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美学的比较研究深入到美学陈述即美学语言的层次,可挖掘出不同文化圈在审美观念上的最根本的区别,可揭示出往往被忽视的隐伏的差异性。美学陈述是由命题组成的,命题又可分解为专名、概念等等。在概念这个层级上,本文对美、丑、崇高、滑稽四个基本的审美概念进行了对比,表明由于历史文化和语源的不同,即使对于同一美学概念的理解,中西两大文化圈也存在着不应忽视的差异,经转译之后,会失去或增加某些意义成分,发生无法避免的变异。在命题层次上,文中讨论了审美条件层的描述句、审美判断层的判断句、美学原理层的理论句的不同性质,考察了对美学基本问题的提法、美学命题是否具有还原性、美学语句“跨界”之后的情形等。  相似文献   

2.
王德军 《社科纵横》2012,27(12):111-113
杜甫的“有神”说不仅是对六朝以来文艺领域审美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唐代以追求“有神”为中心的美学思潮的组成部分.概而言之,其美学内涵主要是指自然之美、风骨之美和兴会、灵感神妙之美.这是中国传统美学史上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中国传统美学由此派生出了以“神”为精髓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由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和国际审美文化交往的需要所决定,21世纪将是比较美学大力发展和成熟的时期,应当重视比较美学,特别是中西比较美学的研究。中西美学理论建构的原点不同,中国美学的建构原点是人与物(自然)的审美关系,西方美学的建构原点是人与人(社会)的审美关系,所以从根本上说,中西美学是两种不同思想文化体系的美学。中国传统美学是经验美学、伦理美学和社会美学,西方传统美学则是理性美学、宗教美学和心理美学;而不同的美学理论必然导致中西方在审美的方式、心理和理想上存在种种差异。只有通过比较研究,才能充分认识并总结出中西审美认识的规律,使人类求真、向善、爱美的本质力量得到全面的确证和升华  相似文献   

4.
当代审美文化的建构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审美文化的建构意识朱光(上海社会科学院)美学从审美文化角度寻求突破和发展,更多地来自于当代社会实践发展的要求。工业比大生产和信息流通发达的现代社会,使贵族阶层渐趋消亡,公众阶层日益扩大。人们社会行为方式的转换改变了美学封闭于纯粹精神理念王国的经典...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来,有学者提出以意象或审美意象取代美作为美学元范畴,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查新华的美学元范畴论与朱志荣的审美意象论.查新华认为,以美为元范畴造成了美学范畴体系的混乱,他从词源学与美学研究对象入手,提出以意象取代美作为美学理论的元范畴,这对于美学范畴体系的深入研究具有探索性意义,但他对于约定俗成的美兼指核心范畴的美与狭义的优美的批评不能成立.也混淆了作为艺术类型的悲剧与审美效果的悲剧、美与艺术的界限.朱志荣认为审美意象就是美,是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他试图以审美意象为核心构筑中国特色的审美理论,并通过超感性的审美方式将艺术与人生问题、生命意识结合起来,为艺术、审美与人生美学、生命美学架起了一座桥梁,但他混淆了文学艺术领域的意象与审美意义上的意象之间的界限.他们所犯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都没有注意到意象包含着感性形象层与价值判断层,前者构成文学艺术的逻辑起点与元范畴,后者才是美学的元范畴.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美学和西方古典美学表现着不同的审美理想。实际上,“典型论”和“意境说”两种不同审美理想的差别不只是表现在方法论意义上,不仅仅在于西方古典美学长于逻辑思维而重视模仿说,进而发展了典型理论;中国古典美学囿于形象思维而重视表现说,进而发展了意境说,更反映着对美本体认识论上的差异。比较中西方古典美学,我们发现,中国古典美学在审美理想、美学整体结构、审美认识方法上都带有浓  相似文献   

7.
中西审美差异溯源赵连元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从根本上说,是两种不同思想文化体系的美学,它们备有其不同的社会土壤和文化环境,不同的独立的发展史,不同的民族特色。以孔子和老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美学是经验美学、伦理美学和社会美学。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西方...  相似文献   

