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以社会性别与权力、第三世界妇女与女性主义政治以及后现代主义与女性权力等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对政治人类学视野下的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进行综述,在总结其以往研究的主要贡献和近年来研究的新趋向的基础上,揭示西方女性主义研究对政治人类学学科所产生的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2.
生物政治学(Biopolitics)是西方政治学领域中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政治学界,尤其是美国的政治学,发生了所谓的“行为主义革命”。行为主义政治学企图使政治学研究更加科学化,主张大量运用精密科学手段研究政治现象,重视人的行为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行为科学的研究丰富了人们对人类政治行为的知识,从而也意味着某种生物政治学方法的产生。较早提出关于生物政治学观念的是美国政治科学家A.索米特(Arbert Somit)。索米  相似文献   

3.
戴雪红 《浙江学刊》2007,(6):206-210
对性别正义的强调是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所关注的中心议题。本文力图探索自由主义的正义原则对现在中国的妇女权利和利益不受侵犯,以及和谐家庭、家庭正义的建构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当今中国迫切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是,一方面,如何将性别正义的概念整合进女性主义的政治学或女性主义的伦理学的框架内;另一方面,深入分析家庭不和谐的原因和性别正义缺失的根源,以便为构筑和谐家庭和家庭正义提供社会对策。  相似文献   

4.
前景与挑战:当代中国的妇女学与妇女/性别社会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是对妇女学以及妇女/性别社会学这两个相互联系的学术领域在中国之兴起和发展的回顾.基于知识社会学,作者极大地典型化了中国妇女和性别议题的内客和原因,解释诸如马克思主义理论遗产、国家/政党管理、经济改革、政治变化、本地状况以及全球化等历史和社会政治因素是如何在这两个领域产生影响,形成特征以及进行知识生产.尤其是,作者根据学术地位、立场、内容、研究方法、课程变迁以及教学等因素,检视了妇女/性别社会学在中国知识发展的动态轨迹.最后,作者还论述了上述两个领域所共有的特征和议题是如何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女权/女性主义两者动态交互影响中演变的.  相似文献   

5.
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是西方社会矛盾尖锐化的产物,它的兴起同新实证主义哲学思潮的衰落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在对行为主义政治学进行批评、修正和补充中,主张价值与事实的不可分割,主张政治学科“政治化”,重新肯定政治哲学及其方法在政治研究中的地位,主张政治科学向政策科学转变。在后行为主义阶段,当代西方政治学积极倡导理性选择论,并把生物政治学当作克服行为主义危机的一条最新出路。批判地研究当代西方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理论成果,对于我们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6,(10):26-29
信息是政治的基本变量之一。本文首先从公共权力和冲突阐述了信息与政治的关系,然后从政治人、政治组织、政治体制、政治行为、政治文化、政治沟通和政治社会化七个方面阐述了信息与政治学的关系。最后对信息政治学研究领域进行了思考,包括政治学领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对其他政治要素的影响机制、互联网时代的政治和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7.
“撒切尔主义”是目前西方社会科学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关于它的政治、经济、国际政治方面的论著很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撒切尔主义”和各种西方意识形态性社会科学理论,特别是自由主义政治学,保守主义哲学以及  相似文献   

8.
1956年,美国政治学家G·A·阿尔蒙德在《政治学杂志》上发表了《比较政治系统》一文,用“政治文化”这个概念概括了关于社会政治系统以及各种政治问题的态度、信仰、感情和价值观。笋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政治文化。此概念一经提出,立刻成为政治学领域中引人注目的热点课题。在我国,对政治文化的研究,从80年代才刚刚起步。这方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门科学的民族政治学(俄)Г.И.马尔钦科民族政治学属于一方面研究民族现实、另一方面研究政治现实的科学之列。最初,民族政治学领域的研究课题定为“民族问题”,包括极广泛的问题范围——哲学问题、社会学问题、心理学问题和其他与民族有关以及用政治手段解决...  相似文献   

10.
工人阶级终结了吗——兼析A.高兹的《告别工人阶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宁 《社会》2010,30(3):146-160
阶级研究是西方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银论最为激烈的领域.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传统阶级特征弱化、阶级意识淡化、身份特征和身份意识强化、阶级政治退化以及去阶级政治强化等趋势的日益显著,西方学界围绕"阶级消灭"(the edn of class)的话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形成了对立的两派.  相似文献   

