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抵货运动"、"国货运动"作为抵制外国侵略民众自发的爱国运动,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自建国以来,"抵货运动"与"国货运动"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尤其在改革开放后,此话题更是受到了广大研究者们的青睐,大量的学术论文与专著层出不穷,相关期刊论文有大约191篇。对"抵货运动"与"国货运动"的发生原因、过程、意义以及价值再到特定的时间段、具体人物及地点做了相当有益的探索,这样由宏观到微观、颇具广度的成果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许多论文中存在着将"抵货运动"与"国货运动"相混淆,或是将其看成完全孤立的两个事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探索存在着一定不足。从"抵货运动"到"国货运动"本身就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且两者内部都贯穿着"民族主义",其将两者紧密联系到一起。由此,对其进行探索具有很大的可研究性。本文分为四部分,首先明确"抵货运动"、"国货运动"、"民族主义"三个概念,然后分别从"抵货运动"与"国货运动"中体现的"民族主义"入手,将"抵货运动"与"国货运动"相联系,由此看出"民族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朱英 《江海学刊》2022,(1):201-209
在近代中国抵制洋货运动中,商人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商人参加抵货运动之后,由于遭受经济损失而普遍面临严重困境,并且始终得不到社会各界的体谅与帮助,只能苦苦挣扎寻求自救,寄希望于商会采取“疏通”方式缓解经济压力,却又被视为破坏抵货运动的“奸商”,使其处境十分艰难,成为导致抵货运动难以长久坚持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的抵货运动从一开始就不仅是经济方面的斗争,而且是结合政治目标来进行的。一次又一次抵货运动的进行,由少数城市扩大到全国,海外华侨也积极参加,发展成为全民运动,对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打击十分沉重,鼓舞了人民的爱国情绪,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于1905年的抵货运动,中央政府的态度处于变化和犹豫之中.在运动前期,中央政府是宽容的,行为是不置可否的,因而实际上纵容了抵货运动;在运动后期,态度是担忧的,行为是劝导式的压削.从地方层面上说,各地官员的态度和对策不仅与中央政府不尽一致,且自身也差异巨大,有北洋袁世凯的强力压制,有南洋周馥的相对开明,有湖广张之洞不为人知的上层外交,也有两广岑春煊不妥协的支持和同情.总体而言,政府对这次运动的态度是理解和宽容的,行为是温和的.  相似文献   

5.
以1923年津埠抵制日货运动的产生为例,运用社会学集体行动理论中的情感论,从社会史角度深入剖析促使抵货运动产生的激发事件、内在驱动力量乃至抵货运动的生成机制,可知:从宏观层面来看,抵货运动的产生需要一个具有“道德震撼”意义的“符号性事件”来激发。民众的“集体心理”即对列强(日本)“共同的愤恨”与共同的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等爱国情感是抵货运动产生的内在驱动力量。从微观层面上来讲,抵货运动生成机制的具体阶段与环节包括:强烈刺激一聚众接触一集体磨合;充分暗示一循环反应一集体兴奋;社会感染一集体行动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多次发生抵货运动。然而,史学界的论述甚为鲜见,许多问题尚待深入研究。笔者以上海1925年抵货运动为对象,探讨其得失及经验教训,就教于史学同仁,以促进中国抵货运动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现代政治的特征是政党政治.西方"第三条道路"是中左翼政党和政治理论家为了取得公众的政治认同,适应新社会运动、后现代主义、多元社会文化张力以及取得中产阶级支持所构建的一种政理念.作为一种针对社会现代化中蔓延的"认同政治"的理论指导,其基本价值观是超越"左"与"右",在极端与改良之间寻求一种中间道路或中性化政治,在个人与社会之间重新确立一种权利与义务的新关系,从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社会、经济变革的挑战.其主要政治特征,是西方政党在西方社会转折中贯彻"竞选--执政"的政治逻辑和实用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8.
威尔逊政府为维护和扩大美国在华利益,放弃其对外传播美国式民主的“理想主义”外交原则,无视中国民主运动向前发展的趋势,支持袁世凯帝制运动的政策。帝制运动失败后,威尔逊政府又未能正确地总结其政策失误原因,在对华政策上继续不支持中国的民主革命力量,转而注重协调与其他列强的关系。可见在与国家政治、经济利益相冲突时,美国要求其他地区、国家接受美国式民主制度的外交政策就需让位于现实利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当前美国罕见的政治和社会分裂,其根源在于美国国内正在发生的"双向运动":市场的扩张运动和保护社会的反向运动.过去40多年间,在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市场的扩张运动成为美国经济和社会的主题,该运动增强了美国经济的金融化和全球化趋势,得到资本所有者、高级白领和高技术工人等"获益群体"的支持.市场的扩张运动加剧了贫富分化,损害了底层民众、中产阶级和低技术工人等"失意群体"的利益,触发了以民粹主义为代表的反向运动,该运动旨在保护社会免受市场扩张的侵害,对全球化和金融化持消极态度.这两种运动之间的冲突及其背后的群体紧张关系是美国政治和社会分裂的经济根源.由于建制派精英未能有效地回应"失意群体"的政治诉求,以特朗普为代表的右翼民粹主义力量于2016年乘机上位,但特朗普保守的经济政策和转嫁危机的做法非但未能触及问题本质,反而加重了美国的分裂和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  相似文献   

