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释之”     
之,原是会意字,是“出”、“往”、“到”的意思,动词,文言中常见,如:“驱而之薛。”(《战国策、齐策》)“之”就是这个意思。代词、助词“之”是动词“之”的假借字。一、代词“之”最早作指示代词,后作人称代词,甲骨文中的代词“之”都是近指指示代词,相当于“这”,如:“于之夕又(有)大雨”。(《十辞通纂》582),下面分述代  相似文献   

2.
楚国后妃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国后妃的历史,是楚国历史的一个侧面。这方面的资料颇为零散,而且真伪参杂。本文打算对文献资料和出土文字资料所见楚国后妃,逐一进行考定。所谓后妃,在本文包括有“妃”、“夫人”、“王后”三种称谓。言“某妃”,意如《左传·隐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疏:“妃者,名通嫡妾”,“非有尊卑之异”;言“某夫人”,意如《谷梁·僖公八年》言夫人必以其氏姓注:“夫人者,正嫡之称”;言“某王后”,意如《白虎通·嫁娶》云:“天子妃至尊故谓后也”。凡此,虽为三种称谓,由于“夫人”与“王后”相等,实则只有两类。凡  相似文献   

3.
论清代“环海商都”——丹噶尔商贸之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称今青海省湟源县为“丹噶尔” (藏语中“东科尔”的转音 ,“市镇”的意思 )。据《丹噶尔厅志》 (下称《丹志》)载 :“昔嘉庆、道光之际 ,以丹地商业特盛 ,青海、西藏番货云集 ,内地各省客商辐辏。每年进口货价至百二十万两之多。”1丹噶尔成为海藏地区重要的民族贸易集散地 ,不仅吸引了周边诸如甘、陕、晋、川、新疆、蒙古的商贾 ,而且光绪年间英、美、俄、德等国外商来丹地设“洋行”,做皮毛生意 ,年贸易总额达白银 2 5 0万两 ,故丹地当时有“环海商都”之称。丹地所创造的商业奇迹值得今人探讨。至此西部大开发之际 ,本文试图以当代…  相似文献   

4.
邮政的发展历史总是同一个国家、民族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历史紧密关联着,因此,了解中国邮政的历史渊源,是研究我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邮政,从商代早期的传递信息活动到清朝“裁驿归邮”,历经三千余年,比古代有名的波斯、罗马帝国邮政的产生更要早。商代甲骨文记载:“来僖自西,告曰:土方征我于东鄙。”“来僖自北……”据专家考证,“僖”即为以后之“竖”,就是报告军情的戍卒。这应当是我国最早记载邮政通信的文字资料。周代称邮驿为邮,亦称“置”,同时出现白天举烟,夜晚放火的烽火传递信息的办法,这是人类在应用电信以前的最快的简易通讯方式。《春秋》、《左传》对邮驿有称“遽”,称“传”,称“驲”的记载。“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孟子》)意思是说  相似文献   

5.
一、“皇帝”称号的由来 “皇帝”二字最早見于尚書,呂刑称:“皇帝哀矝庶戮之不辜”,“皇帝清問下民”,郑注誤以皇帝为顓頊为帝堯,孟子赵注謂“帝为天”是对的。詩正月称:“有皇上帝”,皇矣称:“皇矣上帝”,毛溥訓皇为大。論語·堯曰称:“敢昭告于皇皇后帝”,集解引孔注訓皇皇为大。宗周鐘称:“唯皇上帝百神”,师詢簋称:“肆皇帝(毛公鼎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春秋时期在贵族阶层中流行一种孙“以王父之字为氏”的命名制度。《左传》隐公八年载众仲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士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鲁隐公就是根据这条古老的原则,“命”无骇“以字为展氏”的。杜预注“公命以字为展氏”一句云:“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之予以王父字为氏。无骇,公子展之孙,故为展氏。”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说“杜云以王父字为氏,盖本《公羊传》之说。”对于无骇是否如杜注所说为公子展之孙,抑或公子展即无骇本人,后世学者有争议。①但杜注所本《公羊传》“以王父之字为氏”的说法却是对的。所谓  相似文献   