11.
整个政治哲学思考可以看成在两个十分不同的方向上进行:“强者政治学”和“弱者政治学”。它们的区分不仅是领域上的,而且还是本体论上的,并且因此会影响到目标和态势上的差异。这一划分将有助于重新反思政治哲学中的诸多重要问题,比如,同样是社会契约论者,为什么有人关心主权论,有人只讨论正义论;还有,古典政治哲学的幸福论(完善论)与现代性政治哲学思路有什么不同,在现代性政治中是否还有其意义;以及“两种共和主义”和“第三种自由”的讨论究竟应当怎么看,等等。  相似文献   

12.
西方社会运动研究:现状与范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对西方社会运动研究的现状和基本理论范式作了一个概略的介绍。社会运动研究是 2 0世纪 6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一个学术领域 ,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横跨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心理学、传播学、人类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领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美国和欧洲分别形成了“资源动员”和“新社会运动”两种研究范式。这两种范式在理论兴趣、基本假设以及由此而来的问题设定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政治权力是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等社会科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其中权力可以视作手段、目的、关系过程与行为结果。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政治权力的认识、发现并批评了古典政治哲学与现实主义政治权力观的不足,在再认识的基础上,对政治权力的载体、目标和话语等进行了深刻反思,相应地从内涵、认知、目标等方面对政治权力进行重构。本文认为,政治权力的主体价值,是使政治权力的领导者构成得以重塑,而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则推动了区域化与全球治理进程,促进了国际关系民主化。  相似文献   

14.
康沛竹 《浙江学刊》2005,4(5):205-209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从上世纪初传入我国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目前,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面临来自中国现实妇女问题和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两方面的挑战.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基本原则和方法论的前提下,吸收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有益内容,针对中国现实的妇女问题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从20世纪初传入中国,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现实妇女问题和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两方面的严峻挑战下,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运用和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内涵进行了完整阐述;妇女理论研究得到了进一步深化;男女平等成为中国基本国策.今后,应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基本原则和方法论的前提下,吸收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有益内容,针对中国现实的妇女问题,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  相似文献   

16.
陈英 《创新》2016,(5):88-95
生态女性主义是结合生态主义与女性主义的理论诉求,其自然观批判二元论统治结构中自然化政治的本质主义悖谬,一方面深化深生态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指出人对自然的统治源自人类社会的统治关系,一方面重构人与自然、政治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在包容差异的基础上提出对差异他者的关怀、理解与责任。  相似文献   

17.
“政治多元化”理论是现代西方政治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政治多元化”作为一个政治学概念,具有两个层面的不同指向:一是作为社会政治现象的“政治多元化”;二是作为特定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形式的“政治多元化”,即“政治多元主义”。两者有着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政治多元化”理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面临内外种种困难选择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试图用调整资产阶级统治方式来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理论。本文从社会基础、方法论、理论要旨及阶级实质等方面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妇女活动家菲莉丝·切斯勒的新作《女性之相煎》对“姐妹情谊”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并试图运用“间接侵犯”、“同性性别歧视”等概念分析女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西方女性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它的出版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也为女性主义者提出了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区分两个群体的政治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是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由于国家与社会在组织、机制上的分离,现实政治生活中形成了具有不同政治文化特征的两个群体——政治决策集团和政治外围集团。这两个群体对作为一般对象的国家和政治系统,以及这个系统的输入对象、输出对象、对象自身四方面在认知、情感和评价上均有不同的表现。本文从个体具有理性的前提出发,对这两个群体的政治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经济学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性主义经济学的兴起和扩张在过去 10年中对西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女性主义经济学通过把性别分析引入经济理论 ,重新解释了妇女在家庭、劳动力市场和教育等领域中受到的不平等对待等问题 ,同时对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批判。女性主义经济学不仅对基本经济理论的发展具有理论价值 ,而且 ,它对经济政策的制定也提供了新的视野。本文对女性主义经济学在这些方面的内容和未来发展作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