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总目录(括号内数字前者为期数,后者为页码)哲学权利义务新探孙英(1,32)试论先秦儒学的实践理性葛晨虹(1,42)王符的嫉妒论张成扬(1,49)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郑忆石苏敏(3,19)主体性与合理主义刘敬...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东汉谶纬神学的盛行与王符的无神论思想、东汉经学的衰落与 王符对经学的扬弃、东汉清议风气的兴起与王符道德批判思想的学术意义等问题的分析,论 述了东汉思潮与王符思想的关系,肯定了王符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符对汉代选贡的制度化作出了独特的理论贡献。王符的人才选贡理论是其思想的核心部分之一,他在《潜夫论》中将这一理论与汉代儒学选贡制度化相联系,[1]对贤臣地位、选贤标准与贤才考功等作了详尽论证。  相似文献   

4.
<正> 王符是东汉中期著名的政论家和思想家。王符游学和师承的问题是关系到对其思想体系基本特征的研究能否深入下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直到目前这个问题尚未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因此,我拟对此进行一次初步考察。(一) 《后汉书》本传虽然没有直接言及王符游学和师承的情况,但是,如果我们把《王符传》与《潜夫论》及《后汉书》中其他有关人物传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察,还是可以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5.
德治与法治是中国传统治道思想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以王符《潜夫论》为个案分析对象,探讨了东汉后期政治中德治与法治的关系问题,即王霸兼综、德刑并用、儒法相辅的互动与嬗变趋势,进而论证了王符在其思想体系中为维系良好的国家和社会秩序所做出的理论努力。  相似文献   

6.
王符《潜夫论》散文之"潜",即为一种含蓄、冷峻的散文风格。具体表现为其冷静理性的陈述句群、张弛有度的论述节奏、辛辣冷峻的嘲讽式叙写、"曲终奏雅"的结尾模式。王符这种散文风格的形成,既是其自身遭遇及个性使然,又是其接受儒家诗教温柔敦厚文学观念熏陶的结果,同时也是东汉中后期士人心态的一种折射。  相似文献   

7.
王符哲学思想的研究,受到了史料分歧的影响。因为汪继培曾对《潜夫论》进行过一次整理,造成了有两个不同版本的《潜夫论》行世。史料分歧集中在两个版本中《本训》篇的差异上。全面比较汪本与旧本得知:汪本是优干旧本的善本。应该全面肯定汪继培对《潜夫论》整理工作的贡献。王符道气观的哲学史价值,在于“道根气使”思想中所蕴含的由宇宙生成论向本体论转化的契机。  相似文献   

8.
王符在《潜夫论》中对经济问题的讨论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其富民及如何富民的理论进行了简要的评析,并把这一理论与其民本思想结合起来讨论,进而阐述了农工商三大经济部门的发展之道,最后还对其给予的当代启示做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东汉王符《潜夫论》中的并列复词相当丰富,出现了许多新词新义,然《汉语大词典》存在着对《潜夫论》并列复词未收录的问题;对相关并列复词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10.
王符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所著《潜夫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发展经济的思想,诸如生产固本、兴利富民、发展工商、惜时爱日、人地相称、禁绝游业、崇尚节俭和重义轻利等等内容,其中有些思想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符哲学思想的研究,受到了史料分歧的影响。因为汪继培曾对《潜夫论》进行过一次整理,造成了有两个不同版本的《潜夫论》行世。史料分歧集中在两个版本中《本训》篇的差异上。全面比较汪本与旧本得知:汪本是优于旧本的善本。应该全面肯定汪继培对《潜夫论》整理工作的贡献。王符道气观的哲学史价值,在于"道根气使"思想中所蕴含的由宇宙生成论向本体论转化的契机。  相似文献   

