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驻卫警察制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驻卫警察是我国近现代历史以及目前台湾地区负责单位内部治安的一个警种。本文概述了驻卫警察的历史发展经过和现状,介绍了这种警察的  有关制度并进行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开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开创于清末,在机构创设、法规制定及教育实施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近代意义上的即资产阶级的警察是伴随西方国家制度和法治理论而诞生,依据宪法和法律而存在的,是国家行政部门中执行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治安职能的拥有一定武装力量的专业性文职机构和人员,警察的机构和职能逐渐实现了独立化,而从军队、司法机关和其他行政机关中分离出来。①  相似文献   

3.
新桂系统治广西后,随着国民政府、内政部等各项警察法规的相继颁布和广西建警的开展,广西省政府开始重视警察教育。自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起,广西先后在梧州、南宁、桂林、柳州警察局等附设警察教育机构,关注警察职业教育和培训问题,并且从建设警察教育制度、创新警察教育模式、形象树警等路径提升广西警察的素养,这对现代公安教育训练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少年警察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年警察对于预防少年违法犯罪、保护少年合法权益的作用重大。我国的少年警察制度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两个方面都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为完善我国的少年保护机构和少年司法机构体系,更好地实现预防、惩治少年违法犯罪和保护少年的目的,我国应当建立完善的少年警察制度。我国少年警察制度的建立包括机构设置、职责确定和人员配备三个方面,其中,职责确定是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5.
苏联驻德军管机构、苏联驻朝军管机构,是二战结束后初期苏联对德国、朝鲜占领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它始于反法西斯战争中对欧亚大陆两大战略要地的军事占领,成长于依照苏联模式对当地战后重建的经济、政治改造之中。由此,确立了苏联对两地深刻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6.
晚清警察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治安制度的转型.然而,为何摈弃传统治安模式而采纳警察制度,这需要从时人的警察观念中去追寻.其间,各类趋新人士不懈呼吁,但主张各有侧重.外交使臣及游历官绅最先记载与介绍西方警察,尤其是驻日公使黄遵宪对警察的理解全面而深刻,为国人警察认识发蒙.早期改良思想家明确提出了移植警察制度的倡议.甲午之后,部分趋新官员从办警以裁兵善后与办理交涉的角度,向清廷建言.与此同时,维新派创立湖南保卫局,乃中国兴办警察的首创,以官绅合办的组织方式,于维持治安之中隐寓民权.庚子之后,新政开始启动,部分督抚的建警言论影响了清政府的决策,警察观念的更新终于促发警察制度的全面移植.整体来说,国人对警察的认识有着从直观粗略到全面系统的趋势.不同群体因社会角色与思想资源有别,警察观念与建警立意也区别明显.他们对西方警制不同侧面的选择共同影响了晚清移植警察制度的样貌.  相似文献   

7.
租界警察作为租界的重要管理机构,是西方现代警察制度引入中国的一个窗口,是中外警察制度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连接点。租界警察在客观上为清末警政提供了一个范本,租界警察不仅对清末的警政思想和实践产生了直接影响,而且影响了清末京师警察机构的建立。租界警察对清末警察建立的各种影响,既是中国传统治安模式接受西方现代警察制度的改造,也是当时西方国家体制对中国管理体制影响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8.
1945年8月份14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盟国派遣占领军。在日本要地实行占领,监督其解除武装(只保留警察武装)和投降书的具体实施。国民政府最终选定陆军第67师作为中国驻日占领军。中国驻日代表团军事组上校参谋、32岁的廖季威在67师先遣部队中。  相似文献   

9.
施州卫设置于洪武,甲申明亡,施州卫仍奉诸南明政权正朔,直至清朝康熙初年,清军进入鄂西,才正式宣告施州卫的结束。施州卫是明朝设在鄂西大山区中的最高权力机构,兼镇守和治理双重职能。自明景泰至清初,人们曾先后多次修纂施州卫志。甚至还有大田所志,惜今无一留存。现就所搜集资料,勘以明历朝实录,对施州卫的建置及屯戍作粗略考订。  相似文献   

