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飞行英语语篇翻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功能翻译论出发,解读飞行英语语篇翻译的性质特点,并在功能语境的基础上,研究书面和口头飞行英语语篇翻译的类别与策略。针对飞行英语词汇大量名词化、语法大量被动化、书面用语复杂化的特点提出灵活多变的策略。由于书面和口头飞行英语的准确、真实及客观性,文章针对不同翻译类型,提出对应策略。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传统语法教学的弊病和借助语篇教授语法的理据,并以虚拟语气为教学范例,阐述了以语篇为依托,以运用为目的语法教学新模式,使语法规则与语篇阅读、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相结合,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台湾原住民文学包括口传文学与书面文学两部分。口头传统与当代台湾原住民书面文学的关系不单单是源与流的关系,应该说当代台湾原住民书面文学是台湾原住民口头传统历史的叙述的文字发展",更是口头传统的历史延伸,两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当代台湾原住民文学独一无二的审美气质。  相似文献   

4.
在语篇分析中,系统功能语法认为情态是人际元功能的主要实现手段。情态词出现在各类书面的或口头的语篇中。在以国外大学的毕业典礼演说稿为分析对象的研究中,发现:各类主要情态词在英语毕业典礼演说中使用较多,其中表示可能性的情态词尤为突出;而在情态词的量值体现方面,此类演讲的演说者更倾向于使用中量值和低量值的情态词。  相似文献   

5.
以往对名词化的研究常常是在词汇句法范畴内进行的.本文从语义和语篇的角度对书面科技英语中的名词化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作者认为,名词化作为意义潜势被科技语篇作者选择,成为书面科技语篇的重要的词汇语法表达方式,这与名词化在科技语篇中所体现的特定的语义特性是密切相关的.名词化不仅是英语科技语篇的组织手段,而且是重要的交际策略.  相似文献   

6.
语篇的产生和理解是交际双方共同协作的过程.连贯性不仅是语言使用者在建构语篇时赋予语篇的属性,还与语篇接受者的诠释有密切的关系.语言使用者应用三种机制促进语篇连贯:话题理论、主位推进和衔接手段,三种机制各有侧重、互为补充.语篇接受者对连贯性的诠释是一个动态的认知过程、与语境知识密切相关.鉴于口头话语本身固有的特点,合作原则和副语言特征对话语连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二语写作中的反馈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馈一直被认为是二语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鼓励和巩固语言学习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其重要性已得到二语研究者的广泛认同。近20年来,写作教学和研究的发展已改变了常规的反馈方法——教师书面反馈,形成了教师书面反馈与同伴反馈、口头讨论的写作会议和计算机反馈共存并用的局面。近期二语写作中关于反馈的研究表明,教师书面反馈、口头反馈、同伴反馈和计算机反馈等在二语写作教学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另外,未来反馈的研究应更多与语境因素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结合进行。  相似文献   

8.
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框架,从及物性系统、主位系统、评价性词汇三方面讨论历史语篇的概念意义、语篇意义和人际意义是如何通过语言建构的。讨论结果表明对及物性系统中过程动词、参与者和环境成分的分析有利于识别历史语篇的概念意义,识别历史事件内容和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以及历史事件行为者之间的权利关系;对主位推进、主位名物化和主位中连词的分析有利于辨别历史语篇的语篇意义,揭示历史语篇连贯的本质;对评价性词汇的分析有利于理解历史语篇的人际意义,理解历史语篇中作者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判断和立场。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指导历史语篇分析对提高英语学习者在历史学科领域的读写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语篇是一种交际行为,口头语言、书面语言都可以称作语篇。语篇必须具有语篇特征。判断语篇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就是衔接与连贯。广告语也是一种语篇,它不同于日常用语。它在词汇、句法、修辞方面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从语篇衔接的角度出发,探讨广告语言中语篇衔接的特点,试图完善对这一特殊语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讨了语篇分析和语用学这两个语言学分相学科的关系,说明两者结合的可能性。创建语篇分析语用模式,不仅有利于语篇分析体系的完善,而且有助于语用学学科的成熟发展。文章从语篇的交际活动性质、认知活动性质以及语篇活动性质出发,阐述了创建语篇分析语用模式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菲尼斯·芬恩》是特罗洛普的代表作“帕里赛小说系列”的第二部,它与小说系列的第四部《菲尼斯归来》合称为“菲尼斯小说”。特罗洛普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位带有政治色彩且具男性化特色的“双性同体”的女性形象劳拉太太。作者从性别视角切入,并以福柯的话语权力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劳拉由反抗---妥协---反抗三个阶段的分析,阐述了父权制社会的话语权力在她身上如何得以运作和实施,同时还可以看到在权力网络中被压抑的女性如何做出回应。这一人物的塑造不仅透出强烈的历史感,而且蕴含着特罗洛普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深沉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总结澳门回归祖国以来,澳门语文政策及其实践的成绩,对《澳门基本法》中的语文条款进行法理解读,针对目前因不同角度解读产生的争议,提出两点建议:明确中文为澳门第一官方语言,葡文为第二官方语言;明确“中文”为澳门的正式书面语,普通话和粤方言为“中文”在澳门的正式口语。坚决维护“一国两制”,进一步使澳门的语言生活有法可依,从法律层面消除可能存在的争议和冲突。  相似文献   

