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7年至1976年这二十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分歧逐步扩大。最后导致社会主义阵营分裂、瓦解的阶段。苏共二十大提出的一些原则,在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中产生了不同的认识。早在1957年1月,毛泽东就指出:“现在中苏之间就有那么一些矛盾。”1957年11月,南斯拉夫共产党由于没有同意其他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通过的《莫斯科宣言》的一些原则,遭到苏共的批判。苏南关系再度恶化。1958年初,苏中两党发起世界规模的批判“南斯拉夫修正主义”的运动。但从1958年以后,中苏两党的分歧逐渐扩大和加剧。1960年,苏联单方面宣布从中国撤走专家,撕毁合同,废除科学技术项目,并挑起边境事件,将两党的分歧转化  相似文献   

2.
美国经济情况目前虽然有所好转,但仍然存在着长期的困难,如投资不振,预算赤字过高等情况。美国人对于经济形势认识错误根源在于将短期波动现象混同于长期发展的趋势。当前经济的好转只是短期的周期波动处于恢复阶段的表现,从长期趋势看,美国经济陷于停滞状态,很少有根本性的改变。实际情况是美国人民的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没有实质性的增长。比如1948年至1967年美国工人  相似文献   

3.
评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于1956年12月31日和1957年1月1日在苏联《真理报》上连载后,于1957年译成中文,先后在1957年3月号《解放军文艺》、4月号《译文》和5、6月号《文艺学习》三种杂志上刊载,并出了单行本。苏联于1957年将小说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1959年2月拍成影片,我国于1959年10月末译制了这部影片,并在全国各大城市放映。对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我国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评价截然相反。1957年3月16日《光明日报》发表《读肖洛霍夫的新作——〈一个人的遭遇〉》,3月21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俄罗斯性格的赞美——读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4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英雄的意志和感情》,5月号《文艺学习》杂志发表《论〈一个人的遭遇〉的创作特色》。在这些文章中,肖洛霍夫被认为是“当代最杰出的天才作家”、“伟大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大师”、  相似文献   

4.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在我国,建国头八年发展是健康的,形势很好,以后就出了问题。从1958年至1978年,这期间经济建设虽然也在逐步发展,但总的来说是处在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多大改善,“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出现这种曲折和失误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邓小平同志认为,最重要和最根本的一条,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他在1980年5月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3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卷数和页数)党的八大路线之所以没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以后之所以又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根本原因是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正因为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使得我们过去把某些并不属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形式、手段、方法当作社会主义来固守;而把某些并不损害社会主义本质的形式、手段、方法当作资本主义而拒绝接受。  相似文献   

5.
1989年4月14日,是中国11亿人口日。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它所拥有的人口量,在世界总人口中占22%,在亚洲总人口中占36%。中国人口的状况如何,对世界人口的发展,对亚洲人口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严格控制中国人口的增长,不仅对缓和中国人口的过快增长,而县对缓和亚洲人口、乃至世界人口的过快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已进人第三次生育高峰期,人口膨胀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些阐述。一、严峻的人口形势众所周知,解放以后,我国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由于受“左”倾错误的干扰,使人口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曾经出现过两个生育高峰,一个生育谷底。1950—1958年,为第一个生育高峰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在20‰以上,其中1954年最高,达到24.79‰。1959—1962年为两峰之间的一个生育谷底时期,人口自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关于要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的论断,意义深远,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加深理解,在实践中提高认识,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为了加深对这一科学论断内涵的认识,下面,作些粗浅的分析,以期共识。 (一)从党的历史上看“左”具有多发性、反复性 我们党已经建立七十年了。翻开这七十年的历史,“左”的错误比右的错误要多。在这七十年中,我们党犯过四次大错误(见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七十年》565页),其中三次是“左”的错误(不包括损失较小的“左”倾错误),一次是右的错误,即陈独秀的右倾错误。这次右的错误,导致了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中国取得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巨大成就的基本经验,就是中国共产党纠正了1978年以前的“左”的错误,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方针。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作为判断改革开放和一切工作的基本标准,从而探索出一条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文章总结了2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的主要成就;分析了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本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战后 ,日本最先开始研究中国问题的民间研究所是“中国研究所”。该研究所成立于 1 946年 1月 ,主要成员是战争期间研究满铁问题的研究人员、新闻记者和参加过左翼运动的人士。中国研究所的主要工作是向日本国民介绍并宣传中国革命与“新中国”的“真相”。到 1 95 5年以前 ,在加强日本人对新中国的了解、提高对中国的认识方面 ,中国研究所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 ,中国研究所的不足之处是其研究有“亲中国”倾向 ,在没有外交关系 ,没有人员交流 ,资料很匮乏的条件下 ,他们的工作几乎只能靠《人民日报》等官方消息 ,其研究主要表现为全面肯定…  相似文献   

