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科学是人类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经验总结,是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反映。马克思曾把自然科学誉为“抽象地表现了”人类历史“发展总过程的精华”。科学发展的历史,充分说明自然科学是人类文明的先锋,是战胜一切宗教迷信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在中世纪的欧洲,科学完全禁锢在神学之中,沦为教会的恭顺的奴婢,而真正的自然科学并没有存在的权利。众所周知,西班牙的医生塞尔维,就是为争取自然科学存在的权利而英勇献身的。他首先提出了血液小循环的学说,认为血液自右心室流入左心室,不是经过所谓中膈上的孔,而是经过肺脏作“漫长而奇妙的迂回”。他并且指出,血液是在肺血管内经过“加工”,得到澄清。他的这个科学的学说,当然是违背宗教的教义的。因为在公元325年举行的尼西亚宗教会议上,规定圣子、圣父、  相似文献   

2.
1.亚里士多德说:“有一门科学专门研究‘有’本身以及‘有’借自己的本性(不假借他物)而具有的那些属性。”这就是贯彻西方哲学达两千年之久的形而上学。巴门尼德认为,存在是唯一的。真理之路通向“存在”.而意见之路却通往“非存在”。真理之路是指:存在者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意见之路”反是。高尔吉亚认为,呒物存瓠即使有物存在,也不可.能被认识;即使被认识。也不可以被说出。然而.高尔吉亚并不严肃地对待自己的这个命题。他并不将此奉为真理或圭臬。他这样说,是为了锻炼逻辑思维或者激发哲学去思考存在的问题。西方后来出现上帝不可能被设想为“不存在”的命题。本体论证明说的是上帝的概念蕴含上帝的存在。这难以为东方人理解。说“上帝不存在”,这句话不可思议。萨特说:“存在先于本质。”海德格尔认为亲在具有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作者本人对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解,针对学术界出现的一些以韦伯的“价值中立”为名,要求在社会科学中消除“道德专制”、强调经验科学的“纯粹技术性”等观点和立场进行分析和批判。作者认为,韦伯不但没有为经济学等经验科学向自然科学靠拢提供任何理论依据,相反,他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始终强调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目标上的根本区别,强调社会科学的“客观性”依赖于文化价值而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客观性。文章通过对韦伯的“理想类型”概念的理解,着重分析了经济学自然主义倾向中实际隐蔽着的“伪道德中立”。  相似文献   

4.
西方科学发展史上学者传统的科学观把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视为科学的目标和动力,认为科学是与经济利益无关的一种纯学术活动。这种科学观一方面激发了科学家投身科学、献身真理的勇气,倡导了一种纯洁的学术风气;另一方面,它又忽视了科学与社会生产之间的联系,这对科学本身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多样化是不利的。学者传统的科学观和工匠传统的科学观应保持其“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5.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当推牛顿和爱因斯坦.由于他们的科学发现而极大地改变了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当牛顿发现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后,再深入到宇宙的起源——这个最古老的自然科学问题时,他终于迷茫了:宇宙最初也许借助于上帝的第一推动而开始运动!爱因斯坦在推出他的广义相对论之后,便把他的后半生精力耗费在寻求自然界所有相互作用力(当时只知道电磁力和万有引力)的统一——这个据称是超世纪的科学难题上,直到他最终一无所获.时至今日,宇宙学和统一场论经过将尽半个世纪的发展,己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关系变得更加  相似文献   

