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当今世界,人才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决定一个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今年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朱总理作的“十五”计划《纲要》报告以及大会通过的《纲要》,“把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和“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作为重要内容提出,并强调指出这是“实现今后五年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人才问题,又一次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把开发人才资源提高到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的高度,把人才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充分体现了…  相似文献   

2.
早在1977年.邓小平就指出:“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标志性事件的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也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此番,《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则以法规的形式.将人才工作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相似文献   

3.
进入“十一五”规划发展阶段,党和政府更加注重人才开发,并提高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与此同时,各地区、各部门或行业和各大企业集团也都在关注“十一五”发展规划,包括人才战略与规划。  相似文献   

4.
刘吉斌 《人才瞭望》2005,(12):12-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就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出了明确的意见.为今后人事人才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人事人才工作必须以此为指导,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树立新的理念,为焦作市实现“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新焦作,走在中原崛起前列”的总体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李玲 《人才开发》2010,(10):53-56
2010年6月6日,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要求,着眼于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证制定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简称《人才规划纲要》)正式出台了,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鲜明提出的科学发展现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新路标。“十一五”时期,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强国战略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战略,作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的“十一五”人才规划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笔者以为要坚持三个原则、重点研究五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才与学历关系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人才工作,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胡锦涛同志关于必须树立科学人才观的指示,对于我们做好新世纪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何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从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看,首先需要辨明人才与学历的关系。长期以来,在教育学上通常以“才识学问”来界定人才。如《辞海》解释人才是“有才识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辞源》解释人…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几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在刚刚闭幕的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上,江总书记又一次明确提出,“中国正在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努力形成人力资源优势,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盐城市抓住国家政策机遇,顺势而为,迎难而上,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沿海大开发带动人才大集聚.以人才大集聚引领沿海大开发.初步形成了“沿海大开发”与“人才大集聚”相辅相成、互动并进的强劲势头。尤其是最近,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为盐城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机遇的同时.更为全市人才工作增添了新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贯彻科教兴市主战略,积极落实《上海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行动纲要》的有关工作部署,加快集聚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四个中心”建设紧缺急需的高层次海外留学人才。近日,上海市人事局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启动了“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该计划每年将投入4000万元人民币作为支持留学人员来沪工作、创业的政府专项资助。据悉,浦江计划主要资助新近回国来沪工作和创业的海外留学人员及团队,主要资助对象为:应聘来上海从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和工作的留学人员及团队;在上海创办企业的留学人员及团队;来上海讲学或进行咨询的留学人…  相似文献   

11.
在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山东省诸城市人事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加快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为实现诸城市经济发展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12.
南阳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人才工作,1988年就提出了“科技兴宛”战略,并制定了一系列引进人才、激活人才的政策措施,从工资上、福利待遇上以及住房、子女上学就业、家属“农转非”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进入90年代,特别是“九五”以来,他们结合新形势、新特点,从人才的预测与规划、培养与使用、配置与管理上下功夫,以搞好人才规划为前提,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高层次人才、智力引进为重点,以激活用好人才为关键,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人才开发工作。与“九五”初相比,南阳市人才总量增长较快,人才结构得到改善,整体素质明显…  相似文献   

13.
2003年底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明确提出“高技能人才”的概念,将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人才强国战略”总体规划。那么,什么是高技能人才,如何理解高技能人才这一概念的内涵,目前,理论研究尚无公认的定义,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14.
一、人才战略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企业生产经营有计划、有目标,而人才开发却没有计划和目标。如果没有相应的人才战略做支撑,企业的发展规划最终也将落空。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必须制定和实施与之相适应的人才战略规划,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针对性。人才战略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同时又是企业整体发展战略总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子系统必须服从、服务于总系统。  相似文献   

15.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凡是重视人才的时期,社会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这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一条客观规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靠人才,“十三五”规划顺利实现也离不开人才。在互联网技术应用如此普及的今天,对“人才”这一资源的利用,离不开大数据,而“人才大智库”的建立,当然也离不开“人才大数据”。  相似文献   

16.
“大人力资源观”的基本内涵人认为,人力资源战略是组织经营战略的一部分,“大人力资源观”要求将组织现有的全部人员和可能利用的组织外的人力资源作为统一的系统加以规划;大人力资源管理包括行政建设、系统建设、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四级管理平台;”大人力资源观”认为,所有管理者,是上至总经理下到每个主管都应承担人力资源管理的责任:”大人力资源”观,  相似文献   

17.
人才战略是新世纪人事人才工作永恒的主题,2001年作为新世纪和“十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实施人才战略显得重要和迫切。针对许昌市的实际情况,更是任重而道远。制定全市人才“十五”计划。在规划内容上必须突出战略重点,以人才结构调整和提高素质为主线,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在规划安排布局上,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于长远,使人才规划与许昌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协调适应。在规划政策措施上,要坚持改革创新,运用市场机制来解决问题。《许昌市人才资源开发“十五”计划》已于年初提交市政府,具体目标是:到2005年全市人才总量…  相似文献   

18.
劲风送春意,人才逢盛世。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传出令人振奋的佳音:“人才战略”被摆在和科教兴国同等重要的位置,经代表投票表决后又被纳入到“十五”规划纲要中。这标志着中国政府首次确定实施国家人才战略。“人才战略”高度提升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人才战略”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上。报告对人才战略的实施明确了三点:第一,把“人才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报告指出,“实施人才战略,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任务。”第二,明确了实施人才…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加快人才发展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要“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在中国经济30余年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经历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过程中逐渐获取主动权。  相似文献   

20.
建立与企业战略并行的人才储备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战略性人才储备是指根据公司发展战略通过有预见性的人才招聘培训和岗位培养锻炼,使得人才数量和结构能够满足组织扩张的要求。战略性人才储备是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服务,也构成了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战略是影响人才储备的重要因素。它的制定选择和实施都离不开人的参与。组织在规划未来的时候,必须使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相吻合,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