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大慧宗杲是两宋最杰出的禅师,他的成就离不开对苏轼的接受。通过结交受苏轼影响很深的惠洪、唐庚、李彭、张商英、韩驹等,宗杲实现了对苏轼的间接接受;而通过对苏轼人品的称赞、置苏轼像于佛殿、对苏轼作品的熟悉评述,宗杲实现了对苏轼的直接接受。  相似文献   

2.
苏轼与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论述苏轼与道的关系,即道家道教对苏轼的影响,苏轼对道家道教的发展与传播。具体论述苏轼与道家道教关系的历史分期;道对苏轼思想的影响;苏轼的道教修炼;道与苏轼的文学创作。同时也从一个侧面阐述民族文化是怎样影响和造就文化名人,文化名人又是怎样发展民族文化,从而显示民族文化的承传。  相似文献   

3.
北宋科举考试对苏轼所受教育的影响是直接的。苏轼接受的是为科举量身定制的教育,其中以父师苏洵给予的教导和培养最为显著,这为苏轼科举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北宋科举考试对苏轼成名的影响最为显著。苏轼参加进士科考试崭露头角,制科考试闻名天下,科举成功为苏轼日后主盟文坛提供了难得的前提条件。北宋科举制度对苏轼人生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苏轼与杭州多位诗僧有着不解的诗文情缘,参寥、辩才、维琳、惠勤、惠思、清顺等都是他的方外之友。苏轼在莅杭之时才形成如此规模的诗僧交往群落,这与苏轼所处的现实政治环境、其思想上的佛老意识和杭州的客观环境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杭州诗僧对苏轼的人生观、世界观、诗文创作和诗文理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苏轼也对杭州诗僧的诗文创作和人格操守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宋朝与高丽的友好往来,苏轼儒道释兼容的思想随其诗文传入朝鲜半岛.朝鲜文人不仅学习、模拟苏轼的创作,还十分关注他的三教融和思想,对其接受或批判.受武人执政和士祸震慑的文人能够接受苏轼儒道释兼容的思想,他们认为这使苏轼的精神世界更广博、生活更丰富,并愿意接受其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而深受程朱理学影响的一些性理学者对此持批判态度,他们认为道释思想干扰了苏轼儒家思想的纯正性,影响了理想人格的形成和创作成就.朝鲜文人对苏轼复杂思想的接受与批判和对其文学的接受与批判相辅相成,也使得苏轼在朝鲜文人中的影响更加广泛和深远.  相似文献   

6.
苏轼是宋代的一位文学全才,他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试从苏轼谐谑诗的功效来诠释苏轼化解苦难的独特人生方式,进而审视苏轼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7.
苏轼以旷达见称于世 ,这种性格的形成固然有诸多因素的影响 ,但最直接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即时代贤哲的人格榜样效应的影响 ,对新旧党争错综复杂形势的独立思考、独立不惧 ,与苏轼理性精神形成的关系 ;宋人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整合与苏轼出入沉潜于三教 ,理性思考人生价值及其意义对其旷达性格形成的影响 ;苏轼的旷达渊源于时代理性精神的浸润和对传统思想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苏轼凤翔时期创作了30余篇散文,其中3篇杂记类散文的创作个性尤为明显。从这些散文中可以发现此一时期的苏轼,不但心系民生、心怀天下,而且已经有了对世事盛衰无常的认识和思考。这是苏轼思想形成、发展的起点,对中年苏轼的文学创作、思想性格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州贬谪是苏轼的孤独精神之旅 ,对苏轼的人格完成和诗文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苏轼在黄州获得了人格的超越和艺术才情的升华  相似文献   