13.
苏南地区河南方言岛群中的“河南话”(以句容磨盘话为代表 )是河南南部一种地域方言的“域外”分支。它是一种融合性的方言。无论是它的基础方言河南光山话还是新的融合性的磨盘话 ,都不能简单地以单一标准把它归为中原官话。确定一种方言的归属最好采用综合标准——除了语言各要素的综合标准以外 ,还要充分考虑与之有关的社会历史、当地人的认同、地理环境等因素。结合现代社会语言学和方言地理学的方法来研究汉语方言应该成为方言研究的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收录了多模态信息的口语语料库作为研究对象,对成熟的日语口语语料库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对对话中“笑声”的出现方式及特征进行实例分析,结合属性信息、对话特征信息、语调变化、沉默等数据,对口语语料库中多种信息的相互关联及活用方法进行了探讨。在此过程中,对口语语料库中多模态信息的科研价值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诗文评”只有目录学的意义,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学科门类。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产生得益于西方科学思想和20世纪初期的“整理国故”运动,它是中西文化濡涵的结果,因此,学科必须坚持中西两个维度。中国古代文论衍生于中国大文化的土壤,郭绍虞等学科奠基者从繁浩的经、史、文中梳理文论的脉络,而尔后的大学学科建制使得这门学科研究日益封闭于纯文学领域。要想实现转换,我们有必要恢复“大文论”的传统,从文史哲的整体中进行研究,还原学科的真实面目,避免古代文论与传统文化的脱节。中国古代文论体现了民族的思维方式,在治学方法上,郭绍虞等人“各照隅隙”的治学方法在当代仍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老普林尼是罗马帝国早期著名的博物学家,他所著的37卷本《博物志》是后世学者研究西方古代罗马帝国早期科技史、知识史和文化史的珍贵文献。从博物学复兴和博物学文化研究成为科学史显学的大背景出发,研究《博物志》所记录、描述之知识的特征。采用变焦视角展开讨论,首先分析老普里尼组织文本和排列归类的思路,探讨《博物志》中知识所具有的总体特征;然后选取书中的典型片段进行案例分析,挖掘具体条目所体现的知识特征。老普林尼对自然物进行朴素的描述和关联,强调自然物对人的实用价值,他开创了一种不同于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学者的具有罗马特色的自然探究传统,是西方两千多年博物学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集210名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的互评作文文本,通过文本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手段深入探讨过程写作教学背景下EFL同伴互评学生书面评语的相关特征以及学生对同伴书面评语的态度和看法.研究结果表明:(1)学生的书面评语以“表扬十建议十鼓励”为主,评语方式以直接为主,主要针对知识;(2)学生的书面评语比较恰当,但具体度不够;(3)学生的书面评语新颖和灵活程度不够;(4)学生对同伴互评中的书面评语比较满意,认为对他们的写作有一定的帮助.此研究对同伴互评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阳明一生创作了约600首诗歌,通过他的诗歌创作,我们可以了解到阳明的人生轨迹和心学思想的发展。在明代中后期诗歌创作崇尚复古的大环境下,王阳明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万物一体"等哲学观点,创作了许多具有哲理的诗文,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个性与思想。他用"良知"唤醒"人性",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人们通向至善至美。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文学史上,“寻根文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关节点”,有重要的文学史和思想史的意义。本文以知识社会学的方式,勾勒了1980年代“文化寻根”前后的知识谱系和历史语境,并试图把问题历史化,在“清理”中寻求“寻根”的“自我批判”,在历史反思和批判中,考量“寻根”的历史轮廓和意识形态诉求的复杂性。本文要讨论的重要问题是:在1980年代复杂的历史场域中,“寻根文学”是如何发生的?它的历史出场携带着怎样的问题史?这些问题对当下文学、文化、思想有怎样的启示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述宾短语“看 NV 不 V”格式是由一个“看 N”加上一个正反问的常用格式“V 不 V”构成的,多出现在口语和白话文小说中。就笔者目前搜集的资料来看,前人已对其做过颇多的研究分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本文笔者将主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看 NV 不 V”格式中的积累分布和语用含义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