12.
一、王符及其《潜夫论》 王符,字节信,东汉时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其生平事迹不可详考,据范晔《后汉书》本传等有关材料推断,他约生於章帝建初年间,卒於桓、灵之际,其活动年代当在黄巾起义之前。 《后汉书》以王充、王符、仲长统合传,说王符“少好学,有志操”,并说“自和、安之后,世务游宦,当涂者更相荐引,而符独耿介,不同於俗,以此遂不得升进。志意蕴愤,乃隐居著书三十馀篇,以讥当时得失,不欲章显其名,故号曰《潜夫论》”,  相似文献   

13.
王符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所著《潜夫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概而言之,包括诸如重选将帅、赏罚分明、巩固边防、民为军本、以战止战、备战防患、整顿军备、经济强军和高薪养廉等内容,其中有些思想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符《潜夫论》中《赞学》《贤难》《考绩》篇都提到京房,王符在洛阳游学期间所师从者应为京房的再传或三传弟子,尊京房为"先师"。王符对京氏《易》的学习,重在其利用《易》的阴阳灾异揭露弊政、讽谏君主的方法,关于京氏《易》的具体内容似关注不多。王符对京房提出的考功课吏法最为推崇,《考绩》《三式》《实贡》等篇中所论述的"考功"思想就是对京房"考功课吏法"的具体阐释和理论升华。联系二人所处的时代,王符在考功课吏、改革吏治、选贤授能、尊君重令、严明赏罚等政治思想方面的一些论述,明显是对京房有关论述的继承和发展。王符和京房的政治思想都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德"是历代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必然论及的重要范畴之一,汉末社会枇判思想家王符以儒家为宗,兼容道法,表达了颇具社会批判特色的德论思想;通过批判骄奢淫靡之风,重申了作为君子人格之根本标志的伦理德性;通过批判巫祝迷信盛行,力倡以民为基、知贤用贤、德法并用的仁政德治.  相似文献   

16.
以董仲舒的神学天人感应论为参照系,通过对王符的有关天人关系问题的论述,指出其与董仲舒的不同,进而彰显一种具有某种"异端"思想倾向的"天人新义".  相似文献   

17.
王符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所著《潜夫论》中阐发了自然元气论、自然辩证发展观、自然辩证认识论、天人关系论、知识与社会关系论、技术与社会关系论等自然辩证法思想,为我们正确地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实现人与自然进而与社会真正和谐提供了丰富的智慧宝鉴,对我们当今建设和谐社会必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符(约公元80—167年)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一生的主要活动,处在东汉由盛转衰的安帝、顺帝和桓帝时期。综观所著《潜夫论》,学兼经史,论及哲学、经济、经治和许多社会问题。其中有关无神论的思想,既同他的哲学观点有密切联系,同时也是他揭露当时社会弊端的一个重要方面。王符在自然领域,主要根据他的元气自化论,极力排斥天神的作用和影响;在历史领域,则着力用现实的“民本”改造当时的神学目的论;同时对流行的卜筮、巫术、相术、占  相似文献   

19.
东汉王符撰写的政论著作《潜夫论》共三十六篇,其中《务本》、《浮侈》、《爱日》等篇专论经济。针对东汉和帝、安帝时期政治昏暗、贵戚宠臣穷奢极欲,从而引发虚伪游手浮食众多、本末不足相供的现状,王符提出农工商均可富民的经济观点。认为农工商各有本末之分,强调"夫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商贾者,以通货为本,以鬻奇为末",只要各务其本、各抑其末,就会最终实现"富民","成太平之基,致休征之祥"。  相似文献   

20.
王符《潜夫论·论荣篇》揭橥了东汉中晚期人才品评过程中才能、德行与身份地位倒置的问题。作为社会下层出身的庶族知识分子,他企图通过对豪门大族把控下的人才评价、选举制度的批判,纠正朝廷选拔人才只重出身、权势和财力的不正常状态。在《论荣篇》中,他强调仁义比权势重要,身份地位比道德仁义渺小,故在士人品评、遴选方面,坚持以仁、义、才、德取士;在荣辱穷达方面亦当以士人的德义为荣,以身份地位、政治权势、物质占有为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