10.
苏轼在文学上的成就可谓"雄视百代",其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自成一体,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和陶诗》是苏轼晚年贬谪期间艺术创作的精华,体现了苏轼仕与隐的思想。《和陶诗》标志着苏轼的创作风格由豪放恣肆转向冲淡平和。在对陶渊明诗歌继承、创新和传播方面,苏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庄子》一书对苏轼的散文创作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人格境界上,苏轼接受了庄子齐一万物的相对主义哲学观,形成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在创作观上,苏轼受庄子"物化""忘我"思想境界的影响,形成"虚静""忘我"的创作观。在审美追求上,苏轼接受庄子无待、天游的和与自然同一的思想,他的散文创作表现出对平淡自然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2.
苏轼的一生大起大落,而他处变不惊、洒脱乐观的人生态度影响和激励着我们每个人。本文以苏轼在被贬黄州时期所作的一首词——《定风波》解读苏轼旷达的情怀和超然心境。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三个方面考察了宋代徽宗年间苏轼词的影响:第一,徽宗年间禁绝苏学,苏轼对文坛的影响虽然由显而隐,却无处不在;第二,徽宗年间词人的创作在艺术手法和题材内容上均追慕苏轼;第三,苏轼清雄旷达的词风在宋末又悄悄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14.
苏轼之所以那么潇洒自在固然深受佛、道思想的影响,但也与苏轼终生研治的《周易》中的易简原则有密切关系.在《周易》易简原则启示下,苏轼养成了无心的处世态度、至诚简易的交往原则、简略草率的衣食住行习惯,从而使他能够任情率性、坦荡磊落、随遇而安地应对人生中的一切境遇,展现出潇洒自在的精神风貌.苏轼的这些处世哲学对我们当今人类仍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苏轼深受禅宗影响,其创作充满了禅思哲理。文章从禅宗空观、禅宗迷妄观、禅宗顿悟观三方面入手,阐述了禅思义理对苏轼诗歌风格形成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现存的苏轼词来看,苏轼想要归隐的愿望很早的时候就流露于其作品中,并且在不同时期都有所涉及。苏轼想要归隐的愿望是受到多方面影响的。虽然苏轼终究没有彻底地归隐,但是其在从政期间不间断地享受着的归隐状态,却已经让他实实在在地得到了满足。  相似文献   

17.
苏轼文人集团是一个以苏轼为中心,“苏门六君子”及李公麟、米芾等书画艺术家为主体的文士集团.他们的艺术思想直接影响到北宋元祐以后的书画风气和艺术批评.其“士人画”的艺术思想,“以诗为画”的艺术追求甚至突破士人书画的界限影响到院体绘画,《宣和画谱》作为北宋宫廷主持修撰的重要艺术批评资料,虽然因政治因素没有直接收录苏轼等人,其艺术观点却深受苏轼文人集团艺术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坎坷多艰。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走向了旷达清放。纵观苏轼谪居黄州时期的词赋之作,可以清楚地看出其思想变化的复杂性。儒、佛、道各家思想对他都有吸引力。本文试图简要分析苏轼黄州时期的思想变化及其对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苏轼青少年时期所受教育及家庭环境决定他受到佛禅影响较少,从具体的诗作考察,可知凤翔之前,苏轼完全是以局外人的态度,对寺院进行客观描述,佛禅并未真正进入到他的精神领域之中。凤翔时期,苏轼诗作虽然数量上没有大幅增加,但佛教内容比重增加,显示出苏轼在凤翔签判任上,真正开始关注佛教。  相似文献   

20.
苏轼被林语堂称为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物,其卓越的智慧才情、无与伦比的文学成就以及惊心动魄的人生仕履,在宋代刮起了阵阵"苏轼旋风",从多方面展示了宋型文化的特征,表现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这就是:博学与多才多艺,使苏轼成为宋代最杰出的文化名人;自觉的创新意识和集大成性,使苏轼于宋代文人中,卓然挺立,格外耀眼;门庭广大,追随者不绝如缕,使苏轼成为一代文宗师范;频繁的政治迁徙,使苏轼在磨难中走向成熟,声名鹊起,不可阻挡;以苏轼为代表和旗帜的苏学、蜀学和蜀党,在宋代光彩夺目;以苏轼为冠冕的"三苏",成为宋代家族文学与文化的杰出代表;声名隆盛,影响至大至微,至深至远,域内域外争传共举,摹效攀附,乃至据此谋利,成为一种时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