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金融包括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时代的传统金融。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在"互联网+"进入我国政府顶层设计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存在着大量无法预知的风险。传统金融业出现分化,传统盈利模式受到颠覆性的冲击。对于新兴互联网金融应该加强监管,充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传统金融应该正视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有治理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各级政府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引下,通过"中央集权"和"地方竞争"的制度安排,采取"政府主导"和"贤能治理"的方式,利用"投资驱动"等具体手段来开展在经济领域的治理。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层面的全面调整,对国家治理模式的转型提出迫切的要求。"治理现代化"是新常态下我国治理模式转型的总方向。要遵循现代社会治理的一般规律,形成界限分明的各社会领域和权责明确的各社会主体,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和政资分开。新常态下我国治理模式转型的主要举措包括:一是从"政府主导"转向"政府引导";二是切实加强民主参与,完善官员的激励机制;三是推进中央地方关系调整,形成"权责明确、法治调节"的中央地方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和支撑产业发展的供需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发展模式日益与新常态特征和要求不相适应,已到了必须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本文分析了产业转型发展的内涵、特征和动力,以及青海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转型升级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和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5.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了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然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陈旧、内容老套、观念落后致使实效性不强.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转型的新要求,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历史机遇.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要结合时代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更好地服务"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6.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新常态的新形势决定金融业必须把握机遇重点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常态下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工市民化和产业发展催生出大量的金融需求,但面临着金融参与动力不足、金融服务结构不平衡和金融风险大等难题。因此,必须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构建普惠性金融支持体系、加大金融创新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安礼伟  张二震 《江海学刊》2015,(3):79-84,238
金融危机后,长三角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阶段,而全球产业重新布局为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全球产业重新布局体现在三个方面:新一轮产业国际转移、全球范围的结构调整以及国际生产网络的重新整合。长三角在信息通讯等产业上的良好基础、潜在的人力资本优势以及庞大而不断升级的国内市场需求都为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转型升级的方向是实现长三角地区在国际生产网络中的角色转型,目的是提升区域经济增长的质量,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广西制造业升级转型面临资源能源约束更加明显、技术进步滞后、产业链“低端锁定”等困难与“瓶颈”,对此,可以加速重型化和高加工度化、技术进步与产业链攀升为突破口,实行产业内升级和产业间升级同时并举;制造业向服务化转型,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产业融合发展;制造业向低碳化转型,实现“低碳制造”和制造“低碳产品”.  相似文献   

9.
加速推进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求改变过去那种用扭曲要素价格方式创造人为比较优势的产业政策,率先在内涵、特征和功能上进行转型升级。产业政策的率先转型升级,可以助推经济发展平稳地渡过从旧常态进入新常态的过渡期,降低中国经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战略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和出口导向转向创新驱动,产业政策的目标、手段、工作机制等也要随之进行根本性变革,尤其是要从物资资本为重心转向以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技术资本为重心。作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微观基础,建设统一市场必须调整旧常态中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式,消除公平竞争的制度障碍,确立横向的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在整个经济政策体系中的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10.
工业互联网是实现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载体,发展工业互联网对于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拓展数字经济新空间、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工业互联网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面临平台开发与应用落地存在差距、企业实际与平台要求存在落差、典型案例与复制推广之间存在难题、信息技术与运营技术融合不够等四大突出问题。未来应从完善工业互联网政策体系、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加快商业模式创新和场景落地、加强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着手,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和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  相似文献   

11.
《东岳论丛》2016,(6):112-119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中国汽车制造业也步入新常态,中国亟待实现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本文以中国汽车整车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从集中度演变角度入手,分析中国汽车整车制造业集中度的变化和主要影响因素,利用上市整车生产企业数据对中国入世以来集中度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中国汽车制造业集中度呈"U"型变化,20世纪90年以来,集中度处于缓慢提高中。中国汽车制造业集中度与汽车强国的差距较大。中国汽车生产企业数量众多,形成了以合资企业为生产主体,外资品牌为主要销售品牌的格局。中国汽车制造业集中度演变是政策性因素、市场环境因素、市场行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实证结果显示,政策性因素、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规模、市场规模对集中度影响显著。为加快实现向汽车强国的转变和有效应对经济新常态的变化,应充分发挥政策性因素,通过政策引导推动汽车企业加大产业内并购力度,实现资源整合;政府部门进一步提高进入壁垒降低退出壁垒,实现集中度的快速提高。中国汽车企业应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充分发挥中国大型汽车集团的示范带动作用。汽车企业应抓住"一带一路"发展契机,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实现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国际化经营。  相似文献   

