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学校歌是最能反映一所大学办学理念、精神追求的表征形式,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符号化的歌词以及音符凝练着大学理念,体现着其办学特色和历史积淀。民国时期的的各大学都十分重视校歌的创作,而对大学理念的追求则直接反映在其校歌上。民国时期的校歌体现了当时大学对传承儒家文化、崇尚传统精神、倡导思想自由、追求科学真理、唤起学生社会责任、激发民族意识等理念的追求,并展现了那时期大学的勃勃生机,也为当下大学校歌的创作、大学理念的追求提供了一定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2.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近五年来广受关注的社会科学研究议题,把握既有研究的整体景象可以为后续研究提供坐标参照。在借助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和CiteSpace软件呈现出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的热度轨迹、核心力量与知识基础之上,进一步归整出了热点内容版块:理清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认知;挖掘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思想基础;阐明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探讨国家治理现代化情景下的政党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还捕捉到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的整体风格逐渐从宏观型解读转向中微观内容研究,并且呈现出鲜明的时政导向和时代导向。未来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需要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影响,探索评估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整体性方案,并注重"问题诊断"与"对症下药"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以1948年首届院士选举中社会学院士的评选为中心,探讨民国时期学院派社会学取得的成就。通过考察陶孟和、陈达、孙本文、潘光旦、吴景超五位正式候选人的评选过程,剖析他们学术成绩的得失,认为陶孟和、陈达的当选,说明发展时期的中国社会学在主持与专精两方面,都获得了学术界的充分肯定;运用科学方法深入社会调查并结合中国历史进行本土性研究,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是当时社会学优中选优的评选原则。社会学院士的评选过程虽起伏不定,但始终体现评选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同时也应看到,陶孟和“主持”工作的偏向并未推动社会学学科本身的建设与发展,对那一代社会学家的成就也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4.
民国初期,政府通过教学工作量将大学教师职业划分为专任教师和兼任教师两种类型。当时,大学盛行聘请兼任教师及专任教师在外校兼课,兼任教师和专任教师之间的区别不明显。这种现象受到了海内外学者的批评,此后,中国的学界、大学和政府逐渐限制兼任教师:学界注重构筑官职和学术职业的界限,限制大学专任教师兼任官职|大学约束本校教师外出兼课|政府限制大学聘请过多的兼任教师。到民国后期,中国大学学术职业的专任程度逐步提高。这一历程反映了大学由注重教学绩效向关注学术质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SSCI期刊1980—2020年道德教育研究相关文章为文献来源,运用CiteSpace5.7R3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国际道德教育领域的研究,主要表现为其在发文篇数排名、卓越学术机构、高被引作者、关键文献等方面的优势,但是我国道德教育研究在发文篇数和卓越学术机构方面也具有优异的表现;研究热点主题集中在道德概念、关怀伦理、学校道德教育、价值教育、道德心理学;国际道德教育研究特征是,热点增多但是聚焦程度逐渐下降、基于批判之上的建构、呈现实践取向、多学科的道德教育研究。综合这些研究发现,得出对我国道德教育的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6.
科学教育是中国女性科学群体产生的必要土壤,女院士是女性科学形象的高峰标志。文章以中国女院士群体为样本,试图厘清中国科学院、工程院与台湾中央研究院女院士的教育成长轨迹,以期为现当代女子科技教育提供借鉴参考,展示我国女院士的整体风采。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反观清末、民国及新中国几个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可以看到新中国的大学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存在着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也日益凸显。在回顾与对比中,我们看到了民国时期大学的独特气质和魅力,了解和分析这些气质和魅力将对我们破解今天高等教育的难题大有裨益。民国大学的气质和魅力表现在有一批成就斐然的高水平大学,有一批极具时代精神和家国情怀的教育家,有潜心学术灿若星海的学术大师,当然还有学人群体浓烈的爱国情怀和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伟大爱国壮举。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的学术自由和大学活动的学术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术价值与学术自由有着密切的联系。追求学术的价值 ,大学需要学术自由。给予学术自由 ,是为了让大学实现学术的社会价值。学术价值与学术社会价值虽然有区别 ,但本质上是相互融通的。学术自由的限度 ,主要体现在对学术的主观价值偏差的约束上。同样 ,学术的社会价值也具有主观性。社会、大学都应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大学只有实现学术的主观价值与客观价值、学术价值与学术社会价值的统一 ,才能拥有充分的学术自由权  相似文献   

