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多年的历史实践,就是寻找、探索并最终踏上这条道路的过程,就是直面国情、直面时代,在历史与现实的反思中清醒头脑、坚定方向而赢得成功的过程.这一过程蕴含着共和国几代人的心血和足迹,折射着党引导人民"走自己的道路"的宝贵的历史经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面对新世纪、面对新机遇、面对新挑战、面对新征程,如何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如何坚定不移地坚持一百年不动摇,如何坚定不移地把在成功和失误中凝结成的宝贵的历史经验转化为更新的实践,无疑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制订了邓小平同志倡导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条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党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科学地分析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所得出的结论。党的基本路线来自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同时经  相似文献   

3.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点,也是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方针、总政策.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用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统揽全局”.“在我们的思想和工作中,必须牢牢记住党的基本路线.”我们要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以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4.
叶绿波 《理论界》2008,(6):18-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我们可以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来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总结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得出的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它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说:“14年来,我们从事的事业,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其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是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指出:“基本路线要管100年,动摇不得。”党的组织路线服从、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组织工作如何保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变,已成为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好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就此谈点个人学习体会。一、组织工作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地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民富国强,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理想。完全可以这样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富民工程。因此,人民群众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亲切地称之为"富民思想"、"富民政策"。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民富国强"的理念。坚持"富民为先",表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又向前迈进一步,也是新时期党的富民思想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在年初视察南方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手软不得”。在谈到广东将用20年时间赶上亚洲“四小龙”时,他强调说:“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论断,一方面强调必须坚持“两手抓”的方针,另一方面,把坚  相似文献   

9.
讲政治,这本是我们这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应有之义,也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一大优势。邓小平同志讲:“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期间,江泽民同志两次要求“领导干部要讲政治”;此后,他又三番五次公开强调了这个问题;在  相似文献   

10.
干部队伍建设历来是党的建设中极其重要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建设干部队伍,取得了可观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邓小平  相似文献   

11.
1992年10月22日,遂宁市社科联召集社科界部分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20多人学习、座谈十四大文件精神。到会同志紧紧围绕十四大的重要意义和如何学习贯彻十四大精神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认真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党的十四大是一个继往开来的大会,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基本实践和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通过严密而审慎的组织工作和干部工作,即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培养、选拔、使用和监督党员干部,并通过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付诸实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自己的组织工作中拨乱反正,改革创新,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从严治党、落实干部政策、建设“四化”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贯彻党的政治路线,主要是党的基本路线提供了组织  相似文献   

13.
一、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是贯彻落实十三大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十三大报告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纲领。在报告中,民主和法制建设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党中央确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远意义的六条指导方针,其中一条就是:“必须以安定团结为前提,努力建设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应当有高度的民主,完备的法制和安定的社会环境。”在政治体制改革部分,又专门讲了建立协商对话制度、完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4.
6月22日下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部分研究员,副研究员举行座谈会,联系思想理论战线实际,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讲话。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讲话,言简意深,内容丰富而深刻,不但对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彻底平息这次反革命暴乱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的确是一个纲领性文件,我们应当认真学习,深刻地领会和坚决地贯彻执行。现将这次座谈会的发言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春节前后,小平同志在南巡视察期间,就坚定不移地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了重要谈话。“谈话”着重指出:“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  相似文献   

16.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是一次民主的大会、团结的大会和胜利的大会。这次大会开始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事业的新征程,为中国共产党的史册增添了新的光辉篇章。 党的十四大,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作了系统的、深刻的总结,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了精辟的阐述,确定了90年代我国加快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主要任务,并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阐述了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的深刻思想 ,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人民主体论与党的宗旨、性质的有机统一。贯彻这一重要讲话精神 ,实践“三个代表”要求 ,全党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群众路线 ,在“以群众为本、向群众学习、对群众负责、受群众监督”等方面下功夫 ,使我们党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 ,并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相似文献   

18.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确立,是党的思想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邓小平同志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杜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广东理论界对“市场经济”的探索,走在全国前列,具有超前性和开拓性,对广东的改革开放起到了理论先导作用,成果和贡献应充分肯定。“十四大”报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贯彻“十四大”精神,必须大力加强社会科学事业。社会科学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理论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的功能。要紧紧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课题,把社会科学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9.
<正> 党的个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团结奋进,影响深远的重要会议。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好这次大会精神,对于进一步统一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意义极为重大。  相似文献   

20.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和“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维系好和发展好“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和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必然选择。坚持“三个不动摇”与践行“六个坚持”相统一,还是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把握好和发展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