12.
以信息、互联网等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席卷全球,将导致生产方式及产业组织形式发生重大变革。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增长方式亟须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此背景下,我国产业转型升级面临传统的竞争优势将被削弱,而高端制造业发展仍然滞后的严峻挑战,如何借助新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完成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显得十分紧迫。为此,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全方位构建产业新体系是我国在新产业革命背景下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双碳"目标,以河北省制造业的数字化供应链为研究对象,从外部挑战与内部压力探析出其转型升级的困境,具体包括:环保形势严峻、管理意识薄弱与专业人才缺乏;利益均衡难以实现、内部经济阻力大与升级动力不足等层次。继而分析了河北省制造业在低碳政策、绿色产业与基础优势等方面实现"双碳"目标的现实条件,在此基础上,对河北省制造业数字化供应链系统的转型约束与升级决策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了"双碳"目标下以提升战略力、数字领导力、变革力和驱动力为设计宗旨的河北省制造业数字化供应链转型升级的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14.
金通  骆莙函 《社会科学战线》2021,313(7):258-263
文章采用中国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探究技术市场发展对工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市场发展可以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并且这一推动作用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实现。技术市场发展对工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存在不同时期的差异性,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在其中起重要的推进作用。此外,技术市场发展对工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在长江经济带尤为显著。文章为制定工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提供了依据,对中国正在推进的科技体制改革也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7,(8):44-53
通过测算长三角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以及各要素对产值的贡献,发现资本的贡献作用略有减小,但仍然保持了很大的比重。资本在异质的长三角制造业内部仍然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在投资驱动的制造业发展模式下,TFP成长受到抑制。本文认为提升TFP为供给侧制造业转型升级主线,将传统的TFP再分解为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与资源配置参照效率三部分,发现长三角制造业资本生产率增长率较大,劳动生产率增长较小,要素配置参照效率在TFP增长中作用明显,且在不同技术特征的行业中作用有正有负。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资源配置参照效率对TFP的变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提出了两个不同而又紧密交织一起的新时代发展战略——“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将成为新时代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基于熊彼特创新理论和波特创新驱动理论,将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践相结合,分析认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是一种包含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以及组织创新在内的产业升级的综合创新模式,从而创新驱动了产业结构高度化、价值链高度化和加工程度高度化三大效应,进而在三大效应联合作用下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仍面临着瓶颈制约。为此,需要坚持市场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好政府生产要素创造和提升机制,同时强化基础性技术攻关,合理引导新一轮大中小企业有序转型。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升级,增长动力转换,国家治理理念转变等,是新阶段我国经济新常态的特点,也是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指向。在经济新常态下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建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治体系,从法治上为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立健全防腐反腐制度、建立廉洁高效诚信的法治政府、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等提供制度化方案。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新常态时期的经济发展,承担着有效化解长期粗放发展中积累的矛盾与风险以及保证经济提质增效稳定发展的双重任务。但从目前整个经济发展态势看,因受众多因素制约,老问题还没得到有效解决,新问题又不断出现,如发展速度下滑较快、人民币汇率走势不稳、城镇化盲目扩张形成多种矛盾等。这对新常态时期发展与调整双重任务的实施,既形成制约,又带来新的风险。对此,需要采取诸如夯实推动发展的动力基础、打造稳健的金融市场、继续加大对短板的扶持力度、健全市场竞争机制平台等措施,着力防控和化解各种风险,促进新常态下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济新常态的提出,是对当前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战略性判断。认识新常态,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适应新常态,城镇化呈现出阶段性新特征;引领新常态,城镇化要有新思维。  相似文献   

20.
金融深化通过利率市场化、资本自由流动以及竞争型资源配置,也影响了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本文采用线性和非线性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金融深化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之间不同阶段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Granger线性因果检验和Jones非线性因果检验,证明了两者的因果关系,同时发现:基于非线性格兰杰因果检验揭示出金融深化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之间一直存在着复杂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