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词的"以诗入词",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具有自身的发展轨迹和特点.作为在创作上对前人诗歌的一种最为直接的接受和借鉴,宋词的"以诗入词"手法得到了宋代词人广泛而普遍的运用,这既是古典诗歌影响宋词创作的结果,也是宋词走向雅化过程中的必然经历,更是宋代词人在创作时共同具备的主客观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苏轼继承了范仲淹、欧阳修等士大夫词人的疏隽之风,用"以诗为词"的方法对当时词坛香艳俚俗之风进行反拨.苏轼有意扩大词的题材,弱化词的音乐性,改变词的语言特色,并将诗中才有的小序引入词中.这些在客观上抬尊了词体,打开了宋词创作的新局面,并在深层次上影响着南宋与金元词人.  相似文献   

3.
北宋中后期词人贺铸词中呈现出“诗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题材的“诗化”和表现手法的“诗化”。题材的“诗化”,包括抒怀词、怀古咏史词、思边词和悼亡词,这些词对宋词对题材的开拓具有重要意义;表现手法的“诗化”,包括比兴手法的运用、化用唐人诗句入词和运用典故等方面。在北宋中后期沿着苏轼开辟的“以诗为词”的道路进行创作的众多词人中,贺铸的创作成就是最突出的。贺铸词之“诗化”,对其词多样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其词之“诗化”及其“诗化”后的豪放词对南宋辛弃疾及辛派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北宋中期,词人产生了推尊词体的要求。反映到创作中,一是让词尽量向诗靠拢,取消诗词的界限,并驾齐驱,尊诗连带尊词;二是在诗、词之间立下界石,使词与诗分道扬镳,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前者以苏轼为代表,后者以秦观为代表。实践证明,最终达到尊体目的的,是后者而非前者  相似文献   

5.
对于苏轼词,人们较一致的说法是因为东坡以诗为词,开阔了词的境界,开创了豪放词派。但深究其里,东坡词的豪放,首先是基于他的柔情,柔情是苏轼词格、人格的前提与基础,也是其词格、人格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只不过苏轼之柔情于中国其他词人有着许多质的区别。这种独特的柔情贯穿东坡一生,是柔情铸就了苏轼的伟丈夫形象,这才是东坡词之所以美的深层原因。而这一点却常被人所忽略。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和苏轼是宋代词坛上风格迥异的两位杰出的词人,不仅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篇,而且在作词理论上也有精深的见解,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过很大影响。“以诗为词”是苏轼的创作纲领,词“别是一家”是李清照的作词主张。对苏  相似文献   

7.
张元干诗学江西,思想上也与江西诸人相近.南渡之后他援江西诗法入词,形成了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的新风尚;时代的巨变和个人遭际使他将感慨悲凉的情绪纳入歌词;为了加大词的容量,创作中他又大量使用经史子集以及佛典中的典故,从而形成了南宋词的一大代表性特征.张元干词的这一系列新变使他开南宋词坛一大宗--辛派词人的先河.  相似文献   

8.
宋词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宋诗的影响和支持,这一点最早可以从欧阳修的词中看出。欧阳修是宋代第一个诗词兼擅的大词人,他的词和他的诗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特别是二者在主体形象和理性精神的突出方面表现出深刻的联系,颇能说明宋词在发展的过程中深受宋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宋代歌妓不仅以演唱的方式作为宋词主要的传播者,对宋词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也直接地进行词的创作。虽然宋代歌妓词人的作品数量有限,文学成就不高,但却展示了宋代歌妓的精神世界,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宋代的社会文化。从宋代乐妓制度入手,可以分析出宋代歌妓词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两宋词台上,辛弃疾是最杰出的词人。他的《稼轩词》现有六百多首,为两宋词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在词风的革新方面,辛弃疾在苏轼的基础上,走着张孝祥辈所走的道路,终于把豪放派推上了高峰。就思想内容而论,辛弃疾写出了一部分以抗战为主题的优秀词篇,成为南宋爱国词人的翘楚。辛词不仅影响了同时代的和后世的豪放派词人(例如陈亮、刘过、刘克庄,清代的屈大均、文廷式等人),婉约派中的某些作家,因为和辛  相似文献   

11.
宋词中,柳永多秋暮之吟,苏轼多晴雨之咏,不同的物象选择反映了词人不同的经历、志趣和生活态度。柳永晚年才跻身仕途,且辗转流离,飘泊不定,故多迟暮、悲秋之情;苏轼一生历经风雨,对宦海沉浮已习以为常,故有超然睛雨之态。在吟咏自然之中,柳,苏虽然都有思归之意,但归因与归宿并不相同。诱发柳永归去的是往昔的梦,他向往的是温柔富贵之乡;促使苏轼归去的是自然之道,其理想至境是超然物外。因此,他们对词体的选择也各不相同,柳永的秋暮词多长调,非此不能尽其缠绵婉致,苏轼的晴雨词多小令,非此不足显其蕴藉空灵。  相似文献   

