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洛克的“绅士教育”对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健康教育、德育教育、智育教育、礼仪教育等方面分析了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及其对今天英国教育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洛克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洛克与卢梭是十七、十八世纪欧洲思想运动的先行者,他们同处于启蒙运动的大背景下,提倡理性,主张自由平等,但他们的教育思想在许多方面的不同却是显而易见的。洛克以绅士教育培养英国新贵族,卢梭提倡自然教育塑造"自然人",他们"入世"与"出世"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以各自的教育方式体现着自己的思想,对当时乃至后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西方古典时期的经济学具有政治化的特征,洛克作为17世纪英国的政治学家,更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确立的政治学原则延伸于自己的经济思想中。洛克的经济思想包括财产权理论和利息货币理论,在财产权理论中,劳动财产权与土地所有权之间、有限的财产权与无限的资本积累之间的裂痕反映了洛克复杂的政治心态;在利息货币理论中则渗透了自由主义的政治精神。  相似文献   

4.
西方古典时期的经济学具有政治化的特征,洛克作为17世纪英国的政治学家,更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确立的政治学原则延伸于自己的经济思想中。洛克的经济思想包括财产权理论和利息货币理论,在财产权理论中,劳动财产权与土地所有权之问、有限的财产权与无限的资本积累之间的裂痕反映了洛克复杂的政治心态;在利息货币理论中则渗透了自由主义的政治精神。  相似文献   

5.
教育思想是洛克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由主义哲学家与教育思想家的双重身份使洛克的思想貌似充满矛盾和两面性:作为政治哲学家,洛克否定了政治社会具有教育功能,作为教育思想家,洛克又将培育政治社会理想公民的重任寄托于家庭教育;在政治哲学中,洛克力图将政治权利从"家长制"中解脱出来,而在谈论教育时他又坚持将"家长权威"赋予父母。否定政治社会的教育功能并不意味着教育对政治社会毫无意义,恰恰相反,教育功能必须通过家庭来进行弥补,只有这样民主社会的设计才是完整的。要正确理解洛克的教育思想就必须将其放入民主社会设计的整体理论视野当中,也正是在政治与教育、政治社会与家庭、权利与德性、自由与权威等种种复杂张力的背后,隐藏着洛克对于化解自由民主社会危机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6.
法学界传统观点认为,洛克的思想只是两权分立,即立法权和执行权,而没有提出司法权。因此,洛克的分权思想是不完善的。孟德斯鸠才真正提出了司法权的概念。但结合英国法制传统重新解读洛克的思想后发现,洛克并未忽视司法权。他之所以没有明确提出司法权的概念,是因为英国"行政司法化"的传统已经使司法权形成了事实上的独立地位,司法权及其独立地位问题在洛克语境中不成为问题。孟德斯鸠在考察了英国的政治制度以后,以之为范本,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司法权作为一种重要的国家权力,应当在国家权力谱系中具有独立地位。得出洛克和孟德斯鸠的思想并无高下之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7.
洛克论宗教宽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克的《论宗教宽容》,是现代西方处理宗教冲突的基本理论依据。但新近发现的文献表明,洛克早年是反对宗教宽容的。本文将洛克对宗教宽容的几次讨论放在十六十七世纪英国宗教冲突的政治背景之下,指出洛克前后期虽然主张不同,但都遵循同样的理论基础,即《第二篇政府短论》中提出的"神法—人法—兄弟法—私人法"的法律结构,只是针对英国现实问题,在这一框架当中适当调整。无论他主张宗教宽容还是不宽容,目的都是为了清除天主教在英国政治中的势力,围绕圣公会建立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他晚年与普洛斯特有过多次争论,但所涉及的并不是原则性的分歧。我们今天思考宗教冲突与宽容问题,应该看到洛克宗教宽容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洛克"自然状态"学说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理想主义学派和英国学派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其启发。本文阐述了洛克"自然状态"的基本含义,并与霍布斯"自然状态"学说加以比较,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其对英国学派典型代表赫德利.布尔的国际社会思想的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掀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拉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约翰·洛克正是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成为了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家。财产权理论是洛克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理论。洛克在其《政府论》下篇第五章中,以天赋自然权利作为权利的出发点,通过生命权,劳动渗进,说推出物质财产权,同时还用劳动价值论和货币扩张论证明了私人财产及其扩张的合理性。洛克的财产权理论在历史上着重大的理论贡献,也存在明显的理论缺陷,但瑕不掩瑜,洛克的财产权理论至今仍有重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洛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激进的政治思想家,他的政治观点集中体现在1689年出版的重要政治著作《政府论》一书中,在这部著作中,洛克通过对其自然权利理论、社会契约理论和分权制衡理论的分析,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有限政府理论。  相似文献   

