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卷一·高帝纪上》迁员外郎、直阁中书舍人、西 (陵 ) (阳 )王抚军参军、建康令 (中华书局 1972年 1月版点校本 ,第 4页 ,下同 )。按 :中华书局点校本《校勘记》 :“张森楷《校勘记》云 :‘终宋世无西陵王 ,“陵”当为“阳” ,各本并讹。’按《宋书·豫章王子尚传》 ,孝建三年 ,年六岁 ,封西阳王 ,大明二年 ,加抚军将军。作‘西阳王’是 ,今据改。”考《宋书·孝武十四王传》 ,孝武帝次子子尚于孝建三年封西阳王 ,迁北中郎将、扬州刺史 ,大明二年加抚军将军。建康为扬州之属县 ,故萧道成乃得以子尚抚军府佐而领建康令。然员外郎与直阁中书…  相似文献   

2.
《卷二·宋本纪中》(元嘉 )二十九年九月丁亥 ,以平西将军吐谷浑拾寅为安西将军、秦河二州刺史 ,封河南王。 (中华书局 1975年 6月版点校本 ,第 5 4页 )按 :“秦河二州” ,《宋书·文帝纪》同。《通鉴》卷一二六作“西秦河二州”。考《宋书·鲜卑吐谷浑传》云 :“二十九年 ,以拾寅为使持节、督西秦河沙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领护羌校尉、西秦河二州刺史、河南王。”亦作“西秦河二州”。本卷下文及《宋书·孝武帝纪》又有元嘉三十年六月辛酉 ,“安西将军、西秦河二州刺史吐谷浑拾寅号镇西大将军”之记载。又考之《宋书·鲜卑吐谷浑传》、《…  相似文献   

3.
李庄临、毛永国同志《岳飞<满江红·写怀>新证》一文,根据从浙江江山县收集到的《须江郎峰祝氏族谱》,“发现了一首岳飞在绍兴三年赠祝允哲大制参的《满江红》及祝允哲的和诗(词)”.作者据此认为,这对进一步探讨岳飞《满江红·写怀》的真伪,“提供了新的重要文献”.但是,结合北宋后期和南宋初  相似文献   

4.
(一)文身·黥面·漆齿 “文身”是古代百越和弥生时代倭人的共同习俗。 “文身”,即纹身,广义是指在人的身体躯干和四肢部分刻刺花纹,作为永久性装饰。狭义是指在躯干和上肢纹刺。在下肢,尤其是小腿部分纹刺花纹,在史籍中称“绣脚”、“花脚” 《墨子·公孟》记载:“越王勾践,剪发文身。”《史记·吴世家》记载:“太伯、仲雍,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汉书·地理志》记载:“其君禹后,帝少康庶子云。封于会稽,文身断发,以避蛟龙之害。”这三条史料都是说我国江浙地带的越人有文身习俗。我国云南古代民族也有文身习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  相似文献   

5.
近岁缘工作之故,时检《辞源》(新版),有所疑则笔录之,久亦盈囊.今辑出数条,略加董理,以就正于大方,不敢日必是,故名之曰“疑误”云尔。一、释义之误[郢都]春秋楚都.1、楚文王十年自丹阳迁此.至昭王十年,吴师入郢,楚迁都于鄀。故址在今湖北江陵西北。参阅《水经注·沔水》.2、楚文王迁郢,后九世平王立别宫,亦称郢。故址在江陵东北。参阅《资治通鉴·三·周赧王十六年》.案:“郢都”有二义。一义为专名,即《辞源》所云之“春秋楚都”。此郢亦被称为“纪郢”(见《史记·楚世家》)、“南郢”(见《越绝书·吴内传第四》、《新序·卷四》)、“哉郢”(见安徽寿县出土之。“鄂君启节”、湖北  相似文献   

6.
《后汉书·光武帝纪》 :“十七年……冬十月辛巳 ,废皇后郭氏为中山太后 ,……进右翊公辅为中山王 ,食常山郡。其余九国公 ,皆即旧封进爵为王。”余按 :光武帝十一子 ,除皇太子强、右翊公辅和临淮公衡外 ,尚有八国公 ,此云“九”者当误。本纪云 :“十七年……六月癸巳 ,临淮公衡薨。”《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临淮怀公衡 ,建武十五年立 ,未及进爵为王而薨 ,无子 ,国除。”可见“进爵为王”时 ,除右翊公外仅有八国公耳《后汉书》及注校勘拾遗(一)@曹金华  相似文献   

