中国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成魂之底色、育之方式和精神支撑,立德树人必须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基本精神和育人方式中蕴含着滋养立德树人的宝贵智慧。作为转化对象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是被动地构成立德树人素材,而应通过重塑与创新,吸纳、融合时代精神,主动支撑与有效滋养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3.
“双减”政策彰显科教兴国战略目标,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规制教育资本无序扩张。目前,“双减”背景下的课后服务难点在学生方面体现为课外补习负担能否真正减轻、多样化需求能否真正得到满足、学习力和发展力能否得到提升;在教师方面体现为工作负担有可能加重、心理负担有可能加剧、角色负担有可能加码;在提质增效方面体现为课后服务覆盖面不广、实效性不强、监管力度不大等问题。探析“双减”背景下的课后服务进路: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筑牢“立德树人”工程;坚持“以教师为主体”,提升教师对课后服务参与黏性和创造性;坚持以“双减”为契机,切实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担负着德育的任务,其德育渗透有以下途径。一、教师的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相结合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导。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素养(即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语文教育工作等)和为人师表的道德品质。并在他的言传身教中表现出来,这是保证实现语文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跨界思维是一种开放性、创新性思维.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目前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将跨界思维运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是为了通过多方"借智"的方式,打破思维定势,找寻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有效实施路径,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铸魂育人的作用,全面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对跨界思维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适用性进行了深入分析,以跨界理念为引领,从内涵、表现形式、建设路径三个维度探析教师主导作用的服务性,从特征、制约因素、实施路径三个方面研究学生主体地位的自主性,正确理解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两者相统一的规律,从而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与"学"长期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践行"两个维护"的鲜明体现,是学生人文精神回归的必由之路,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然而在教育实践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学生积极性不足、工作实效流于形式、内容陈旧、方法过时等一系列问题困境.必须优化教育目标,提升业务水平,丰富教学形式,多维度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7.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人格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恪守以立德为基、树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大学生人格塑造和高校人格教育理念的共同追求。本文从学校、社会、合力、网络、观念、实践六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立德树人教育中完善大学生人格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全媒体时代话语传播具有与传统话语传播截然不同的本质特征,导致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权陷入困境,思政课教师亟需精准探寻提升其话语权的具体对策。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科学把握师生话语权的辩证关系、坚持教师话语内容时代性和理论性相统一、坚持教师话语表达学理性和亲和力相统一、打造传统与新型教学平台融合一体化,以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9.
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师德是教师的修身之本和施教之源.中国古代儒家就普遍关注师德培育问题,将"师德"作为为人师表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及教师责任担当的重要论述深刻体现了"立德先立师"的深刻内涵,深入解读这些内涵有助于准确把握符合新时代新要求的高校教师"立德"标准.高校践行"立德先立师"应围绕显性和隐性两条路径展开.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体现价值观显性教育的高度.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支撑课程,彰显价值观隐性教育的广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还存在着教师认识误区、资源整合不到位、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诸多制约因素.因此,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权威高效的协同育人领导体系;整合教学资源,构建优势互补的协同育人命运共同体;完善评价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协同育人制度保障体系.明确主攻方向,探索构建"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