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1927—1936年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政府的制度变迁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化,但制度变迁的滞后性,阻碍了贸易的大发展,对工业化的作用也有很大局限。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新出现的农民工群体带来了传统社会的巨大变迁。本文试以乌江下游小王村为田野调查点,探究农民工群体的出现对农民土地意识带来的巨大变迁。这种土地意识的变迁是工业化冲击下中国农民对传统土地制度和土地观念的一种强烈反弹,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起点或现实基础就是农业国家,其必然途径就是启动和完成工业化.本文以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既无区位优势、又无资源优势的传统平原农业区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经济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域是目前我国工业化整体推进的重点和难点地区.要想顺利启动其工业化进程.实现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必须从制度因素入手,以引导社会成员进行非正式制度的变迁为切入点来完成包括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以及二者实施机制的完整意义上的制度变迁,从而启动工业化进程、增长经济绩效、实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探究人类社会演变规律和制度变迁动因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简言之,它是一种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而马克思是借助生产力、阶级和国家这三个相互衔接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脉络,揭示人类社会制度变迁的内在机理的.其中,生产力是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力,阶级是制度变迁的直接动力,国家是制度变迁的核心内容.正是这三者较为完整地解释了马克思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制度变迁的逻辑链条.  相似文献   

5.
城乡二元体制下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体制是中国特有的一套综合性社会制度,由为保障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制度安排演变而来.城乡二元体制有效推进了工业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却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导致中国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二元体制的变迁及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协调性与一致性的实证分析,论证了城乡二元体制是影响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并通过成都市以统筹城乡改革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案例分析,表明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推进人口等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有助于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最后,针对成都在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过程中面临的瓶颈,提出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共同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与区域制度变迁——以江、浙两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端于苏南和浙东南的民营经济(非国有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主体.民营经济在民营化和市场化的过程中推动了中国区域制度变迁和产业群落的成长,推动了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无论是在"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的初中期发展阶段,还是在"专业市场与产业协作"的快速发展阶段,是在"企业对市场的正替代"的提高发展阶段,还是在今天中国"民营化机制普遍推开"的全面创新发展阶段,都处处体现了这一积极的动态发展特征.民营经济发展与中国区域制度变迁就是在这样的不断创新中向前演进的.  相似文献   

7.
制度变迁的过程是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其目的是使外在的潜在利润内部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家庭承包责任制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效率均逐渐递减,农民在潜在外部利润和获利机会下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承包地流转,实行诱致性制度变迁,但这种承包地流转制度极不规范,没有一定的制度规则可循,虽然制度变迁是制度主体为实现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社会博弈过程,但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时快速发展时期,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在承包地流转发展完善期间应居于主导地位,从农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整体目标决定制度供给的方向、形式、进程及战略安排。  相似文献   