6.
<正> 孔子是儒家的始祖。他的认识论对我国自古以来的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其局限性,则是中国古代哲学之没有成为近代自然科学的母体的原因之一。本文先叙述孔子的认识论,然后分析其不利于近代自然科学生长的局限,并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略作比较。当然,这并不是说孔子认识论没什么长处和积极贡献,也不是说孔子思想就比不上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孔子肯定知识的存在和确定性。他认为应当“知仁”、“知礼”、“知言”、“知人”,并且对带有神秘性的“命”和“天命”,也认为是可知的。他说“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下文引《论语》只注篇名)。他还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也是可知的,他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毅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由上所述,孔子不仅肯定知识的确定性,是可知论者;而且可以看到,孔子所谓知的对象是“仁”、“礼”、“人”、“天命”以及社会的历史变迁,主要是以礼为核心的社会伦理关系。这是孔子对认识对象的回答,其中没有自然界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他所创立的科学理论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宇宙观,他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也思想深邃、见解独到。爱因斯坦的社会观,不仅深受他的个人经历和科学思想的影响,而且与他的哲学思想有着直接的关系,是他的宇宙宗教的上帝概念在社会领域中的自然延伸。因此,爱因斯坦是在他的宇宙宗教“上帝”概念的基础上,为了避免和消除他所经历和感受到的种种社会不幸,主张构建一个“有秩序的和谐”社会。这种有秩序的和谐社会,具体表现为“和谐的人”和“健康的社会”的统一。在爱因斯坦的社会观中,既有真知灼见,也有时代局限和主观失误。  相似文献   

8.
<正> “上帝不是在掷骰子”,这是爱因斯坦常用的一句口头禅。对此很多人感到诧异,象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难道也信奉上帝吗?这个问题也曾引起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的广泛关注,大多数人认为,爱因斯坦信仰的“上帝”决非宗教徒所信仰的拟人化的上帝。诚然,这种理解是对的,但仅仅指出这一差别是不够的,因为它只回答了爱因斯坦“不信仰什么”,而没有进一步说明他“信仰什么”。爱因斯坦是一个有着深沉宇宙宗教感情的人,而且在科学史上,与爱因斯坦有着同样宗教感情的科学家也不乏其人,对这种现象我们应如何理解?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我们了解科学家的思  相似文献   

9.
一在近几年的美学研究中,有人主张把自然科学的一些“新的概念”、“语言”和“方法”与美学联系起来,试图从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角度来解决美学的许多根本问题,认为这些“横断科学的崛起,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工具,形成了许多新的普遍原则,可以同样适用于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并认为这是“美学现代化和艺术现代化的契机”。诚然,美学研究的发展必将随着自然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随着社会经济的每一次变革,而不断吸收新成果充实、丰富自己,但这里应注意这样两点:一是要顾及到各个学科本身的特殊性,不能盲目地  相似文献   

10.
从回答“人生何以可能”的角度划分,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主要有两类:提倡宗教人生观的神学形而上学和提倡科学人生观的理性形而上学。神学形而上学以上帝的存在为中心神秘地展开。经院哲学家千方百计地论证上帝的存在。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最为著名。他断言,上帝观念本身隐含着上帝的绝对存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上帝观念,即使说“上帝不存在”的人也不例外。上帝观念的意思是“绝对完善者”。既然上帝绝对完善,那他就不可能仅仅存在于人的心中。因为上帝若仅在心中,我们就可能在现实中找到比它更完善的存在物。安瑟伦的结论如下:上帝不…  相似文献   

11.
社会科学是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与以自然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相对应。对社会科学作出过规定的人为数不少,如涂尔斡认为,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的科学;杜维耶认为,社会科学是“研究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的科学;何曼史则认为,社会科学是一切...  相似文献   

12.
关于人学的性质,学术界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可称为“人学——科学说”,认为人学是关于人的综合性的科学理论。这种观点最大的问题是很难解释所谓“综合性”。在科学史上,已发展出一系列以人为对象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人学是不是这些学科的总和呢?持这种观点者最后不得不把人学定义为“一门社会科学”。他们说:“由于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但由于自然属性只是人的自然前提而不是人的本质属性,而且人的自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时候说,青年黑格派只是把现实世界的冲突视为哲学批判的对象,而没有认识到哲学本身也属于这个世界,它是这个世界的理念性表述和补充,因此,他们的批判只能是抽象的,最多获得“纯理论的解放”。而政治上的解放则要求“否定现存的哲学,否定作为哲学的哲学。”“鸡克思认为,如果不根据实证科学来构想恰当的批判,而根据他那个时代哲学的虚妄需要来构想批判的话,就会遇到困难。自然科学的辉煌便证明这一点,它不是虚妄的构想,而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并且正是在社会实践中证明了自己真理性。因此,人们在进…  相似文献   