8.
周作人作为“五四”时代最重要的文学家,他的美学思想值得探讨。本文介绍了周作人所受的传统文学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接受西方美学,构成以蔼理斯学说为主的美学体系,形成自由表现自我、追求和谐自然、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调和统一的美学特征。但是,在周作人美学思想中又有一对基本矛盾,即“审美的功利性”与“审美的超功利”,他一生思想多变,其美学思想却一直在这对矛盾中徘徊。周作人的这一矛盾也具有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众文化时代的审美生态与美学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小敏  傅守祥 《创新》2011,5(1):113-115,128
20世纪美学从以美的本质为重心转向以审美经验的探讨为重心,在关注艺术美的同时强调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本身的意义。大众文化的主流化发展和审美化弥散,使当代美学走出经典美学的认识论路径、本体论路径和心理学路径,进入新的理论整合期,艺术哲学的视野明显扩大,并形成与生活世界的双向互动和深度沟通;审美风尚逐渐偏重功利性,世俗性的审美趣味基本取代了崇高与理想,严格自律的审美观念正在被一种泯灭了界限的泛审美观念取代。日常生活意志的感性需求持续高涨和精神崇高性的失落尽管不是绝对对立的,但是这其中潜藏着的审美文化超越性消退的危机值得关注。审美生态的更替与当下关怀的世俗性、身体美学的可能与审美体验的纵深性、大众文化的张力与审美观念的生成性,成为现代性转向后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0.
所谓当代美学的实践诉求,实质就是要求当代美学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即通过审美教育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文化建设的实践,这是当代美学的社会性和价值观的体现。因此,要加大美与审美的理论研究;各种媒体要以审美教育为己任,针对社会上出现的以丑为美、以恶为善的不良现象给以批评、引导;各类学校都要开设审美课程,对青少年给以人文关怀。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审美价值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为当代美学的实践诉求提出了必须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高建平 《阅江学刊》2011,(3):120-125
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美学和文学艺术理论领域出现了文化学转向。在西方与在中国,发生这种转向的语境不完全相同。走出康德式的审美无利害和艺术自律,将分析美学与美学上的文化学转向结合,成为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特色。在正确认识西方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误读后,清醒认识当代中国文学理论资源,建立一种既有普世因素也有个性特征的美学和文学理论是中国美学研究的当务之急。这种新的研究会带来新的学术气象,代表着当代美学和文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比较美学不仅是多种文化语境中的比较、理解和对话 ,而且是维系人类美好的感情、信仰和理想的最佳纽带。由世界文化发展的大势所决定 ,比较美学在 2 0世纪从孕育到形成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 2 1世纪 ,比较美学必将大力发展和日臻成熟。其成熟标志和发展契机主要是 :1.比较美学理论专著问世 ;2 .在高等学府开设比较美学课程 ;3 .比较美学系在重点高校中建立  相似文献   

13.
密尔自由主义政治思想论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连伟 《学术交流》2004,2(4):27-32
密尔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其自由主义政治思想成为由古典自由主义向新自由主义过渡的桥梁,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为修正的功利主义,密尔更加重视快乐的质与功利主义的社会价值,从而完善了快乐的内涵,实现了功利主义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统一。密尔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内容,包括相对的个人自由、适度的政府干预及有限社会主义。密尔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具有明显的社会性、折中性和阶级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任增强 《阅江学刊》2010,(6):136-140
西人早在18、19世纪便接触到中国道家经典《老子》与《庄子》,但对其中美学思想之阐发则是20世纪之事。美国学者对先秦道家美学思想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道家美学与浪漫主义、道家美学中的"与道合一"说、"神"的观念、道家言意观、美学思想及其在全球化进程中之意义。其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与中西比较的视野有别于国内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5.
2 0世纪 90年代美学界令人瞩目的景观是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间的论争 ,以及修辞论美学、否定主义美学的异军突起。这场批评与反批评、超越与双重超越的论争展示了世纪之交美学界多元化的理论景观 ,集中体现了中国美学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发展的趋势 ,显示出中国美学蓄势待发的生机活力和前途。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人们去进一步思考 :后实践美学自身存在的诸多局限 ;美学理论与争鸣和现实的脱节 ;美学界匮乏原创冲动  相似文献   

16.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utonomous art and complexity has been extensively and deeply studied in literary theories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rise of aesthetic autonomy implies the complexity of literary work as the concept of a sealed container arises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s that make it up. In this model, the interpretation subject works to directly face literary texts. Instead of pursuing the author’s intention, it aims to reproduce the richness and subtlety of the aesthetic state, and consider the richness and subtlety revealed in the maximum amount of text details in literary works, even if procedurally deviating from the way of mainstream understanding. There is increasing skepticism about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autonomous aesthetics, which has been coerc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apitalism, and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new forms of aesthetics to reflect the changing social situation.  相似文献   

17.
陈后亮 《创新》2009,3(3):12-15
一个世纪以来,对身体关注的持续升温是哲学领域的一个突出事件。当代新实用主义者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也是这一事件的产物。他以身体为中心,对身体在艺术和审美中的作用给与充分重视和尊重,纠正了意识美学对身体感受的偏见和忽视。另外,他积极肯定快感的生物学意义和身体在审美中的合法性地位,同时为通俗艺术提供美学辩护,指向了一种更具伦理关怀的人道主义美学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百年美学的兴起和演变与近代中国启蒙思想相伴,它既受西方启蒙学说的影响,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改造,涌现出梁启超、鲁迅、王国维以及宗白华、朱光潜先生等一大批美学大师。他们将美学建设与改造国民性、塑造健康人格时代重任结合起来,其立人精神与美学理论浑然融为一体,给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留下了令人景仰的风范。  相似文献   

19.
百年美学的兴起和演变与近代中国启蒙思想相伴,它既受西方启蒙学说的影响,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改造,涌现出粱启超、鲁迅、王国维以及宗白华、朱光潜先生等一大批美学大师。他们将美学建设与改造国民性、塑造健康人格时代重任结合起来,其立人精神与美学理论浑然融为一体,给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留下了令人景仰的风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