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矛盾与选择张锐尽管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持续保持了10%以上的强劲增长态势,但经济效益低下这一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改变。且高速增长过程中时常伴着产业结构失衡以及通货膨胀的阴影,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2.
受经济发展模式和改革滞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结构失衡问题呈现出加剧的趋势: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比重过高;国内外需求结构不合理;高增长与低就业的矛盾日趋严重等.这些结构性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形成严重制约.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的结构失衡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但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从短期来看,解决结构失衡和经济快速增长矛盾的重点是有效控制结构失衡可能诱发的高风险点;从长期来看,重点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解决造成经济结构性矛盾的体制机制问题: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产业政策的运行机制;打破地方和行业的行政垄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完善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完善高耗能产业发展的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尽管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持续保持了10%以上的强劲增长态势,但经济效益低下这一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改变,且高速增长过程中时常伴随着产业结构失衡以及通货膨胀的阴影。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已成为跨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4.
<正> 尽管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持续保持了10%以上的强劲增长态势,但经济效益低下这一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改变,且高速增长过程中时常伴随着产业结构失衡以及通货膨胀的阴影。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已成为跨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前台戏。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经过长期多年的增长后,近些年正在经历着增长阶段的转换,转入"新常态"阶段。面对这种阶段转换,如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成为讨论的热点。文章基于现阶段调整和转换的大背景,阐述了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宏观情景诸多变化的典型事实,并从微观角度识别中国目前出现经济失衡和增长困局的逻辑机制。未来对于中国经济失衡的纠偏和增长的破局,重点在于供给侧的调整和发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追求规模速度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向追求质量效益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我国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结构性问题凸显的重大举措,是一次理论联系中国实际的"中国化"创新。面对国内要素禀赋结构转换、技术后发优势减弱、市场机制扭曲以及世界经济格局调整等不利影响,应通过"供给+需求"双侧调控有效配合、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手段实现经济发展的动力转换,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7.
结构失衡的根源在于收入分配失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于调整经济结构。需求结构失衡与产业结构失调是相互作用的,结构失衡严重掣肘了发展方式的转变。结构失衡的根源在于收入分配失调,调结构的首要任务是调整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8.
优结构是"中国式"经济新常态的重要内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的演化表现为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需求动力、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供给动力、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动力、中西部地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强、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在缩小等。但中国经济结构走向"优化再平衡"面临着系列障碍:经济赶超发展战略、不完善的市场机制和过时的政策支撑体系等。由此,应通过推行均衡协调的发展战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推动政策供给方式转变构建起"发展战略+市场经济体制+政策支撑体系"三位一体的突破路径,促进新生动力的成长壮大,以推进经济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9.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调整经济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在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分配结构等方面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重要战略转型期。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增长动力转换,使中国经济进入到了一个"新常态"。经济"新常态"的到来,使中国经济的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战略选择,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需要适应"新常态",抓住"新常态"的大好机遇。经济"新常态"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有利契机,因为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动力的转换,给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顺畅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增长的数量与质量不一致,表现出严重的高速度、低质量特征。这种不一致除了表现为总量视角上的不一致,还同时表现为省区视角上的不一致。由于经济增长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质量差异大、资源环境代价大,以及增长的稳定性不足和收入分配与福利状况不甚理想等问题直接导致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数量背离。实现经济增长质量与数量统一的条件在于如何使经济剩余能够增长社会的总福利,路径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强资源资产化管理,推动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的原因在于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着多重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其基本特征体现为经济增长对高投资、外需、廉价劳动力、房地产和资源环境的依赖。形成这种多重路径依赖的根源是体制机制约束,包括要素定价机制、市场运行机制、政绩考核机制和财税激励机制。破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依赖,要将经济发展的目标从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质量和效益,将经济发展的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将经济发展的重点从短期因素转变为长期因素,将经济发展的政策从调节需求转变为改善供给。要通过一系列机制设计破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路径依赖的体制机制性障碍。  相似文献   

13.
了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整体素质及工业增长的科学内涵之后,明确了中国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在提高城区工业增长质量中,须认真贯彻中央“抓大放小”的指示精神,学会运用市场机制,突出科技进步的地位,转换工业企业的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才能实现城区工业发展的两个转变。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   总被引:113,自引:0,他引:113  
到 2 1世纪初期 ,外资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民营经济等经济成分共同推动着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本文描述、分析外资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外资经济的贡献体现在对GDP增长、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出口和提升出口商品结构、增强研究与发展能力的贡献等许多重要的方面。结论是 ,外资经济不仅推动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而且改变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式 ,提高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运行中,总量失衡与结构失衡是并存的。因此,在控制总需求规模和提高总供给水平的同时,还必须对总需求结构和总供给结构进行调节,通过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促进经济总量平衡的实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于实现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有着重要作用,因为在总需求膨胀的背景下,增加总供给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提高积累效果而不是积累率,从而一方面有利于对总需求规模的控制,另一方面有利于有效地促进总供给水平的提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以经济体制转轨为前提条件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找到一条合辙的轨迹,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制度要有创新。对我国当前极具现实意义的制度创新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市场机制和转变政府经济职能。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只重速度、不重质量,只重GDP、不重经济社会和人全面协调发展,只重增长、不重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全局。所以必须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进行根本变革,"十二五"规划明确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只有以制度安排为根本保证,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彻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7.
美国经济失衡表现为美国经济中私人储蓄、公共财政和对外贸易“三大”赤字并存;直接原因是美国国内长期利率偏低且保持相对稳定而短期利率不断提升、资产价格上涨造成资产升值预期以及美元持续升值;美国经济失衡具有短期稳定性,但不具有长期可持续性,失衡调整不可避免。面对美国经济失衡调整,中国的应对方略包括:调整与优化外汇储备资产结构;通过提高外汇资产使用效率实现外汇资产保值增值;扩大内需,减少贸易顺差压力;调整外资政策,转变投资主体结构与投资的产业结构;确立以内部经济均衡为首要目标,实现从“生产大国-市场小国-金融小国”向“生产大国-市场大国-金融大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时期我国地方经济增长质量分化严重,具有明显的沿海高内陆低的特征。为使我国经济在"十三五"时期呈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势头,必须实现从数量与速度的盲目赶超向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的转变。地方政府应明确本地经济增长质量的现状和制约瓶颈,结合自身经济特征和发展定位确定"十三五"时期的战略选择,通过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变、体制机制完善提高经济活力,实现质量效益型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发展中,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发展中国家这种联系尤为显著。经济增长引起的收入增长必然会影响国内需求结构与生产结构的变化;资源由生产率较低部门向较高部门转移的结构变化又推动着经济总量增长。从我国40年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看,追求过高增长速度总是与忽视结构协调并存。某些部门过快增长虽促进了经济总量增长,却因结构失衡形成的瓶颈无法持续增长;结构失衡不仅导致增长的大幅度波动而且使经济效益下降。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增长与结构问题已成为保证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消费、投资、出口这三大需求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机制,但从根本和长远上来看,消费是扩大内需的原动力。当前,我国消费需求严重不足,制约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其中制度约束是重要因素,必须从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投资结构的优化机制进行制度矫正,从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