10.
吴韬  刘朝勋 《金陵瞭望》2006,(14):69-69
近日,记者从南京市外地驻宁机构协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上了解到,在南京登记成立的外地驻宁机构已达到5000多家。其中仅总部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上的大企业驻宁机构就有647家。这些驻宁机构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了两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南京每年的机关作风评议及招商引资等各项大的活动,都离不开驻宁机构的参与。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公安学的视角,以形式逻辑的方式,采用"属加种差"的方式界定警察概念。在警察的"属"方面,通过历史维度、学理维度和我国立法维度的考察,界定警察的"属"应当为功能主体,这利于区分警察、警务、警察行为、警察机关、警察权力等概念,防止不必要的争讼;利于限制私人警察和辅警等非正式警务主体力量的加入,促进警察的专业化、职业化和规范化;更加有利于公安学一级学科的成长。在警察的"种差"方面,采用本质、目的和手段的三要素限定,阶级性是警察的本质特性,是警察区别于其他主体的重要要素,更是防止"福利警察论"和"警察中立论"的利器。警察的目的是多元的和处于不断生长中的,应当是包含了消极因素、积极因素和协助因素等的"社会控制"。强制性是警察的特有手段,警察手段的强制性并不排斥指导、服务、协助等非权力性警察手段。  相似文献   

12.
警察违法暴力是具有警察身份的人实施的违法暴力行为,包括刑讯逼供等职务暴力,也包括其它非职务暴力,警察违法暴力根源于警察权的天然暴力性。人们对警察的畏惧与对抗,传统文化的熏陶是警察违法暴力产生的社会心理因素。而司法授权、司法监督、司法救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缺位,现行警务管理体制的弊病则在制度上催生了警察违法暴力。此外,警察的心理因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防治警察违法暴力,不仅仅是一个制度上的问题,更是一个法治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13.
警察趣闻     
《阅读与作文》2007,(12):22-22
警察给人的印象一般是威风凛凛、智勇双全的,但警察也是人,他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会遇上难以预料的事,下这些有趣、巧合、古怪的事,就是发生在警察身上的真实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警察违法暴力行为,包括刑讯逼供等职务暴力,也包括其他非职务暴力。警察违法暴力根源于警察权的天然暴力性。人们对警察的畏惧与对抗,传统文化的熏陶是警察违法暴力产生的社会心理因素。而司法授权、司法监督、司法救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缺位以及现行警务管理体制的弊病则在制度上催生了警察违法暴力。此外,警察的心理因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防治警察违法暴力,不仅仅是一个制度上的问题,更是一个法治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代意义上的即资产阶级的警察,伴随近代西方国家制度和法制理论而诞生,依据宪法和法律而存在,是国家行政部门中执行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治安职能的拥有一定武装力量的专业性文职机构和人员队伍。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开创于清朝末年,形成于北洋政府时期,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国近代警察制度产生、形成、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无论从理论层面分析,还是从实践层面分析,都不应当也不可能得出肯定或者否定、积极或者消极的简单结论,而应客观、历史、辩证地予以评析。中国近代警察制度总体上显示出理论层面的双重性和实践层面的滞后性等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6.
所谓榆林城始筑于正统六年(1441年)和王锐成化六年(1470年)设卫的新观点,尚难成为定论.正统二年(1437年)榆林庄设寨,应视为榆林建城之始.榆林卫作为临边卫所军政机构,从提议到设立经历了一个时间过程,延绥巡抚王锐及继任者余子俊皆身与其中.史料中有关设卫时间的不同记载,可能缘于设卫标准的书写差异.  相似文献   

17.
警察优先使用权是国家为了保障警察履行职责而赋予的一项特殊的权力,通过对警察权和警察优先使用权的概念及性质探析,研究得出警察优先使用权的特征,并对警察优先使用权与紧急避险以及紧急状态的关系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8.
警察趣闻     
《阅读与作文》2007,(3):56-56
警察给人的印象一般是威风凛凛、智勇双全的,但警察也是人,他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会遇上难以预料的事。下面这些有趣、巧合、古怪的事,就是发生在警察身上的真实故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设立了蒙藏委员会,1940年4月成立的“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是代表中央政府的驻藏机构。该机构在藏存在期间所开展的各项工作促进了中央与西藏地方关系的恢复和发展。其中,争取和加强对在藏汉人的管辖,是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国台湾地区新公布的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档案等史料,记录了孔庆宗担任首任驻藏办事处处长的四年中(1940年4月-1944年7月),驻藏办事处对在藏汉人管辖工作的展开过程和积极效果。孔庆宗时期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的工作,显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主权管辖,政治上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证人出庭作证,是控辩式庭审模式的必然要求,而警察证人是证人的一种,警察出庭作证对于推进证人出庭作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我国,警察极少以证人身份出庭作证。其实,警察出庭作证有其必要性。但是,由于警察证人毕竟是一种特殊的证人,这就决定了警察出庭作证制度与普通证人作证制度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