7.
释歌谣     
什么是歌,什么是谣,在我国古代向无严密的定义。“尚书”“舜典”说:“歌咏言。”所谓“咏”即“永”,永言也就是长言。长言照现代的话说,就是语言的声调有长短曲折、迅疾徐缓之谓。这说明了“歌”是由人声所发,它和平常语言不同之处,就是声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所谓抑扬婉转,一唱三叹。“礼记”“乐记”中也有同样的说法,说:“歌,咏其声也。”又说:“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怎样长言呢?乐记中也有解释,说是“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稾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释名中的说法也是相仿佛的,先说:“人声曰歌。”继而又解释歌字的含义说:“歌,柯也。所歌之声,是其质也。以声吟咏有上下,如草木之有柯叶也。故兗冀言歌声如柯也。”  相似文献   

8.
《后汉书·独行传·雷义》:“义遂为守灌谒者。”“灌”字旧注说甚纷纭: 《汉官仪》曰:“谒者三十五人,以郎中秩,满岁称给事,未满岁称灌谒者。”胡广云:“明章二帝服勤园陵,谒者灌桓,后遂称云。”马融以为“灌者,习所职也。”应奉云:“如胡公之言,则吉凶异制。马云‘灌,习也’,字又非也。高祖承秦,灌婴服事七年,号大谒者,后人掌之,以姓灌章,岂其然乎?”  相似文献   

9.
背景资料 丹景山为四川省级风景名胜区。座落在彭州市关口镇西.沱江之源——湔江南岸.为龙门山八脉.相对高度不大而山峦迭翠.风光秀丽.自古就是“灵秀独钟”的“西蜀名山”,享有“丹岳岱宗”之称。汉时即为遒家先哲静修炼丹处.佛都东渐后又为佛道共处之山.寺观特盛。古人称之为“崇峦架觳,叠嶂营楼,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七卷《集外集拾遗·自题小像》注释“风雨如磐闇故园”句云:“风雨如磐,唐代齐已《侠客行》;‘黄昏风雨黑如磐’。”按,查《全唐诗》第十二册所收齐已诗,并无《侠客行》之题,亦不见有“黄昏”之句。又查同书同册所收贯休诗,断句部分正有“黄昏风雨黑如  相似文献   

11.
黄山位于皖南,素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誉。郭沫若同志在《黄山之歌》中赞道:“森罗万象难比拟”,“敢云黄山天下奇”!也如实地捉住了一个“奇”字。 山名来历就有些不凡。此山石黑而泽、远望如黛,古名黟山。到了唐代,流行一种传说,声称黟山乃是上古轩辕黄帝得道升仙之处。据《周书异记·神仙传》记载,轩辕黄帝晚年从容成子浮丘公学道炼丹,求升仙之术。他们遍历五岳,选择“胜地”,最后认为黟山  相似文献   

12.
<正> 关于“春秋五霸”所指,向来异说纷歧,莫衷一是。五霸的迭兴构成了春秋时期列国兼并的骨干,因此有必要对这一历史问题澄清真相,辨明事实。一、五霸之称有两种首先需要考察的是,“五霸”之称出现于何时?检索史乘和诸子的结果,《春秋》及《公羊传》、《谷梁传》,《国语》、《老子》、《论语》、《墨子》,均无“五霸”之称。这一称号最早见于《左传》,至战国中期以后则大量出现于诸子著作中:《庄子》中一见,《孟子》凡七见,《荀子》和《韩非子》各八见,《吕氏春秋》凡九见。但是,五霸之称却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三代五霸,一是指春秋五霸。关于三代五霸,最早的记载见于《国语》,《国语·郑语》载周太史史伯答郑桓公云:“佐制物于前代者,昆吾为夏伯矣,大彭、豕韦为商伯矣。当周未有”。其时当春秋初年,还只有昆吾、大彭、豕韦三霸的传  相似文献   

13.
湖南时务学堂创办于1897年,是湖南近代最早的新式学堂。《湖南时务学堂略志》载:“湖南之有学堂,以此为最早,丁酉、戊戍(897~1898)间,有最高学府之称。”时务学堂既是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一个重要阵地,又是旧式教育向新式教育转变的一个典型代表,它还是戊戌维新期间全国屈指可数影响较大的几所学校之一。梁启超说:“国中学校之嚆失,此其一也。”时务学  相似文献   

14.
有关近代史小资料两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戌政变前夕的湖南,诚如范文澜同志在“中国近代史”所说:是“思想最发达的地区”,当时抱有新思想的人物如谭嗣同、唐才常、梁启超、黄公度、樊锥等,群集长沙,做了很多影响深远的活动,其中尤以出版刊物如“湘学新报”、“湘学报”及“湘报”等所起的作用,尤为巨大。但我国报学史及出版史料对这几种刊物的出版期数,所记均有失实的地方,兹就笔者耳目所及,简述如次。在这几种刊物中以一八九七年(光绪二十三年丁酉)三月二十一日创刊的“湘学新报”为最早,它与上海出版的“时务报”及澳门出版的“知新报”,有“三足鼎立之称”(见戈公振著“中国报学史”)。该刊月出三期,“每期一本,取费百钱”。总售处为长  相似文献   