7.
《卷二·宋本纪中》(元嘉二十年 )秋七月癸丑 ,以杨文德为征西将军、北秦州刺史 ,封武都王。 (中华书局点校本 1975年 6月版 ,第 4 8页 )按 :“征西将军” ,《通鉴》卷 12 4作“征西大将军”。今考之《宋书·氏胡传》云今岁 :“文德自号使持节、都督秦河凉三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秦河凉三州收、平羌校尉、仇池公 ,遣露板驰告朝廷。……朝廷诏曰 :‘杨文德志气果到 ,文武兼全 ,……可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北秦雍二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 ,封武都王。”见杨文德自号为征西大将军 ,奉表归宋 ,故文帝乃因其自号而号之…  相似文献   

8.
《宋书》考疑(七)丁福林《卷七十六·宗悫传》孝武即位,以为左卫将军,封洮阳侯。(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版点校本,第1972页)按:“左卫将军”,《南史·宗悫传》同。今考本书《沈庆之传》载孝武帝即位后之封功臣诏,有“新除散骑常侍、右卫将军宗悫”(20...  相似文献   

9.
德格土司是康区历史悠久、势力较大、影响深远的土司,其辖区作为藏族文化的中心之一早就引起了世人的注日。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中有关于岭国的描述,据专家们考证,岭国的活动区域就在德格土司辖区境内。由出生于德格土司辖区邓柯的大校译师慈成仁钦(1697——1774)编撰的德格版大藏经的《丹珠尔》中,较为详细地记述了德格土司家族的形成发展史,包括所属之种姓、所出的高僧、名人事迹、历代世系等,尤详土司丹巴泽仁的历史,(详见1985年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藏文版《德格丹珠尔目录》第292——295);由强巴·贡噶坚赞编撰,1828年成书的藏文木刻版《德格土司传》,详细地记载了历代德格土司的世系及德格家族的发展史,这两种文献是研究德格土司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0.
关于越国灭亡年代的再商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九四六年和一九四七年间,我曾写作《战国史事丛考》二十多篇,先后发表于当时上海的《东南日报》副刊《文史》和天津的《益世报》副刊《史苑》上。其中有《楚怀王灭越设郡江东考》一篇,根据黄以周《史越世家补并辨》(收入《儆季杂剧·史说》),作了进一步的论证,断言越国灭亡予楚怀王二十三年,即公元前306年,否定了《史记·越世家》楚威王“大败越”而“越以此散”之说。其实这个见解,并非首  相似文献   

11.
别林斯基(1811—1848)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的先驱。普列汉诺夫曾把他誉为“俄国启蒙主义者的始祖。”别林斯基无论在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方面都在俄国思想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对后世影响久远。这就不能不引起普列汉诺夫的极大重视。本文将着重就普列汉诺夫对别林斯基哲学的论述作一些评介,以就教于同行和读者。 (一) 普列汉诺夫论述别林斯基哲学的主要著作有:《别林斯基与合理的现实》(1897)、《维·格·别林斯基》(1898)、《维萨里昂·格里哥也维奇·别林斯基》(1909)、《论别林斯基》(1910)。此外,普列汉诺夫于1897年发表的《维·格·别林斯  相似文献   

12.
王约及其散曲宁恢(一)八○年,隋树森先生《全元散曲·续补遗》中,据罗振玉旧藏本《阳春白雪》,辑得王大学士[仙昌·点绛唇]套数两首,未能考知其人。八四年,先生编《全元散曲简编》时,录其中一首云:“王学士,名氏生增不详。元散曲家姓王而授翰林学士的,仅见王...  相似文献   

13.
《宋书》考疑(二)丁福林《卷六·孝武帝纪》(大明)七年……九月……丙申,立第十七皇子子嗣为东平王。(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版点校本,第133页)按:《宋书·文九王·临庆冲王休倩传》云:“大明七年,立第二十七皇子子嗣为东平王,绍休倩后。”与此所云子嗣...  相似文献   

14.
夔路策应使是南宋军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却未引起学者足够重视,更未从总体上考察这一军事角色在南宋军事史上的重要地位,迄今未见有专文研究。本文拟就已见资料,从官名释义、设置原因、职能、效果与意义等方面对夔路策应使这一角色进行初步探讨,以就教於方家。一、官名释义可能由于史料的残缺和宋史成书的仓促,《宋史·职官志》中既无策应使,也无夔路策应使的官职。其它的重要史书如时人王应麟的《玉海》和元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职官考》等也无策应使的条目。当代一些权威性的工具书如《辞海·历史分册·中国古代史》、《中国大…  相似文献   