8.
回顾合作化时期中国土地制度的三次变迁,可以发现对革命与改革的回应构成了土地制度变迁的核心动力。革命与改革分别应对当时社会发展的两大任务即国家政权建设和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变,土地制度变迁则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革命与改革的既定目标。而以往从经济层面展开的土地制度变迁则缺乏对制度变迁政治动力和社会核心命题的关注,因此以往研究强调的制度不经济和低效率并不足以成为推动制度变迁的充分条件。从革命的世纪到去政治化的世纪,土地制度变迁始终绕不开政治命题的影响,所以要强调重返政治分析的土地制度研究。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土地制度百年变迁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制度是一个时代命题.在20世纪的中国,以土地私有制为主体和以土地公有制为主体的两种土地制度的对峙与冲突是土地制度变迁中的两条主线.而延续千年的平均主义传统原则和多元复合的土地所有制结构成为其贯穿始终的重要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是路径依赖、国家设计和集团博弈合力作用的结果.20世纪中国土地制度独特的变迁轨迹有力地说明,农民意愿与国家决策之间的平衡仍是土地制度变迁的重点之一,而"公平"、"平均"的观念仍将是长期制约土地制度变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分析中国农村产权制度变迁 ,得出以下结论 :一、农村产权制度的明晰化和剩余索取权的内在化 ,诱致了生产队制度向家庭责任制的制度变迁 ;二、农村生产的规模经济诱致家庭责任制向规模化经营的制度变迁 ;三、农村目前的产权制度仍是一种不完备的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问题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着签约双方地位的非对等性、契约本身的非完善性以及契约执行过程中的败德问题.将合作制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对分散农户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并有效降低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增加农户在产业化经营中的收益.但同时,合作制的制度缺陷促使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即集合作制与股份制特征于一身的股份合作制的引入,它不仅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而且促使公司和农户增加资产专用性投资,稳定契约,减少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股份合作制的制度创新在于通过股份制的利益机制联结农民,通过合作机制改变农民的弱势地位,重塑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关系,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是种植结构由过去的二元结构,调整为粮-经-饲三元结构;养殖结构由食粮型为主调整为食草型为主;二者与加工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两大产业链,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商品化经营。这种调整必然要求草业走向产业化经营,以适应草食动物规模化发展的需要。这也为草业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机遇。草业产业化,主要是指苜蓿产业化。因为苜蓿和其它牧草相比有其独有的特性,这决定了它是草业产业化建设中首选的牧草品种。苜蓿产业化不应单以苜蓿生产一条产业链来界定。应涵盖与加工业紧密结合的种植、养殖两条产业链下三种企业组织模式,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互为因果、形成整体。这样才能真正把苜蓿产业化形成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促进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妇女社会地位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农村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必然引致农村妇女社会地位发生变迁.但由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和社会文化等非正式因素的影响,农村妇女社会地位变迁与农村工业化发展并不完全同步.对我国31省市统计资料的因子分析表明,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妇女社会地位变迁是不同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由于不同因子的作用力度和方向不一致,共同决定了农村妇女社会地位变迁的具体路径.我国31省市农村工业化水平聚类结果与其对应的农村妇女社会地位指标变量均值的比较,既体现出不同农村工业化水平地区农村妇女社会地位的特点,又以历史的脉络演绎我国农村妇女社会地位变迁的轨迹和规律性,同时也反映出农村妇女社会地位变迁的时滞性和非平衡性.  相似文献   

14.
农业中并不存在那些无法克服的产业成长、就业吸收、分工扩张的条件,关键仍在于对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加速农村产业化的发展步伐,从而通过农村工业化的新发展阶段,为解决充分就业找到新的途径,使农业改造和就业问题共同得以解决。要适当地调整价值观念,把“充分就业”和“增加休闲”结合起来,充分吸收东方文化价值观念中的合理成分,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生产结构、需求模式和生活方式,使社会、经济、人文三者得以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认为在加入WTO以前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技术系统在某种意义上处于一种"超稳定状态",加入WTO使得这种状态失衡。继而根据非平衡非线性经济学理论,指出这种失衡使得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化具备外部动力学条件与内部动力学条件,西部高新科技产业化应与自身的资源禀赋相结合,通过高新科技产业化实现西部跨越式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认为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化的发展带动工业化,其本质是通过产业融合来带动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产业融合是在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发展的前提下产业边界收缩的动态化过程。由于产业融合的发展使传统工业化的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新的工业化效应:扩展了竞争的范围,促进了多元新兴部门的兴起,由纵向一体化转为横向一体化,形成了工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新途径。指出要采取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转变工业化发展的政策等措施,通过产业融合来推进中国的新型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煤层气是一种洁净能源,煤层气产业是我国在十二五期间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之一,但煤层气在产业化开发过程中却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阻力。文章在简述我国煤层气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其产业化开发的主要因素,并从管理体制、技术创新、资源精度勘探、制定优惠政策等方面提出了煤层气产业化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关于现代化概念的内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工业化说,文明进步说,急剧变动说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改变说以及时间概念和价值尺度说,这些说法从某种角度上都有它的道理,笔者认为比较全面和深刻的说法是急剧变动说。在前现代化时期,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极其缓慢的,呈现出一种静止的状态,在政治上也体现出一种超稳定的状态,而现代化开始后,经济上的急剧变动和政治上的活跃成了它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发展农业高新技术是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决定性力量。风险投资对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当前风险投资行业中投入到农业产业的资金很少,且主要集中在扩张期和成熟期的农业企业,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市场失灵"。农业产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属于政策性基金,由政府、国有控股、国有独资公司通过出资形式组建。引导基金为涉足农业产业风险投资领域的民间资本提供一定比例匹配杠杆资金,从而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农业产业、完善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并修正"市场失灵"。农业产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可采取参股组建混合基金、跟进投资以及融资担保等三种方式发挥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为我国确定了中国式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方向和目标 ,邓小平从体制创新上为实现这个目标拓宽了道路 ,江泽民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对我国新世纪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准确定位。三代领导人对中国式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探索 ,是一个不断开拓、创新、继承、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