11.
伏尔泰推崇牛顿与洛克的学说以及英国的政治制度,其整个政治哲学的基础来源于牛顿与洛克的自然神论与经验主义认识论。伏尔泰是洛克政治哲学的积极传播者,认为自由的价值高于平等,人最根本的权利是财产权。伏尔泰更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确立的政治制度与政治哲学的积极传播者,其目的是为了反对法国封建专制,含有倡导财产权利、自由的价值理念等明显的政治意图。之后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不断地锻造着从英国输入的启蒙思想武器,创立了注重平等的法国特色自由主义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2.
通说认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优于洛克的分权理论,该观点忽视了两种理论产生及历史意义的国别性。洛克的分权理论所体现的内容反映了英国的国情特征,并非不成熟的"分权"理论。其历史地位与历史意义均超越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是自然法哲学思想中的重要转折点,对自然法的历史演进起着关键性作用。分权理论的真正奠基人是洛克,而非孟德斯鸠。  相似文献   

13.
通说认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优于洛克的分权理论,该观点忽视了两种理论产生及历史意义的国别性。洛克的分权理论所体现的内容反映了英国的国情特征,并非不成熟的“分权”理论。其历史地位与历史意义均超越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是自然法哲学思想中的重要转折点,对自然法的历史演进起着关键性作用。分权理论的真正奠基人是洛克,而非孟德斯鸠。  相似文献   

14.
自由主义政治理论的奠基人、英国哲学家、政治思想家约翰.洛克的"财产权"学说在西方哲学史和政治思想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他在《政府论》中确立了"财产权"问题的核心地位,把自然权利学说看作是"财产"个人主义,绝对所有权的逻辑基点,并且用劳动价值学说为物质财产权找到了合法性基础。本文通过对洛克的"财产权"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他对"财产权"的论证和对他"财产权"理论的评论三个部分对洛克"财产权"理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英国的哲学家洛克对理智教育问题有着系统深入的研究,研究洛克对于理智教育问题的思考,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度理解其对于教育问题的形上哲思,而且也有助于我们理性审视其之于新时代的教育意蕴。以求真涵养理性和以理解孕育新知是洛克理智教育的内在构成。学习共同体的求真交往和个体理性的教育实践形成了洛克理智教育的实践理路。再思人的全面发展的智育内涵,重视个体生命实践的生存方式以及培育个体社会角色的专业立场是洛克理智教育的新时代意蕴。  相似文献   

16.
政治领域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的并存、文化领域传统与现代工业精神冲突和融合,成为英国公民教育的社会背景,这些深深影响了公民教育的精神,政府由放任到干预、宗教由神圣到世俗、绅士观念由个别到大众。学校通过民主公民教育、道德公民教育、绅士公民教育,透视出英国公民教育由传统到变革的历程,其中的长处值得我们借鉴,不足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7.
洛克早期自然法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克早期自然法思想是现当代西方学界关注的一个重点。与一些学者主要以《政府论》下篇中个人与人类的保存来理解洛克的自然法思想不同,文章立足洛克早期著作《自然法论文集》,从自然法的本质、对自然法的认识,以及自然法与政治社会的实证法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对洛克早期自然法思想加以澄清。从中可以看出洛克的自然法思想的深刻校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英国的"绅士教育"思想和韩国的"国民精神教育"为例,介绍了东西方礼仪教育的经验。结合我国高校思想道德和礼仪教育的实际,根据国外礼仪教育成功经验带来的启示,提出我国高校礼仪教育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作为以描写乡村士绅婚恋生活题材而著称的作家,简?奥斯丁在她的数部小说中均对英国的绅士形象进行了塑造.通过对其重要小说《傲慢与偏见》的文本分析,可以发现小说中所展现的绅士化时期英国的绅士文化.活跃于绅士化时期的英国绅士文化主要包括绅士身份(即绅士身份的演变与确立)、绅士风度以及绅士的婚姻.绅士的婚姻观主要体现在对“门第”、“金钱”、“学识”和“感情”这四个因素的注重.奥斯丁时代英国的绅士文化充分体现了当时英国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20.
一、教育学,缘何如此 21世纪,人类的教育事业掀开了新篇章。“满目疮痍”的教育学在新的时代何去何从,应该进行冷静的理性思考了。回眸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孔子、孟子、朱熹、洛克、卢俊、赫尔巴特,这些思想巨大的教育理论和学说对现代教育学的发生与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