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季天祥 《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4):114-116
文章就认知语境概念与传统语境概念之间的关系及不同功用提出若干理论假设,通过相关话例的分析构建了反映两种语境对话语理解过程的不同介入状况的流程图式。其目的在于说明,对于语用规律的探索而言,虽有认知语概念的提出,客观语境的研究仍有前者无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应该在语用学理论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徐世红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27(6):41-45
传统语境观认为语境是一组静止不变的、用以制约交际和话语理解的共有知识的集合;认知语境规则从认知角度动态地研究语境,将交际主体的能动性纳入话语分析中,说明意义推理的心理依据和心理状态是一个"认知-推理"的动态过程。认知语境和传统语境在对语境因素构成的描述上相似,但对语境运作方式的解释大相径庭。从传统语境到认知语境是进步,但对认知语境运作方式的探索需要借助大量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境的提出,是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对隐喻研究的一种全新尝试。认知语境包括语言语境和语言使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类知识结构和文化语境。引入图式理论,了解隐喻认知的物质基础和隐喻认知的钥匙,有助于正确把握语境对隐喻认知的制约作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宏燕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1):121-123
对语境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简单的回顾,指出传统语境与认知语境各自的缺陷:传统语境包罗万象过于琐碎;认知语境过于抽象生动性不足,因而二者不可相互替代,以期引起感兴趣者对语境学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高玉兰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5):109-110,188
语境是指影响语义和表达的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翻译是语际间的信息转换过程,对语言行为的准确理解要依靠语境,而翻译是在对语言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依据认知及非认知语境的内涵,探讨其在参于对语篇的分析、理解、重构时存在的可及度的问题,着重研究语境对语言获得意义或传递信息所起的功能及其在翻译中的制约作用和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境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江汉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1):86-88
本文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讨论发话人怎袢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手段制约受话人的认知语境以及受话人如何在认知环境中选择并延伸认知语境. 相似文献
7.
认知语境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澍心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1):132-136
认知语境观从人类认知科学的角度对语境作了全新的解释,开拓了语境研究的思路。认知语境观认为:语境是语用因素内在化、认知化、概念化的结果,语言交际的基础是交际双方共有的认知语境,语言交际是按照一定的推理规律进行的认知活动。每个语言结构都有自己的标准语境,而它们在具体使用中又具有各种变异情况。语言结构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特定的语境激活某些特定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8.
郭雯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3):76-79
同声传译是集听和分析、短时记忆及译语表达于一体的口译过程。它所涉及到的较高心智和操作技能,都与认知科学密切联系。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研究同传中的影响因素,包括记忆、背景知识与图式、言语能力,并探讨同传过程中的运作规则,如“基本同步”、解构及“一心三用”规则,希望对同传学习及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认知语境与会话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俊燕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3(2):88-89
此文论述了认知语境、会话含义的基本内容以及认知语境与会话含义的紧密关系,重点对怎样认识会话含义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语境研究的新思路--认知语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彭建武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69-71,95
语境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传统语境研究往往注重具体的语境要素,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而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语境则化繁为简,着重探讨语言使用过程中储存在大脑中的规律性的东西,因而会提高话语释义效率,具有更高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运作机制是隐喻理论的核心。运作机制会促进理解隐喻的本质,应该充分利用隐喻于各个领域,这样 能更好地理解和感知世界。 相似文献
12.
李晨迪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65-70
任何言语行为都是在语境中生成发展的,虚假拒绝语也不例外。语境不是一成不变的语言环境,而是动态发展的认知语境。语言使用者顺应语境作出选择,以维持言语行为交际的顺利进行。同时,随着语境的动态发展,语言的可选择范围也相应改变。虚假拒绝类言语行为就是语言使用者顺应当前交际语境所作出的选择。基于语境顺应论和认知语境论,能更有效地研究语言使用者如何顺应语境作出虚假拒绝。 相似文献
13.
直觉思维、中庸思维和实践理性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主要认知方式,既反映出中国传统道德具有注重总体把握、灵活应用和关注道德现实等合理成分,又折射出中国传统道德缺乏逻辑推理、思辨理性和圆滑老成等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知道"的语境敏感性:质疑与辩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剑波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认知语境主义者认为,"知道"是语境敏感的,"知道"的语境敏感性表现为"知道"是省略的、含糊的、等级的、标识的、对比的.认知语境主义的反对者试图借错误理论异议、等级性异议和澄清技术异议来反对认知语境主义,其实这些反对意见都是站不住脚的.知识是语境敏感的,知识的结构是CKap,其含义是:a在语境C下知道p. 相似文献
15.
聂月芳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45-47
本文试图澄清关联理论中常常引起误解和争议的几个重要概念:关联、认知效果、语境效果。作者认为,关联可以是信息的关联,也可以是话语行为本身的关联,同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语境理论是话语交际的基础,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两个语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语境理论是指导翻译的原则之一,但是传统的语境理论主要涉及交际双方的共同知识,是一种静态研究。由关联理论产生的认知语境理论涉及交际双方头脑中一系列假设,是一种动态研究。文章还讨论了认知语境的功能作用以及其对翻译原则与方法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周秀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495-497
跨文化交际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对社交语用失误的解读必须考虑交际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和认知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若认知心理状态不同的交际者对彼此制约交际的社交文化规约的心理可及程度较低,加上交际的瞬时性和省力原则的作用,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认知语境假设选择的判断可能与听话人的真实认知语境假设选择不符,使得听话人推理出的说话人交际意图和说话人真实的交际意图不一致,从而导致社交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8.
用元分析考查认知风格对理科学业成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风格是个体所偏好的信息加工的方式,无好坏之分,但它会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用元分析的方法探讨不同的认知风格对学生理科学习成绩的影响,发现66.64%场独立组学生的理科成绩明显高于场依存组学生的成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做出不同的学科选择辅导,并为场独立组和场依存组同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发挥最大的学习潜能。 相似文献
19.
林丽端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89-93
单边交际是交际中存在隐性受众的一种特殊的交际方式.文章以语境动态建构观与语境线索理论为依据结合实例探讨单边交际中语境对话语意义实现的功能及作用机制.研究认为单边交际具有单向性、刻意性、时限性等特征,而语境在单边交际中具有预设、引导、暗示及烘托等功能,是单边交际的意义成功传递的重要凭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