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无邪"别解及孔子的论《诗》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中孔子讲"<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从汉代到现代,学术界对其中"思无邪"一语解释纷纭,因而也就妨碍了对孔子<诗>论的理解.正确理解<鲁颂·駉篇>"思无邪"的原意,结合孔子论述<诗经>的系统和春秋时期研究<诗经>的总体趋势,孔子说<诗经>"思无邪",是说<诗经>给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提供了广阔的应用手段,而这一点又进一步证明了孔子论<诗>系统的纲领是普及文化,运用<诗>提高"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从"五至"说的比较来看,<孔子家语·论礼>篇"子夏侍坐于孔子"章与<礼记·孔子闲居>篇及楚简<民之父母>篇所据祖本不同,<家语·论礼>篇所记更真实,更符合原意,并非抄袭<礼记>而来.  相似文献   

3.
在<论语>及<孔子家语>中,孔子直接语及"君子"这一议题的言论甚多.这些言论,颇为全面地揭示了孔子的"君子观".若加演绎,可以说突出品德行为修养,是孔子君子观的要旨;强调"仁"和"礼"的修养,是孔子君子观的核心;激励参与改造社会的实践,是孔子君子观的精髓.  相似文献   

4.
"思无邪"一语出自<诗经·鲁颂>,孔子言以论<诗>三百,后世由此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观念.但学者对其理解不同,众说纷纭,有十余家之多.正确理解"思无邪"的原意,结合孔子论述<诗经>的时代背景和春秋时期研究<诗经>的总体趋势,孔子说<诗经>"思无邪",是说<诗经>给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提供了广阔的应用手段.  相似文献   

5.
<思想道德修养>课应结合本课程特点和大学生思想实际,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具体思路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体,唱响主旋律,从大学生思想实际和当前的社会实际出发,有针时性地进行"五爱"教育;以"三德"教育为着力点,充分发挥道德教育的养成功能,有的放矢地塑造大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应有的道德形象;以创造高校公民道德建设的校园环境和社会氛围为切入点,把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抓好与教育教学相关联的基础、配套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6.
以<论语>为文本,阐释了孔子的形象特征,认为孔子是温和亲切的"慈父"、伦理道德的维护者、洞察人生的睿智者、兼善天下的仁者、乐天知命的通者,指出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文化的伟大智慧而影响深远,除了源于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之外,与孔子的个人魅力也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论语>为考察中心,同时参照<孔子家语>、<礼记>等书,着重论述孔子的人格魅力.孔子非凡而永恒的人格魅力,体现为以下几端孔子是文化的终极关怀者,孔子是孜孜不倦的传道者,孔子是身体力行的践履者,孔子是乐观坚毅的通达者,孔子是无上亲和的仁爱者.  相似文献   

8.
老子教育思想再评价——以郭店竹简《老子》为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荆门郭店一号墓出土的竹简<老子>与今本多有差异,有必要重新认识和评价老子的教育思想.<史记>的记载与简本<老子>相契合,说明老子是先秦诸子中最早关注道德重建问题的思想家,孔子是在老子的影响下致力于道德重建的.老子区分了"明"与"智"两种智慧,在此基础上又对"为道"与"为学"作了严格的区分,进而提出了自觉守道,主动施教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9.
王肃注本<孔子家语>是对刘向校本<孔子家语>的"增加",但并非所有的"增加"都出自王肃之手.王肃注本<孔子家语>中某些语句的改易和添加,当是王肃所为,其目的在于为自己的学说辩护,或别有用心地让郑玄出丑.幸而王肃篡改的范围不算太大,今本<家语>的大部分内容尚保持着刘校本的原貌,因而未可笼统地将其视为伪书而全盘否定,应该重新审视并充分肯定其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传统的考试方法的反思和清理,提出了<邓小平理论概论>课考试方式改革的指导思想应是紧紧围绕<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教育的这一课程性质;以"三性"为侧重点,合理发挥<邓小平理论概论>课考试的检验功能;以"三全"为突破口,充分发挥<邓小平理论概论>课考试的导向功能.新的考试方法体系应该是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在建立新的考试方法体系中应遵循体验成功原则、导向性原则和实效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