9.
胡军良 《唐都学刊》2010,26(6):121-125
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最高指导思想。然而,由于70多年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直接受到来自国外的“左”、右两种思潮的影响,特别是受斯大林“左”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哲学的曲解的影响,我们还没有完全搞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杂志1978年第3期报道,1978年1月10~20日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召开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  相似文献   

11.
林玮 《学习与探索》2023,(3):161-167+2
“城—乡关系”在中国电影中往往被表现为物的充盈与物的匮乏。20世纪80年代,电影中的城市与乡村之间有着可以让进城者自由流动的渠道,两者都是不完美的生活空间。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开始从银幕中渐次消失,而城里人则开始出现因物的分配不均而导致生活经验处于震动状态之中。这可在《任逍遥》《十七岁的单车》等影片中找到验证。即使在乡村电影中,乡村也是作为城市化的背景或对象而出现的,乡村生活经验是城市生活经验的延伸。以人的分配(城市化率)和物的分配(城乡居民收入差)为代表的城乡关系,可以作为20世纪3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中国城市电影代际分界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1992年7月17日,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举办了“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改革”专题座谈会,并邀请了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世界知识》杂志社以及经贸部国际贸易研究所的有关学者、专家参加,会上日本所“日本的经验与中国改革”课题组成员分别作了专题发言,现将发言内容摘编刊出。  相似文献   

13.
据1978年12月份出版的《未来学家》杂志报道,世界未来学会和加拿大未来研究协会联合宣布拟于1980年7月20日至25日在加拿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社会主义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科学理论。”(见1993年11月4日《人民日报》)这个概括深刻地揭示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一个本质特征。因为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这个理论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内容之中。  相似文献   

15.
据苏联《苏维埃国家与法》杂志1987年第9—12期报道,“法的体系与改革”全苏理论工作会议于1987年5月18—20日在兹韦尼哥罗德召开。会议由苏联科学院“国家、管理和法发展规律”学术委员会组织。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大城市的150多位科研人员。会议上宣读了4篇报告:1.《法与改革》;2.《关于苏联立法发展的战略》;3.《司法与改革》;4.《改革与法律思想》。近50名学者在会上发了言。发言的内容可归纳为下列8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20年间中国的社会阶级阶层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概括。1978年以后,中国社会结构逐步引入市场经济成分,从而改变了由权力占有及“再分配”为基本特征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关系,出现了原体制外的“自由流动资源”与“自由流动空间”。有学者认为当前的社会资源配置关系主要有三种,即权力授予关系,市场交换关系,社会关系网络。对现阶段社会分层结构中的几个主要社会群体现有的地位状态,研究者虽各有评说,但却形成了如下三点共识:一是这些群体都存在地位不一致现象,其中的任何一个群体的地位利益均不能被充分满足。二是改革前的城乡二元等级界限开始模糊,阶层分化不再局限于城镇等级的内部。三是各阶层之间的经济收入差距拉大。  相似文献   

17.
视听     
《邓小平改变中国-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叶永烈著,江西人民出版社)本书真实反映了从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到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这样一个艰难曲折的历史转折过程中的某些重大事件,或与这些事件有关的某些人物,诸如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中央工作会议和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等,以及在这一过程中,邓小平、叶剑英、陈云、李先念、胡耀邦等老一辈革命家,对中国摆脱长期的左的错误束缚,走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尤其凸显了邓小平作为一代杰出政治家的大智大勇。  相似文献   

18.
日本《经济学家》1984年10月2日报道,日本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金森六雄最近在题为《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一文中指出,中国20年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能够实现。1982年9月,中国公布了到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计划。在日本也有这个计划能够实现和是不可能实现的过高指标这样两种看法。作者认为这种程度的增长是能够实现的。20年翻两番,和池田内阁时代10年把收入翻一番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季刊》作为欧美研究当代中国的权威期刊,从1978年开始,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了同步的关注和研究,其作者群汇聚了欧美研究当代中国的顶尖学者,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改善民生、追求创新的努力表示赞赏,也指出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关于马克思的价值理论转化成为生产价格问题的论战,自1885年5月5日由恩格斯发动以来,至今将近一个世纪之久,一直此起彼伏,从未结束。论战大体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一,从1885年《资本论》第2卷出版到1894年第3卷出版;二,从1894年到1907年鲍尔特凯维兹的“改正”马克思错误的文章发表;三,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论战沿着鲍尔特凯维兹的道路继续在德、奥、俄及中欧等地进行;四,1942年罗宾逊夫人出版《马克思经济学论文集》,认为马克思的价值论是形而上学,到19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