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才开发工作虽然是系统工程,但着力点主要是两个:人才挑选与激励。一个做到了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组织,将充满活力和竞争力,会更有效地实现组织宗旨或目标。挑选和激励人才,在研究层面就构成了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人力资源招聘、培训、绩效评估、员工激励、员工薪酬等理论,建立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但对于新兴的经济学激励理论吸收不多。笔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方向,就是吸收经济学的激励理论。如此,一方面有助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完善,一方面有助于提升企业、公共部门的人才开发工作。经…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组织,在日常管理与不断发展中,最重要的是对员工的管理,而对员工的管理主要是通过激励来实现的。激励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具体地讲,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员工激励是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组织的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从组织的角度来看,企业建立有效激励体系,  相似文献   

3.
张睿 《人才瞭望》2015,(6):85-86
单位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积极努力,激励在组织管理,鼓舞职工士气,提高组织凝聚力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激励方法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4.
激励是持续激发动机的心理过程.是推动人持续努力朝着一定方向和水平从事某种活动的过程。在管理心理学中.所谓激励.就是通过管理工作创设一定的条件.激发起被管理者实现工作目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激励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掘人力资源.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充分调动被管理者的生产、工作积极性.对员工实施科学而有效的激励是实施科学管理的关键。本文探讨了激励的方法、创新策略以及激励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期对我国的企业管理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闫睿 《人才瞭望》2015,(6):32-33
“需求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所提出的,并在各个学科领域广泛应用。笔者试图而把“需求层次理论”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中,通过实践研究,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效性,科学性,并对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积极的影响,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健全员工激励制度,并提高工作效益。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虽一直致力于改革和发展,但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现象却也普遍存在,国有企业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员工激励,就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期望理论”表明,激动力量=期望值×关联性×效价,借鉴这一理论,为改善国有企业员工激励制度,提高员工积极性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激励:组织的润滑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激励理论中的研究对象主要针对的是产业工人,遵循的心理依据是:员工都害怕被解雇,以此作为一切激励制度设计的基础,强调金钱的激励作用。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员工不一定害怕被解雇,单纯物质激励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8.
曾经有一项调查,如何激励员工成为CEO们最为关注的几个问题之一,可见激励对于组织的意义有多么重要。确实,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力,为组织创造价值,实现组织目标,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课题。为实现有效激励,西方的管理学家、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当代激励理论,对思科系统的员工绩效管理及激励制度进行说明,并分析其对员工成长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吕军焘 《人才开发》2006,(12):24-25
管理者总是希望员工用100%的热情投入工作,对组织来说,这能够获得最大的效益。事实上,每个员工都有很大的潜能,只要把这些潜能发挥出来,组织的整体竞争力就会大大提高。运用激励就是发现和挖掘员工潜能的一条重要途径。激励运用的差别决定了管理者水平的差别,一名成功的现代管理者总是善于运用多种激励手段满足员工的多层次需求,调动他们的工作激情,实现组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许诺 《人才瞭望》2017,(10):252-253
伴随着新生代员工步入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对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生代员工渴望挑战,合作性差;渴望认可,抗压性差;渴望自由,责任感差.与其他代际员工相比,新生代员工因组织认同感较低而引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缺乏归属感、离职倾向高、合作意图低等三方面.笔者认为,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对新生代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人才培养应从根本上提高其组织认同感,可通过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完善职业发展规划、构建合理薪酬体系、加强组织文化激励等有效措施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进而发现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  相似文献   

12.
笔者论述了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内涵和作用,以及进行激励管理应具备的条件、方式和途径,从而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科学的激励制度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吸引优秀的人才;开发员工潜力,促进在职员工充分的发挥其才能和智慧;鼓舞员工士气留住优秀人才;提高员工素质;加强组织凝聚力,造就良性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3.
石娴 《人才瞭望》2009,(11):100-10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作为知识和信息的主体.人力资源成为新的经济条件下的稀缺资源.未来的企业竞争将主要是人才竞争。员工培训作为组织更新人力资源的一种途径.对于提升人力资本、增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员工培训效果评估基础上的培训转化.结合激励理论在其中的应用.进一步了解培训激励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张晓红 《人才瞭望》2017,(20):199-200
企业员工培训与激励,都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内容,两者密切相关,对企业提高员工素质、充分发挥潜能具有重要意义.将员工激励制度与企业实际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建立健全相关企业员工激励措施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全面激发员工为企业奉献自己力量的决心,以便于提高企业综合发展实力.  相似文献   

15.
陈庆 《人才瞭望》2015,(2):88-89
如何有效激发90后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日益成为一般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90后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和一般国有企业激励策略,在此基础上结合动机理论相关内容,从薪酬激励、工作激励、系统协同等方面探讨了面向90后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策略。  相似文献   

16.
王珊珊 《人才瞭望》2017,(16):199-200
在心理学中,激励是指不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在管理工作中,激励是指管理者对于员工的激发和鼓励,能有效达到组织及其个人目标的系统性活动,被认为是“最伟大的管理原理”.笔者通过对激励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以期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激励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性激励的三大支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博 《人才瞭望》2004,(3):14-16
非物质性激励是有别于物质性激励的激励方式,较之物质激励有其优越性。它可以不同形态经常使用。不断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非物质激励主要从精神层面来提高员工的自觉性、主动性和首创性,挖掘员工潜能,以实现员工和企业的价值。由于非物质性激励基本上属于主观性因素,致使一些追求短期物质利益的企业经常忽视它,认为  相似文献   

19.
一、团队激励理论概述 团队激励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阿尔钦和德姆塞茨提出的"团队生产"理论和霍姆斯的"平衡预算"理论,他们从静态角度考察了团队生产中由"搭便车"行为而产生的激励问题。随后拉泽尔、罗森和马尔科姆森等人发展起了竞赛理论,他们主张按锦标赛规则设计激励合同。早期的激励理论主要着眼于团队成员的一次性博弈关系.主张建立基于员工业绩评价的补偿型激励方案和通过相对业绩比较来鼓励员工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20.
激励理论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简称HR)是现代企业构筑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而人员激励则是HR管理的核心问题,企业必须不断改进HR管理工作,提高激励的有效性,降低激励的投资回报率。本文着重论述当前我国企业激励体系现状及激励理论在HR管理中的运用,以及如何建立完善的激励体制,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激发员工的创造性,进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