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演绎归纳法。探讨武陵山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定位及策略问题,旨在突显武陵山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个性特征,努力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为促进武陵山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优势文化。武陵山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应当彰显区域文化特质、打造民族发展型体育文化、形成具有独特影响力的武陵山区域文化分支。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时代,武陵山民族地区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既是外在现实的客观需要,又具有其内在的理论依据,因此,武陵山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更需要一种长效机制。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武陵山民族地区的民族传统价值观、乡规民约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网上对接机制。  相似文献   

3.
彭秀祝 《民族论坛》2022,(3):111-120
武陵山作为西南与中原、边疆与内地的重要联结区域,不同文化在此空间中接触、互化与融合,成为人类学研究的知识富矿区。在“中心-边缘”和“走廊-通道”等理论视角研究下,武陵山地区的“中间特质”及其文化上的复合性并未得到充分彰显。从“中间地带”这一理论概念理解武陵山区,不仅有助于打破自然地理上的阻隔、行政边界的限制和文化上的区隔,也利于对前人理论进行综合与提升,进而更好地解读这一区域的人群历史记忆、文化复合状态以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走进大武陵     
<正>编者按本期"走进大武陵"分"文化大武陵"、"生态大武陵"、"发展大武陵"、"渴望脱贫的武陵山区人民"和"献策大武陵"五个版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武陵山区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经济发展、贫困群众的生活状况以及相关领导和专  相似文献   

5.
“桃花源”因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源记》而名满天下,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追寻与考证从来不曾停止过:“桃花源”到底在哪里,它究竟是一个虚构的艺术世界,还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如果真的曾经存在过,那么,它又在哪里呢,它所展示的到底是怎样一种文化环境?民族学家彭伊立、覃武陵在其父彭泊先生(我国50年代对土家族进行民族认定的先驱之一)民族思想的影响和启示下,对桃花源与武陵蛮的渊源进行深入研究,以失落了2000多年的巴文化为契机,运用民族学的新理论以及考古界、地质地理界和现代科技最新成果,对“桃花源”这一千古悬谜做出了大胆、独特而合理的推测与解释。本刊曾在2004年第5期刊发过两人撰写的《〈桃花源记〉并非虚构》一文,阐述了“东晋末年我国武陵山区腹地‘武陵蛮’的生活现实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写作原型”这一观点。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在“争鸣”栏目对彭伊立、覃武陵两位先生近期撰写的该专题系列文章予以连续刊载,希望能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武陵山生态、文化、旅游碎片化发展趋势明显,主要问题在于行政区划省级分割导致一体化发展难协同,文章按照片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从生态建设、民族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耦合视角,研究武陵山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协作发展路径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武陵山区苗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效,运用文献资料和理论思辨相结合的方法,对武陵山区苗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内容与特征、保护背景与历程、遗产名录项目保护状况及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通过三步创意操作流程,即抓住武陵山区苗族传统体育文化本质的典型元素形成创意概念、描绘创意概念的优秀程度和准确的创意定位,创新出符合新时代体育生活需求的新型苗族体育文化,提升武陵山区苗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生命力,促进其繁荣发展与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8.
赵心宪 《民族学刊》2017,8(2):62-70,116-118
武陵民族区概念的学术命名,是李绍明先生五十年西南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实践统一",运用历史方法的重要基础理论成果之一.重提《李绍明民族学文选》、解读"巴文化研究与地域文化"学理认识涉及到的历史方法学术关联.参考"武陵民族区"概念学术命名的价值取向,从武陵地域文化的民族学/人类学问题研究切入,可能寻找到创新问题原点;而"武陵民族区"作为一个特定的民族学/人类学概念学术命名的,服务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价值取向,对于打开新世纪巴文化学术研究的新局面可能更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武陵地区是人类起源地之一。早在10万年前的石器时代,神奇的武陵山脉就聚居着“石门人”和“桑植人”等远古人类。先秦时期,武陵地区为濮人、巴人、楚人和越人等部族融合之地。此后干百年,历朝历代土家、苗家、侗家和“民家”祖先都在此留下了底蕴深厚的文化宝藏,形成了长达千里的“武陵山文化沉积带”。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武陵地区是人类起源地之一。早在10万年前的石器时代,神奇的武陵山脉就聚居着"石门人"和"桑植人"等远古人类。先秦时期,武陵地区为濮人、巴人、楚人和越人等部族融合之地。此后千百年,历朝历代土家、苗家、侗家和"民家"祖先都在此留下了底蕴深厚的文化宝藏,形成了长达千里的"武陵山文化沉积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