15.
汉伏波将军马援作《武溪深》一诗,清代所修之《乐昌县志》、《韶州府志》均收入。宋时韶州郡守于城西建武溪亭,刻《武溪深》诗碑,(《广东考古辑要》收入)明清以还,题咏相续。其实,马援南下行军并没有经韶州乐昌的武水,(今称武江,源出湖南临武,东南经宜章,入广东之乐昌、乳源、曲江,南流合浈水为北江)《武溪深》并非在此写作的。理由如次: 一、武水,古称虎溪,又名泷水,唐时改名武溪,又名武阳溪。(韶州府志卷十三)东汉马援下征时,此水不称武溪。二、《韶州府志·武备略·兵事》载汉元鼎五年路博德平南越吕嘉之乱,出桂阳下湟水事,但对马援则无任何记载。  相似文献   

16.
诺贝尔文学奖女得主作品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文学遗赠,1901年开始颁奖至今,一个由90人构建的“诺贝尔文学大家族”赫然屹立,光耀夺目。这个文学大家族里有八位女作家,他们是西尔玛·拉格洛夫(Selma Lagerl f。获奖年1909)、格拉齐亚·黛莱达(Grazia Deledda.1926年)、西格里德·温茜特(Sigrid undset.1928年)、赛珍珠(泼尔·西登屈里克 Pearls.Buck.1938年)、加夫列拉·密丝特拉儿(Gabriela Mistral.1945年)、奈莉·沙克丝(Nelly Sachs.1966年)、纳丁·戈迪默(Nadine Gordimer.1991年)、托妮·莫里森(ToniMonson.1993年)。 诺贝尔文学大家族里女性成员的创造史,可以被  相似文献   

17.
明代连江学者陈第(1541—1617),字季立,号一斋,“其学通五经而尤长于《诗》、《易》”(钱谦益语,转引自《连江县志·人物·先宪》)。《伏羲图赞》是他研究《周易》的专著。陈第少年时即禀承家学,其“少读《易》,主朱义,又主程传,后又颇考马、郑、荀、王及唐宋诸家之说”(《伏羲图赞自序》)。朱义,即朱熹《周易本义》;程传,即程颐《伊川易传》;马、郑、荀、王,为东汉之马融、郑玄,荀爽及魏之王弼。由此可见,陈第治《易》,涉猎颇广。他壮岁曾投笔从戎,年四十三时罢蓟门归,自概“仍为书生老耳”,又闭门苦读凡十余年。试观陈第的诗作,有“醉则诵《离骚》,倦则披《周易》”(《五岳游草·感昔》),“徘徊读《易》日未暮,新月已映梨花西”(《五岳游草·春日郊居》)及“衾(礻周)未得宿,《旅》卦灯前玩”(《五岳游草·括苍逆旅》)等句,可见其深喜于《易》而精研之,无论家居之时,抑或游历之中,均不废读《易》。  相似文献   

18.
战国秦长城的修建时间对这个问题、有的著作原文是这样引用的:“《史记·匈奴传》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1272年),起兵伐残义渠,于的秦有北地、陇西、上郡,筑长城以拒胡。’”但《史记·匈奴传》的原文并无“三十五年”四个字,而是用倒叙的口吻说:“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宫,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汉书·匈奴传》亦如此,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一事,在《后汉书·西羌传》中记有时间,为“赧王四十二年”,即秦昭襄王三十五年,但只字未提筑长城。可以分析一下,秦昭襄王18岁即位,“三十五年”时,他已53岁。宣太后是秦  相似文献   

19.
(一) 西周的田,分为公田和私田两种。《诗经·小雅·大田》说:“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诗经·小雅·北山》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西周公田和私田的所有权都掌握在西周统治者的手里。  相似文献   

20.
《辞海》(修订本)612页:大老一词,有两个义项,其中之一说:“元初湖广、江西农民起义军对其领袖的称呼。如至元十五年(1278年)江西有聂大老等起义。后来明清时广东农民起义首脑还有称大老以至十老的。”按,此说欠周,今补充如下: 1.农民起义军首领称大老者,见于南宋。有绍兴十三年(1143年)福建刘大老(见叶梦得《石林奏议》卷14《奏措置分捕过盗贼火数官兵各已回军状》)、淳熙十一年(1184年)福建姜大老(见《宋会要辑稿·兵十三·捕贼下》)等。 2.元初农民起义军首领称大老者,不限于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