14.
张东荪认为,政府是"不可少的恶",要求把政府与社会的职能区分开来,让政府只负责对外、军事等少数事务,而由社会来执掌经济、教育、文化等各种职能.他希望社会发达,政府萎缩,认为理想的政府只能充当"守夜人"的角色.张东荪批判了干涉主义、国家主义与保育政策,坚定地认为社会有自我运行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他还呼吁社会与政府对抗,冀此来限制政府,为民主政治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杰出的物理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出生于沙俄统治下的拉托维亚,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工作.他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和培养化学人才,热情支持和宣传新的理论或发现,共著书77部,撰写论文300多篇,曾获得当代最高科学荣誉的诺贝尔化学奖.1887年他在荷兰化学家范雷夫的合作和赞助下,创办了德文的《物理化学杂志》.该刊登载了不少重要的物理化学论文,使这一新兴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基本内容得以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并因而获得国际化学界的广泛承认,成为当今世界上第一门学科正式诞生的标志.奥斯特瓦尔德因此被称为“物理化学之父”而闻名遐迩.他还具有强烈的哲学意识和多种志趣爱好,在识认论上是一位以实证为基础的经验主义者,坚信化学家们应只限于研究可以测量的现象,如能量的变化;拒绝接受“不可测量的复杂事物的理论”,如“原子论”的那些模型假设.在这方面,他是奥地物理学家及自然科学哲学家马赭的坚定追随者.他认为化学变化及其运动形式的能量转换关系是看得见和测得着的,因此极力主张把解释化学现象的出发点建立在能量的相互转换关系上,主张对自然现象“用热力学和J.W,吉布斯方程来解决问题”,而对有关“原子论”的那些物质模型的假设都很抱反感,长期拒绝接受原子学说,认为那不过是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全部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都以实现人的解放为目标,他的自然科学观包含着深刻的人学意蕴.马克思认为,自然科学与关于人的科学将是一门科学.还认为随着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兴起,生产成为自然科学的应用,因而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人的解放的重要促进力量.同时,他深刻揭示了私有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在私有制条件下自然科学对人的异化.他还对物质生产的发展与人文价值标准的关系有所论述.  相似文献   

17.
福建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元晖和陈道同志去年年底在参加福建省人才学讨论会后,应邀来福建社科院进行学术交流。他们认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应分家,要加强二者的联合,事实说明,搞建设只靠自然科学不行,也要靠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要加强现实问题的研究,参加学术座谈的同志认为,要从政策和学术空气方面保证研究人员敢于大胆探索现实问题,不能把学术同题与政治扯在一起,自然科学研究允许有六百六十五次失败,也要允许社会科学研究有失败。不要一有偏差就上纲上线,陈元晖同志认为,“一国二制”问题在经典著作中找不到,很值得研究。所谓的“香港学研究”,实际上就是研究这个问题。但我不同意用这个名称,历史所和哲学所的同志如果能联合写出一本“一国二制”的书,大家一定抢着要看。福建省委提出的“以智取胜”也可以写出一本书来。  相似文献   

18.
论信用经济——读《资本论》第三卷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说过:“人们把自然经济、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作为社会生产的三个具有特征的经济运动形式而互相对立起来。”马克思虽然不同意把上述三种经济形式对等并列,他指出能够和自然经济并列的只能是商品经济,但认为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不同阶段,并且认为:“货币经济只表现为信用经济的基础。”可见,信用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中的高级阶段。 一、信用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  相似文献   

19.
认为则鸣的驳“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是驳过了头。他说:则鸣的文章只把“实践在认识过程中属于方法或条件(当然是极重要的条件)性质的作用”而否定了“只有实践……才是获得真理的唯一道路”和“社会实践在  相似文献   

20.
阿尔都塞“断裂”说批判──兼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阿尔都塞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为界,把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划分为“哲学”和“科学”两大阶段,是有见地的。但是,阿尔都塞描述马克思思想发展史的两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第一,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不是“意识形态”。哲学是“意识形态”,因而,“哲学”阶段的马克思主义不过是其“史前时期的错误”,只有“科学”阶段的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第二,他认为,这两个阶段之间存在着一个“认识论断裂”。因而,不是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导致他的科学发现,而是恰恰相反,马克思必须“抛弃它的史前时期的错误”,必须“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