12.
黄庭坚继承并发展了苏轼的“以诗为词”,其词有本色的一面,也有非本色的一面。大体而言,黄庭坚词多为艳科题材,超过七成以上内容呈现了男欢女爱、离愁别恨、节序宴饮等传统内容,呈显了“以词为词”、本色的一面。局部而观,黄庭坚词继承了苏轼的“以诗为词”,创作了隐括词、回文词、集句词、言志之词、茶词等“以诗为词”的题类,边塞词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言志词继承了苏轼诗之言志功用入词,呈显了“以诗为词”、非本色的一面。黄庭坚词植入宋诗“以俗为雅,以俗为新”的创作观,采用柳永的“街谈市语”入词,并以其“夺胎换骨”之诗法尝试用俗语写雅词,实现了对苏轼“以诗为词”的出新。  相似文献   

13.
苏轼,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他的诗、词、散文极负盛誉,而词的成就和影响尤为显著,可以说是词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正如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中所云:“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在他三百多首词中,词人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塑造了一批精神饱满、个性鲜明、纯洁质朴、可歌可泣的人物形象,黄童、白叟、渔人、村姑、志士无不玲珑剔透,栩栩如生。其中有不少是  相似文献   

14.
董希平 《南都学坛》2004,24(5):78-82
苏轼的“以诗为词”是其词的创作的重要特色。而实际上此前词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宋诗的助力。在创作上 ,由于宋代士大夫大多诗词兼作 ,因此宋词发展中借鉴了诗歌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技巧 ;由于传媒手段的发展 ,词体的社会功能得以扩大 ,诗词在传播领域也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在此意义上 ,宋词繁荣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得到了宋诗的助力 ,可以说宋词是和宋诗一起走向高峰的  相似文献   

15.
朱敦儒是宋南渡时期的重要词人,宋人汪莘曾将他与苏轼、辛弃疾并称为“宋词三变”,这个“三变”论从很大程度上是就朱词的风格而言。朱敦儒的词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概言之,朱氏早期词风以密丽和狂放为主,中期转为疏朗和沉郁,而清新与通俗则是晚期词作的主导风格。  相似文献   

16.
南宋的爱国词人刘克庄,是“辛派”词人中佼佼者。当南宋后期许多词人远离现实,流连于“燕燕轻盈,莺莺娇软”之际,刘克庄却在词中为时局的艰难而感叹、而呼号,为祖国的安危而悲伤,而痛哭,从而使他的词成为时代生活的镜子,爱国热情的颂章。  相似文献   

17.
“以诗为词”是苏轼重要的词学观念。通过对其涉泪词的研究,可以发现苏轼“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在具体实践中呈现出克制与突破并存的矛盾形态。一方面遵循词体特性,在扩充题材内容的同时选用了典雅字词和含蓄表达;另一方面又有意突破传统,具体表现为使用“泪典”、采用流线型意象组合、净化艳情词。由此可见,苏轼对词体特质有着清晰的认知,其“以诗为词”是有限度地将诗的题材、风格导入词体,而非刻意泯灭诗、词两种文体的界限。  相似文献   

18.
苏轼揽韦、李发抒性情之长,“以诗为词”,提高了词的品位,改变了词为“艳科”的旧传统,建立起一个主体意识高扬旷达的新词风;秦观、周邦彦追“花间”而集温、柳之大成,于沉厚自然的主体意识中,情、景以事为导,遂脱雕琢而达婉约的天然佳境,两种流派,长短相形,影响所及,终开宋词鼎盛之大局面。  相似文献   

19.
南宋中兴词人以词纪事,以词为陶写之具,使词真正具有了以词存史的“词史”特质。这一特质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感事而发的文本结构模式来实现的。在这一模式下,跨时空、多角度的表情叙事方式,不仅使词作摇曳多姿,而且深化了词作的审美内涵。中兴词人也多能从抒情的美学趣味出发,在词中直接叙事、议论,其中题序功能的增强是词作叙事功能增强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宋代文学尚雅,宋词的繁盛也是一个不断雅化的历程,姜夔词是雅词的典范,其咏物词尤有代表性.姜夔咏物词之雅的内涵既有对儒家传统诗教的承传,又有蕴含词人人格精神的特色.其雅化词的方法有:选择高雅的吟咏对象,锤炼字句和以词言志的自觉运用,以及雅化词调音乐.这些方法也透漏了宋词衰敝的消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