10.
国民党在1929年6月制定了三民主义文艺政策,但第二年6月,这个党的实权派———蒋陈派又暗中支持发动了长达7年之久的民族主义文艺运动。政策和运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而矛盾背后又隐藏着深刻的政治原因:三民主义文艺政策的制定是孙中山思想影响和国民党政治惯性运动的结果,而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发动则是国民党实权派政治意志的曲折体现。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两次宪政运动的发展,中国民主同盟的发展也经历三个阶段。首先,“九一八”前后的“人权运动”和国民党的民主政策使民主知识分子得到初步整合。其次,第一次宪政运动为民盟的成立和初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再次,第二次宪政运动使民盟经历了由兴盛到受挫的发展过程。民盟的发展命运有如下启示:首先,民盟与两次宪政运动是交织互动的;其次,说明了中国宪政与政治环境之间关系的特殊性;再次,也揭示了政治现代化中政党与宪政关系的一个悖论。  相似文献   

12.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广大农村掀起了爱国丰产运动.在这次运动中,农民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劳模言行的影响下,一改以前"怕富"的经济心态和冷漠的政治心态,转而走向激进,这种心态的变化产生了双重影响,并直接影响到以后中国农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1958到1959年间,新民歌运动作为"大跃进"的一项重要"成果"大放异彩,《人民日报》对于这一运动做了全方位的报道和持续的关注。通过对当时《人民日报》中的新民歌考察和研究该运动的兴起与衰落状况,有利于把握和揭示其背后复杂的政治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4.
进步主义时期,美国掀起了其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环境运动,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产阶级女性在该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她们以各类女性民间组织为平台积极开展活动,成为环境运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她们热衷于自然研究,出版了多部有影响力的动、植物研究著作,并努力在民众中开展环境教育、培养环境意识;她们游说各级政府制订相关立法,对森林、水、鸟类等进行保护,成为自然资源保护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和推进者;她们还自称为“城市管家”,对影响城市环境卫生的烟雾、垃圾、污水等问题进行整治,美化、改善了众多工业城市的面貌.进步主义时期女性的环境运动不仅对20世纪美国的环境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极大促进了美国女性政治力量的成长,开启了她们大范围参与政治活动的先河.由于时代的局限,该时期美国女性的环境运动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复兴运动作为一种政治运动同其他社会运动和思潮一样 ,有着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根源。究其产生和发展的缘由 ,更要从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层面加以分析 ,而在影响其产生发展的诸多因素中 ,经济因素可谓最为直接 ,也最为鲜明。翻开中东地区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发展史 ,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经济原因是其产生发展的最为根本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印少云 《江汉论坛》2008,1(1):97-100
国民外交运动对民国时期的政治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推动了以民族独立为中心的政治势力的分化组合,并且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促使民国政治制度向民主化方向发展;同时,该运动在民国时期发挥了最大的社会动员力度,极大地唤醒了国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对民国政治的影响力也大大增强;由于外交不力,引发了国民外交运动的对内转向,导致民国政府的合法性危机,使之淹没在轰轰烈烈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浪潮之中.  相似文献   

17.
冯军旗 《江汉论坛》2012,(2):94-100
西方学界主流的观点认为,精英的更替与转型是大规模社会经济变迁的结果。但在1949年以来的中国,精英的更替与转型更多的是一个政策驱动和制度变迁的产物。本文在对毛泽东时代村庄政治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政治精英更替类型:"运动型"精英更替。运动型精英更替主要是通过政治运动来发现、培养和选拔精英并实现精英之间的轮替和更换。运动型精英更替往往因政治运动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世代类型,其结果是运动型干部的崛起以及激进政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前爆发的抵制美货运动,体现出一系列不同于此前民众运动的新趋向。其突出表现,一是迅速达到前所未有的普及程度与高涨声势;二是在运动中倡行不依赖政府而专恃民气,并对清政府乃至封建专制予以批评和谴责;三是从"野蛮的排外"转变为"文明的排外",受到海内外舆论肯定。但是,抵制美货运动也仍然存在传统民众运动所具有的若干缺陷:如缺乏统一领导运动的组织机构,具有明显的分散性与自发性特点;参与者目标不一致,行动不统一,导致运动不能持久进行,最终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9.
近代国民外交视角下的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中福 《贵州社会科学》2005,190(4):148-152
从近代国民外交角度来看,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第一次体现了近代国民外交的新理念,在一定意义上说,它也是一次由商会主导的重大的国民外交。在抵制美货运动中,国民外交具体体现为以上海商务总会为首的商人团体的直接外交参与,以及广大国民的间接外交支持。从总体上说,抵制美货运动中的国民外交是以为政府外交之后援的,显得相对比较温和。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而政治参与正是公民的民主权利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政治参与经过了政治动员参与模式、“大民主”和全民参与模式、经济改革时期的组织参与模式和深化改革时期的社会参与模式这四次发展演变。分析研究各个时期各种参与模式的特点,对于我国现代政治参与模式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