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广东高等教育大众化已进入了实施阶段 ,虽然近几年广东高等教育取得了较大成绩 ,但存在的诸多不足将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教师的数量和素质、高教结构与布局、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关系处理等方面。要使广东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健康发展 ,高等教育应“适度超前”发展 ,高等教育机构应以内涵结合外延式的发展为主并实现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 ,政府部门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支持民办高等教育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大众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尤其是连续三年高校扩招中所面临的资金、“生产”能力,后勤社会化改革等方面的难题。探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路径选择,提出中国高等教育应重视规模与效益良性循环,走渐进改革之路;应通过产权制度的变革,形成高等教育的多层次性,最终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性及面临的问题.规模发展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质量保证是高等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前提,效益提高是高等教育存在与发展的目的,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是实现高等教育顺利转型和持续发展的关键.以日本立命馆大学在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方面的经验为借鉴,提出重庆交通大学在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方面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4.
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性及面临的问题.规模发展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质量保证是高等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前提,效益提高是高等教育存在与发展的目的,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是实现高等教育顺利转型和持续发展的关键.以日本立命馆大学在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方面的经验为借鉴,提出重庆交通大学在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方面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5.
当前,全社会的产品几乎都供过于求,高等教育则是供不应求。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型向大众型过渡的任务,已经历史地摆在我们面前。实现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战略选择有:积极扩大普通高校的规模;选取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促进民办高校的发展;捕捉、抓住新的发展机遇,运用网络技术。大力发展网络高等教育,应是中国实现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全新战略。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展 ,由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型 ,这是高等教育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追求教育民主和平等的必然选择 ;针对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存在四大困难——思想与认识、经费与条件、入学与就业、规模与质量 ,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是转变精英教育观为大众教育观 ;二是高等教育发展应实施“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并重”的战略 ;三是要落实经费主渠道、多方筹资 ,保障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四是要统筹考虑、整体协调高等教育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校连续五年扩招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已进入大众化初级阶段。诠释了马丁·特罗对高等教育阶段论的定义及特点。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重点解决大学自治、投资多元化、结构多样化、大众化区域性、精英教育、质量标准多样化以及生源开发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几个关系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正确理解和把握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正确认识和处理经费投入与发展规模、资源短缺与教育扩张、教育大众化与教育质量、教育改革与扩大就业等关系问题,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结构的多样化与高等教育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大众化导致了高等教育结构的多样化,而高等教育结构的多样化又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世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等级结构、部门结构等多方面都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也要走结构多样化之路,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调整与优化结构,使高等教育全面地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问题已成为我们较熟悉的话语.但究竟什么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并非人人都十分清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50年是世界高等教育规模空前扩大的时代.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得益于"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和"人力资源开发思想"在全球范围的影响.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因而也有了不同规模的扩张理论,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重要代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马丁·特罗(Martin Trow)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特罗指出,高等教育的发展划分为精英教育阶段(毛入学率15%以下)、大众化教育阶段(毛入学率15%-30%)和普及教育阶段(毛入学率5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实施大众化进程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个进程中 ,我们认识到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是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由于区域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差异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具有马丁·特罗“三个阶段”的内容特征 ;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我国大众化进程的主要力量在地方高校和民办高校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高等教育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大众化现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热门问题。但伴随着大众化进程 ,高等教育管理将如何改革 ,尚缺乏深入的研究。从这一理论的产生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含义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等教育管理等几个方面 ,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指出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行 ,高等教育管理的概念、形式、内容都将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是剧烈的、持续的和必然的。进入 2 1世纪之后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最大特征将是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如何进一步变革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70年代美国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开始,世界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大体要经历50-60年。在第一阶段,高等教育普及化在差异中发展;在第二阶段,发达国家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规模扩张速度被人口的快速地增长所抵消;在第三阶段,世界高等教育进入另一快速发展阶段,中等收入国家成为推进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主要动力,这一阶段也是中国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率先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成功典范,美国的高等教育模式在英国得以广泛传播并被关注、争议和借鉴。探析英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的转化过程,从理念、政策到实践,从数量扩张、结构调整到制度创新,其发展路径中均可见到美国影响的痕迹。透视其影响机制,可以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社区学院--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学院是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00多年来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选择了社区学院.社区学院则适应了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社区学院为美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新世纪,社区学院纷纷打出了“国际化”和“网络化”的战略,从而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6.
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院校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一个明显的特征是院校分化,同时以社区学院和研究型大学的迅速发展为主动力,最终形成三个层次四级学位的院校结构.院校分化的社会原因是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环境政策的影响,以及高等教育迅速实现了大众化.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扩张伊始,规模经济效应显著,但规模持续扩张又会失去这种优势,范围经济则不然。高等教育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都是历史阶段的产物,二者不应对立,而应相互补充,但范围经济更适合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国情。发展范围经济的政策建议: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主张多元办学形式;高校特色定位,合理配置各项资源;完善高等学校职能,实现多重办学目标;控制高教数量,提高高教质量,并呼吁范围经济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新升本科院校如何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升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一开始就面临着高等院校激烈的竞争、人们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招生和就业压力的增加、办学条件和办学经费的相对不足等等挑战,因此必须采取及时的策略应对形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管理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校为适应这种变化,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即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由集权向分权转变,由计划向市场转变,由粗放的不计办学成本向集约型的计算办学成本转变,由单一的教育质量观向多元的教育质量观转变,从而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校管理。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经进入大众阶段,高等教育发展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在大众化条件下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格局中,精英高等教育处于整个体系的顶端,标志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水平。作为后发国家,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表现出多样化特征超前显现、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区域不平衡、精英教育一些传统理念根植不深等特点。必须深入认识、正确理解、准确把握大众阶段精英高等教育的基本属性,树立符合精英教育特点、适应大众阶段要求的功能观、对象观、质量观、办学观和发展观,实行高等学校的分层次、分类型管理,提高精英教育质量和区域均衡化发展水平,努力建设主要着眼于精英教育的高水平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