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我国的产业空洞化主要是由于传统产业逐渐衰退,新产业的发展不能弥补旧产业的衰退所引起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传统制造业的渐渐衰退首先造成了经济结构的“离制造业”化,由离制造业引发的产业结构空洞化现象也愈加明显。文章分析了我国产业空洞化的成因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后,从有关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产业空洞化问题正在有所好转,但仍不能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2.
日本产业空洞化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 90年代 ,日本经济陷入严重萧条之中 ,诸多问题层出不穷。其中产业空洞化被视作阻碍经济回升的重要因素 ,空洞有害论因之而盛行。笔者认为 ,空洞化本是长期性、结构性问题 ,故应着眼于长期、广阔的视野对其做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产业空洞化(Hollowing-out)是指由于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导致母国国内制造业部门的生产与就业大幅减少、竞争力下降、结构性失业增加等较严重经济问题的一种经济现象。日本的产业空洞化现象是80年代后半期以来日本海外直接投资迅猛发展的产物。它是与日元大幅升值、国际贸易摩擦不断激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国际分工不断深化以及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相联的。产业空洞化对日本经济的发展产生着日益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产业空洞化(Holowing-out)是指由于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导致母国国内制造业部门的生产与就业大幅减少、竞争力下降、结构性失业增加等较严重经济问题的一种经济现象。日本的产业空洞化现象是80年代后半期以来日本海外直接投资迅猛发展的产物。它是与日元大幅升值、国际贸易摩擦不断激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国际分工不断深化以及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相联的。产业空洞化对日本经济的发展产生着日益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产业空洞化是指伴随本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产生对国内生产的替代作用,本国制造业的生产下降并引发严重的失业问题。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美国抓住IT革命的有利时机,挽回了制造业转移及萎缩对就业造成的负面影响,而日本的这一作用还有待挖掘。从IT化进展过程中可以看出,IT化对就业产生积极作用的可能性大于产生的消极作用的可能性,关键在于在IT化的过程中如何把握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6.
针对产业空洞化对一国经济发展弊大于利这一较普遍的观点,区分以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以造成产业空洞化的诱因——跨国直接投资为切入点,分别从贸易差额、失业率、制造业竞争力和技术进步4个方面论证了产业空洞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指出产业空洞化对前者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继续保持优势,而对后者则是拉大差距,是真正的空洞化。  相似文献   

7.
农村金融生态系统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功能观视角深刻剖析了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系统主体功能不断退化、金融生态环境脆弱等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旨在培育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金融生态系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对日本"产业空洞化"的冷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空洞化"问题是当今日本朝野颇为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从"产业空洞化"的定义、衡量标准入手,通过理论分析、实证检验,明确指出"产业空洞化"是一个炒作大于现实的话题,其有限的空洞化问题的根源也在日本自身,在于日本经济的固有弱点和保守的对待外资的政策,经济的持续低迷、产业结构调整的滞后、新经济发展滞后又加剧了日本的恐慌.  相似文献   

9.
广东农村金融发展同农民收入增长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灰色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法,利用农村金融规模、农村金融支农力度、农村货币化程度作为参考序列,农民全年人均纯收入、农民全年现金收入、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作为比较序列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分析表明: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明显,农村货币化程度提高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尤为明显,而农村金融机构数量、贷款规模、存款规模的缩小同金融支农力度的减弱则对农民收入增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政府过度参与农村金融制度演进、农村金融机构难以实现贷款三性的最优组合、农业经济主体难以达到资金需求的最优边界等诸多因素导致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现象突出.为此,政府参与农村金融制度供给要保持有限理性,建立充分竞争性的农村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农村金融风险补偿与分担机制,积极开展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缩小农村金融抑制约束边界,实现农村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重构问题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分析 ,指出了现行农村金融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重新构建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2.
适应性成长模式: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成长模式包涵了金融增长和金融发展概念的双重内涵。在既有的框架下,农村金融产权改革和经营机制的改革仍难以彻底消除政府干预金融市场的负效应,且并未触及农村金融市场结构问题,新的供需矛盾突出。实践表明,单一的外生和内生农村金融成长模式在中国行不通。适应性农村金融成长模式应是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一个方向,其构建策略包括坚持稳定、连续与灵活的渐进式改革;加强制度的开放性、柔韧性与可控性建设;建立适应性成长机制,努力降低组织成本等。  相似文献   

13.
农村税费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增进农村社会稳定的同时,给乡镇财政带来了一系列影响,主要表现在乡镇财政收入、农村公共品供给及征税成本等方面。为此,必须从完善分税制、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机制、健全政府转移支付制度、优化乡镇财政支出结构、深化机构改革等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产业化与农村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产业化是现行历史条件下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农业投入主体角度分析了农业投入现状,剖析了农村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存在问题及成因,提出了农村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对策与建议重构金融支撑体系、选准切入点、加快金融创新步伐、以优惠政策促进支农信贷.  相似文献   

15.
通过“经济增长-反贫困效应形成”的逻辑结构把反贫困与解决收入差距问题结合起来,分析了涓滴效应、微型金融的局限性和农村金融内生观的理论渊源,并基于农村金融的内生性源于转型增长的资源配置要求分析了演化路径.非均衡增长模式的脆弱性使农村金融发展陷入十分必要、又面临巨大逆向压力的矛盾结构,并把疲于应付的农村金融改革推到了一个重要历史拐点.低收入农村地区是金融反贫困的重中之重,应设立以农业、农村开发为主的地区性金融机构.依据后二元经济的新特征,推导出农村金融反贫困的主要发展取向是积极发展以人力资本开发、特色农产品生产等为内容的金融支持和能够支撑农业现代化的合作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6.
传统金融体制导致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不足,制约了乡村振兴的步伐。从制度设计、机构发展、业务操作三方面对制约我国农村金融供给的因素进行考察发现:现有农村金融体系并未契合农业生产与农民收入的特点,形成借贷需求缺口;不同类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差异较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成长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村抵押物与担保机制缺乏,导致涉农贷款受到信贷歧视。应当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增强对新型金融机构的法律保障、行政监管与财政扶持力度,拓宽抵押渠道,创新担保机制,促进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17.
数字金融有助于缓解旅游产业创业型企业的融资压力。利用2011—2018年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263个地级市新增注册乡村旅游产业企业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乡村旅游产业创业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的总指数和子指标均对乡村旅游产业创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检验数字金融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创业机会均等化以及加速企业成长的效果。政府应在农村地区进一步完善移动互联网等新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提升数字金融的使用程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农村金融对增加农民收入支持状况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从历年的统计数据出发.通过对山西省农民信贷投资、农户就业结构、农产品价格等因素的分析,挖掘影响农民增收的关键性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与农村金融支持的密切关系,进而就加强对农民的金融支持,增加农民收入,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发展我国现代租赁业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发挥现代租赁的融资融物的功效,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拉动我国经济的增长。文章在对现代租赁业做简单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代租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探讨了我国现代租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与新的税费制度相适应的乡村财务管理规范体系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指出:农村税费改革中原有的乡村财务管理体系已很不适应税费改革的要求,为此必须构建乡村财务管理新的规范体系。新体系主要包括目标、结构及基本动作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