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致青春》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影片,影片成功源自其所展现的立体鲜活的青春画卷,突出了青春之无畏,青春之奋斗和青春之迷茫等诸多青春话语,此外,它还迎合了观众的集体怀旧情绪。本文对影片《致青春》的成功之处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刘茂秋 《老友》2012,(8):18-18
人的一生当中,有样东西在失去后才发现它的宝贵,那就是青春。 青春,如诗一般的年岁,我们都曾经拥有过。青春的脚步总是带着它特有的懵懂在不经意间渐行渐远.当人人感叹青春短暂的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相似却不尽雷同的种种缅怀,留下了一段段或深或浅的难忘记忆。  相似文献   

3.
这个时代,青春已经成为某种姿态。在光影流溢的街头巷尾,抑或在日夜笙歌的迪厅酒吧,随处可见的便是青春。我们的青春是可感的,因为它已蜕变成一种符号,在摇滚的CD里,在安妮宝贝华丽颓废的句子中,在超女的宣传海报上……什么时你认同“青春”?你认为应该以怎样的“青春”姿态来“生活”?以“青春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4.
杨沫同志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深刻地反映了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运动期间党所领导的波澜壮阔的学生运动,它细致地刻划了在那历史的暴风雨席卷全国,民族的存亡千钧一发的年代中,各种类型的青年知识份子的精神面貌和生活历程。青春,是可贵的!它对每个人讲来都只能有一次。有的人的青春在燃烧,放射着美丽的光辉;有的人的青春只在冒烟,碌碌无为地浪费着生命;有的人的青春却象没有烧尽的屍  相似文献   

5.
寄语人生     
《成才与就业》2014,(17):2-11
萧伯纳说过这样一句话:“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青春就好比一条奔腾不息的江河,一去不回,每个人只有选择的机会,没有回头的可能。新学期,作为新生的你正站在人生的新起点上,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努力、奋斗、拼搏来点亮美妙青春。有志者奋斗无悔、青春无悔!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  相似文献   

6.
青春     
《可乐》2008,(4):80-80
年轻人适合发明甚于判断,适合实行甚于商议,适合新计划甚于因循旧规。——培根青春不同于一件新衣,少穿可以保持常新常美。青春,一旦拥有它,就该日复一日地运用它,因为它会很快消逝。——福斯特  相似文献   

7.
青春畅想     
运用比喻手法可使文章精彩而亮丽。本文在一开始引出题记后,接着就用比喻的修辞来描写青春,“如同突如其来的春夏之交”“像飘忽的柳絮一样”,形象地写出了少年时代的短暂和青春来临的突然,给人深刻印象。 比喻结尾,如“只要你热爱生命,珍惜青春,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都将如温情脉脉的春天、硕果累累的秋天一样,一样壮丽,一样迷人”,将青春的生活比喻成“酷暑”“严寒”“温情脉脉的春天”“硕果累累的秋天”,认为不管怎样,“只要你热爱生命,珍惜青春”,将“一样壮丽,一样迷人”,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天赐予我星光,它照着我,我望着它,它是我心中的梦想与期盼。  相似文献   

8.
荆垚 《成才与就业》2013,(15):40-41
青春,每个人都不忍翻过的一页,因为它太美好、太绚烂了。记得听谁说过,中国人真正的青春就是大学这四年。大学前寒窗苦读,大学后急着找工作,大学是诠释青春的最好时光。可这四年过得太快太快,就像沙子一样从我指缝间溜走,等蓦然回首时才发现,我的青春乐章里留下了太多的遗憾。我想重来、弥补,却已经来不及了。  相似文献   

9.
痘痘知道长在谁的脸上,而且还冠以“青春”的头衔,不管你喜欢不喜欢痘痘,它就是一种标记,青春的标记。有则IQ题是这样的:“痘痘最不介意长在哪儿?”答案是:“长在别人的脸上。”说明没有人喜欢痘痘,可它偏偏不请自来,但这种事很无奈,对吗?  相似文献   

10.
诗三首     
大自然里淅淅沥沥它来得急走得也急接替它的是一缕缕的淡淡的阳光在你心里淅淅沥沥雨走之后接替它的是否也是一缕阳光哪怕是淡淡的雨后漫步在人生之路于花开的驿站停留我将青春谱写成曲却不知该怎样吟唱无论我怎样的寻觅你总是若隐若现像雾或者说是更像梦翻开青春才发现这是一本仓促写成的书青春在芸芸众生中我从尘世溜了出来恰在愁絮乱舞的季节遍阅人间万物给我感触最深的不是人间万家灯火是你回眸中眼里掠过的一丝忧郁秋韵诗三首$湖南华容二中@谭超~~  相似文献   