9.
基于H大学2003年至2006年的职称评审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学缘关系对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影响。结论显示,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学缘关系对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影响日益凸显,学缘关系越丰富的大学教师,取得更大学术职业发展的可能性越大;不同种类的学缘关系对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影响程度不同,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本科、硕士与博士在同一所学校就读并留校任教的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发展可能性最大,具有硕士学缘关系的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可能性最小。促进大学教师学术职业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深化教师聘任制度改革、完善职称评审制度与加快学术劳动力市场建设等。  相似文献   

10.
作为大学的基础性教育职能,教学质量高低将决定着大学教育的成败。大学教学地位的边缘化呼吁大学教学的理想化。理想化的大学教学应发挥激励性,应彰显学术性,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应追求苏格拉底式的平等交流,应注重为学生发展营造一种单纯而明净的思想氛围。  相似文献   

11.
自由与制约是一对相互依存的矛盾体,大学学术自由是有制约的。文章通过分析大学学术的内外部环境,认为大学学术自由主要受到八个方面的制约:其中内部的制约因素有学术自身的概念、学术道德、学者的价值观和人的认识能力;外部的制约因素则包括社会责任、政治体制、经济规律、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12.
大学教师是从事高深知识的发现、发展、传播的学术性职业,其质量的高低决定着高等教育质量的优劣。随着大学与社 会关系的加强,大学教师逐渐走出“象牙塔”,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世俗化、职业化特征。中世纪以来,大学经历了“单一职能” 到“双重职能”再到“多元职能”的历史变迁,客观上导致了大学教师职业的不断分化。因此,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分化与社会分 工的不断细化有紧密的联系。理清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分化的历史逻辑,不仅有利于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可以帮助人事 管理部门对教师进行分类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学术职业的定位与大学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类型的高校学术职业定位不同。从生态位理论视阈出发,学术职业的定位就是确定不同类型的教师不同的生态位,从而在竞争的学术生态环境中谋求平衡和和谐发展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科、学校、教师三方相互选择的过程,是教师适应学科和组织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社会责任是社会分工的必然产物.大学社会责任,本质上是大学在与社会进行信息、物质、能量等交互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有序的、系统的和动态的意识流,它既包含反映大学功能发挥的任务责任,也包含反映大学精神和价值评判的理念责任.大学社会责任的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学术生态活动的机制来考察,我们应深刻认识和利用这种机制推动大学社会责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创业”已成为研究型大学的一项新的学术任务,大学的服务社会功能进一步深化。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的大学,面临着诸多考验,大学的学术生态环境恶化,学术不端事件频发,严重抑制大学服务社会功能的实现。文章提出了研究型大学“学术生态”建设的举措: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重塑评价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与人们对大学学术自由问题的关注和热中程度相比,目前学术界有关大学学术责任的研究是相对贫乏的。但什么是大学的学术责任,大学应当承担何种学术责任,以及大学、大学教师应当如何履行自己的学术责任,又是目前必须引起重视和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目前大学学术功能的退化和学术不检行为的增多,大学要很好地履行自己的学术责任,就必须在确立学术为本信念,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整饬学术道德,完善学术管理制度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7.
大学主要是通过围绕知识的活动参与到学术资本主义当中,围绕知识的活动主要包括教学、科研以及其他技术咨询服务等。其中科研对国家产生的经济效用更加直接,周期更短,是大学参与学术资本主义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些手段和途径,大学将知识转化为商品,进而转化为资本,实现保值增值,从而应对外部收入减少和内部需求不断扩大的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18.
学术越轨是学术人员或学术管理组织违背科学规范、学术制度和背离科学精神的行为。从文化视域看,其成因有宗族文化与关系文化、文化价值系统失衡,越轨亚文化的浸润,文化转型期规范文化的约束力下降及观念价值层次的文化变迁速度慢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大学的学术组织结构是一种典型的矩阵结构,基于矩阵的教学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构架、与之相应的组织成员从属与适应机制以及多种类型基层学术组织的关系协调策略,对提升教学型基层学术组织的活力与效能具有独特作用,是教学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建设的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20.
将合法性理论运用于大学学术权力分析,探讨大学学术权力合法性问题,其根本目的在于破解大学学术秩序"何以可能"及"何以持久"的问题,是探索存在于大学之中的学术权力是否具有合法性,凭借何物得以合法存在,凭借什么获得学术组织成员的集体认同。通过该问题的研究探讨,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大学学术组织内部权力构造与组织发展模式,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