15.
辽钱“大丹重宝”、“开丹圣宝”俱属早期初创之开国钱。就书体言,“大丹重宝”更早,或铸于太祖神册元年(公元916年)以前。“开丹圣宝”泉拓初见于丁福保《古钱大辞典》,原钱一品今藏于辽宁省博物馆。1985年6月参加辽金西夏元钱币学术讨论会期间,笔者曾赴辽宁省博物馆参观为这次会议设专馆陈列的四期钱币精品,内有“开丹圣宝”、“天显通宝”、“保宁通宝”、“大辽天庆”等稀有辽钱多种。据徐秉琨副馆长介绍,此“开丹圣宝”钱系清代古钱收藏家李佐贤(竹朋)故物,李氏《古泉汇》、《续泉汇》所收全部原钱,均归辽宁省博物馆保存。查《继泉汇·贞集卷一》云:“开丹圣宝钱,诸谱未载。按辽本契丹改称。辽圣宗耶律隆绪统和元年当宋太平兴国八年,复号大契丹。此钱文曰开丹,或取契丹开国之  相似文献   

16.
我们研究事物普遍联系的目的,就是不但要看到各种事物之间的异,即个性,同时也要看到各种事物之间的同即共性,从而找出各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继承关系和制约关系。黑格尔说得好:“假如一个人能见出当下显而易见之异,譬如,能区别一支笔与一个骆驼,则我们不会说这人有了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我们所要求的,是能看出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黑格尔:《小逻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相似文献   

17.
论权力腐败的道德实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土红 《天府新论》2006,34(4):31-33
在人类发展史上,贪污腐败很早就已出现。据考证,在我国,“贪”字最早出现于《诗经》,在《诗经·大雅·桑柔》就有“大风有隧,贪人败类”的记载。这说明,对于如附骨之蛆的贪污腐败,自古就是广大人民严厉谴责的对象———贪者为社会败类!它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早在五千年前的尧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的許多資产阶教学者、教授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著作中,都貫串着一条主导的黑綫;这条主导的黑綫,便是封建正統的文学史观。这种文学史,是以封建统治阶級的正統文学为正統的。它們对于为封建统治阶級服务的文学,都給予了很高的地位和評价。例如汉賦,本来就是只供皇帝、貴族消遣娛乐的东西,很少文学价值。然而有的書上却称頌它是“振大汉之天声的大汉之文学”,甚至对其对统治阶級的歌功頌德,也說成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六朝时候的駢儷文,可以說是典型的唯美主义、形式主义的玩艺了,有不少是“游戏之  相似文献   

19.
同姓不婚起源甚早,延流颇长。我们沿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探源溯流,可以看出它是怎样从原始习俗到礼制,再从礼制到法律这一发展过程的。按照学术界一般的观点,认为夏殷尚无“同姓不婚”之禁,“同姓不婚”最早始见于西周。杨六文主编的《婚姻法教程》称:“中国自西周以来,便禁止同姓为婚。”但详稽史实,似乎还可以上溯到更远古的时代。古籍恒吾:夏段五世之后则通婚姻。《北史、魏文帝纪》:“是殷之五世为限,其法每承于夏,殆上古之禁令皆然。”由殷夏而推测上古的情况。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有:“太昊、伏羲氏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知有嫁娶之礼仪,但关于姓之如何则来记载。刘恕《外纪》有:“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伦之本,民之不读。”已把姓和婚姻联系起来。到罗泌《路史》有:“太昊、伏羲氏正姓氏,通媒妁,以重民之丽,丽皮荐之,以严其礼,示合姓之难  相似文献   

20.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云;“茂陵刘郎秋风客。”王琦注曰:“以古之帝王而渺称之曰刘郎,又曰秋风客,亦是长吉欠理处。”苏州人民纺织厂与江苏师范学院合编之《李贺诗选注》则云:“李贺能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直呼帝王为郎,这是他的可贵处。”二者“道”不同,故褒贬异辞,而其不中腠理则一。其失盖在一“束于教”,一“笃于时”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