11.
明媚的忧伤     
仰望深蓝的天空,月光拂过脸颊。傻乎乎地用玻璃杯贮存月光,它却狡黠地逃过。我不介意,敞开胸怀享受青春这道明媚的忧伤。太阳光太抢眼,不愿把青春的一切暴露在这烈日之下,等它融化。希望藏着一块冷冷的冰,慢慢地消逝在皎洁中,而我却一直陪伴着它。红色一定代表热情吗?我明明看到那孤独流淌的烛泪。蓝色也一定代表忧伤吗?我明明听到海中那跳跃的波涛。月光一定代表相思吗?我明明享受着青春这道明媚的忧伤。  相似文献   

12.
我们每天都挂在嘴上说青春,少年憧憬青春,青年挥霍青春,中年饱受青春的压力,老年则只有回忆青春了。青春是什么呢?词典上说:"春时草木滋茂,其色青葱,故曰青春。因此用以喻少年。"这是最简单的解释了。我觉得,不只是少年有青春,中年有中年的青春,老年有老年的  相似文献   

13.
青春,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奢侈品。因为青春积攒了太多儿时的梦,青春被寄予太多的希望,青春点燃了太多对未来的憧憬与热情。青春,是每个人仅有的一次金色旅程。青春,应该在梦想的舞台上绽放光彩,犹如音符在琴键上的跳动;应该尽一  相似文献   

14.
当青春已逝     
梁明霞 《社区》2013,(29):55-55
当你不知道青春是什么的时候,你正经历着青春;当你知道什么是青春的时候,你的青春已悄然离去。  相似文献   

15.
时尚,是青春的翅膀,它使青春变得更缤纷多彩;时尚是美丽的浪花,一波不去,另一波又紧跟着来了;时尚,是海滩边的细沙,你总是很难去抓住它的全部。时尚,是一种艺术,它会让你有“蒙娜丽莎”般的美丽。或许,你是时尚的“追求者”,你总想赶上它的步伐,与它同行。但它又好像一直让你落在后面。时尚,是一种创新,它会使你失去原先的自己,而创出新的“自我”。或许,你是时尚忠诚的“维护者”,在家长指出你某个地方的不对时,你会说:“这是时尚,是个性,你不懂”。时尚,是一种“痴迷”,它会使你的心灵失去理智。或许,你是时尚的“迷恋者”,你被它所摆布,…  相似文献   

16.
十九世纪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在评述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时说:这个戏名是悲剧,实际上剧情的发展却充满了“青春与春天的气息。它有着青春的种种愚蠢与美德,急躁与轻率,有着春天的种种芬芳、迷人,也有着春天的‘无常’”。①如果说《罗密欧与朱丽叶》里充满着“青春与春天的气息……”的话,那么出现在遥远的东方中国文坛上的古典名剧《西厢记》,也同样充满着“青春与春天的气息”,有着“青春的种种愚蠢与美德,急躁与急率”,自然也“有着春天的芬芳、迷人。”这是因为《西厢记》《罗密欧与朱丽叶》  相似文献   

17.
宗倩 《淮海文汇》2012,(4):32-38
青春审美文化,是青春、审美、文化三概念的交叉,是一种呈现"青春"审美特征的亚文化。在青年亚文化与审美文化的逻辑延伸下形成了青春审美文化这一研究的新领域。当代青春审美文化可以从青春审美的生产、消费等方面来观察和解读。  相似文献   

18.
曹禺的剧作和青春主题结下了不解之缘:青春礼赞、青春堕落、青春反叛与青春复仇,这些青春主题构成了曹禺剧作的主要内容。曹禺笔下的青春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既展示了青春的热烈与美好、理想与希望,又揭示了青春的盲目和脆弱、疯狂和残酷。他以一幕幕青春悲剧愤怒控诉黑暗社会和专制家庭对青春的压抑、扭曲和毁灭,又以主人公的青春反叛和抗争带给我们一次次震撼和感动。炽热的青春创作激情给曹禺剧作带来了强烈的感情色彩,敏锐深入的青春思考使其剧作呈现深邃阔大的哲理境界。  相似文献   

19.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鲜艳娇嫩的蓓蕾,青春是深邃湛蓝的天空,青春是汹涌澎湃的波涛,青春是璀璨耀眼的明星。  相似文献   

20.
《青春之歌》叙述的是一个青年女性知识分子追求自我实现的奋斗历程,它的前文本是鲁迅的《伤逝》、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和茅盾的《虹》。几种前文本对于女性解放问题进行了各自的思考,做出了不同的回答。《虹》与《青春之歌》的互文关系更为直接。梅行素和林道静的性格中都有不安分和为自我实现而敢作敢为、不顾流俗的一面。但梅、林二人性格和经历不同的一面给人印象更深,其中的意味也更值得分析。梅行素与林道静性格最大的区别,是梅的"疑"和林的"信"。林道静性格中的不成熟和她的理想主义激情一起,正是其独特文学魅力之所在,因为它意味着青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