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课程。"显然,阅读是读者和作者进行的情感心灵对话,碰撞的途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在此,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文本中字词句的揣摩、品味,引领学生去想,深入文本,读出自我,寻幽探源,挖掘其内涵,掌握其特点和本质,从而形成语文能力.然而在现实阅读教学中,有的教师偏离了文本,一味追求"出彩"和亮点,对文本的教学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未作深入的解读.长此以往,只会使学生语文能力滞后.针对浅表不到位的阅读教学现象,本文提出语文阅读教学应深耕细作,深度耕犁.  相似文献   

3.
李一媛 《南方论刊》2024,(1):102-103
国家“双减”政策出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与学习质量与效率,也成为当前语文教育工作者思考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团队根据调查研究,探讨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一步厘清阅读教学的相关概念,培养文体阅读教学观念,探讨整本书阅读理念与教学方法,夯实基本阅读方法,这对师范课程建设、语文教学实践、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强烈的阅读期待既能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又能拓展学生阅读思维的空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着力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其在阅读教学中焕发强大的生命力。文章根据阅读教学的特殊性,从学生个体差异、教师教学手段、语文实践及教师对学生评价等方面,对阅读期待的多元化和持久性进行了分析,旨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阅读期待。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包括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阅读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外学习的主要形式和内容。学生通过学课文,发展智力,提高能力。中学的写作教学有其特殊性,中学写作最主要的是练习遣词造句,学习谋篇布局。"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方圆"指学生习作的完成。那"规矩"从何得来?主要来自阅读教材,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认真阅读对写作有直接的益处。中学生只有首先学懂课文,以课文为模范,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才有可能写好习作。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地把握和利用好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有机地进行作文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应用和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改革,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在当前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的体现。但目前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理解的整体教学研究工作中,仍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由于教师对语文学习工具性的过度注重,没有全面认识到现代语文学科教育的历史人文性,没有真正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从而忽略了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潘春汝 《中文信息》2022,(3):185-187
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传统戏剧教学存在着教学手段模式化和教学地位边缘化的问题.本文以激发学生戏剧文本阅读兴趣、掌握戏剧文本阅读方法为目的,以潜台词教学为切入口,以点带面地进行了一次戏剧文本教学探索.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条件,那么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有理解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鉴赏性阅读、积累性阅读、消遣性阅读等类型。  相似文献   

9.
《文学概论》课程为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主干课,也是学习文学类其他专业知识的基础。本文试从分析当前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中常见的关于文学文本范例老化,与当代学生阅读领域脱节这一问题出发,探索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课程讲授中适时调整文本范例,使其更加贴近当代大学生的阅读领域,同时兼具经典文本的示范性和深广度,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最终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0.
《文学概论》课程为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主干课,也是学习文学类其他专业知识的基础。本文试从分析当前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中常见的关于文学文本范例老化,与当代学生阅读领域脱节这一问题出发,探索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课程讲授中适时调整文本范例,使其更加贴近当代大学生的阅读领域,同时兼具经典文本的示范性和深广度,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最终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1.
李金国 《学术探索》2013,(4):145-147
语文文本的阅读使阅读者与语文文本发生意义关联,从而产生了意义阐释与语文文本解读的问题。从解释学的视角观照语文文本的阅读,有利于厘清对话阅读中多重对话与主体间性、多元对话与解读牵制、有声交流与无声对话、阅读终结与对话延展的关系,并在教学中实现文本意义的不断彰显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课型,如何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使学生从中掌握更多的英语实际运用技能,是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一种新的视角审视阅读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从教师、学生、教材及教学方法等角度阐述了交际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以及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据此,现行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在实现这一教学目的的过程中,我认为现代文阅读教学不仅是培养这一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主要手段。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通过现代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自解自得自能的阅读能力和学习素质。基于这种认识,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提高阅读能力,首先应培养良好的阅读…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老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重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由浅入深地学习阅读,由文章的特点与文体特点选取合适的阅读方法,学会把握阅读的中心,并设计适当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张俊  赵明娟 《中文信息》2022,(3):167-169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语文新课标的重要教学理念,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质疑能力也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品质.本文从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质疑和引导学生对文本形式进行质疑两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语文教学的效率低,质量差,这是为人家所公认的事实。这低与差是包含着阅读与写作两个方面内容的。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与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分析课有直接关系的。若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则应从课堂教学中的分析课入手。要着眼于教会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方法,就必须冲破旧的传统授课格局,寻求新的理论指导与教授方法,要把语文的“讲读”变成“教读”,即改授受型为导读型。所谓教读,就是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在教读过程中必须坚持讲知识、教方法、育能力的原则。本着这一原则,自1982年到现在,我做了语文教读法的实验,并已取得较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车囿蓉 《南方论刊》2009,(12):106-107,10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阅读教学回归个体这是一条符合新课标理念、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教学途径。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在阅读教学中,要实现回归个体,可以从改变阅读的主体、改革课堂的教学模式、坚持个性化阅读教学和探究性阅读教学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人类认识自身,认识自然,创造历史与文化的重要途径。它是建立在人的主体心理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上的实践活动。通过阅读,学生产生了理解,在理解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视野,陶冶自己的情操。阅读,不光是语文中的阅读,相反。语文该是阅读中的语文。一、以学生的兴趣为激发点语言文字比较抽象,而要让语言文字活起来的最好方法是培养兴趣。成功的阅读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化,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兴趣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好胜、好幻想等心理特点,巧妙设疑引逗他们追根问底,同时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使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从感受性阅读逐渐过渡到理解性阅读,再到欣赏性阅读的.要实现这个目标,最根本的是大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阅读范围.因此,教师必须从强化诵读、强化精思、强化博览等"三个强化"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王慧  盛宾 《河南社会科学》2002,10(5):161-163
本文认为,研究性阅读是一种比较高级的阅读形式,它以对阅读材料的确切理解为基础,目的是通过收集资料、整理观点、分析研究,提出新问题、新观点,建立新思想。研究性阅读具有开放性、多元性、综合性、全员性等特征,其教学实践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就开展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