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重要思想文化根源.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弘扬可以从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孔子义利和合思想主要体现在义以生利、义利相谐与义以为上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分别对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与共享发展三重面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纵深研究,亟待从孔子义利和合思想中抉取精神滋养...  相似文献   

2.
“和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当代和谐文化之根,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本文作者从本体论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传统和合文化,指出和合本体论具有过程性、创生性、动态平衡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天然的一致性,文化有什么样的特性,语言也有什么样的特性,文化所具有的特性,语言也同样具有.因此,从语言的各个层面上可以窥见出各种文化特质.本文从汉彝语声、韵、调等语音各要素证明了语音层面上的文化蕴涵,它包括了语音层面所反映的汉彝民族的思维特征和品格特征.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文化的联系主要指语言决定文化.还是文化决定语言,语言对理解力和思维有何作用,语言模式与文化模式有何关系.国外较早进行这方面研究的是德国人类学家洪堡特,他在著名的论文《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论爪哇岛上的卡维语》绪言)中,首次提出了语言结构与人类精神的互相影响.在研究西方文化人类学的同时,也探讨了文化语言学.30年代至50年代.国内许多语言学工作者也曾致力于这方面的探讨,如徐松石《粤江流域人民史》,大规模地调查了西南地区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罗常培《语言与文化》从语词的涵义方面探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张世禄《中国音韵学史》,运用现代语言学理沦,从整个文化发展的角度阐述音韵学习的演变.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文化?根据《辞海》的解释,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其相适应的文化。”而语言是人类从事协同劳动的工具——互通情报、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及统一行动的工具。而且我们知道:任何语言都是社会现象,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要掌握某种语言,就要了解运用该语言的民族的历史。语言与文化总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学习…  相似文献   

6.
人类语言的相似性和人类文化的相通性决定了不同语言与文化之间总体上是可译的。但不同民族的语言与文化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这种特殊性便决定了文化的可译性应是个“度”的问题。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和合”文化探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和合”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笔者认为,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生存哲学。本论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资源进行梳理与整合,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和合精神与和合价值,进而点明和合思想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与生存哲学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人类文化的起源、成长、变迁和进化的过程,并研究及比较各民族、各部族、各国家、各地区、各社区的文化异同,借以发现和归纳文化的普遍性及特殊性。从考古学层面来看,凯尔特人是世代欧洲历史上若干基于文化单元交往而生成的松散族群,属于古代型民族集团,它的各支系分别参与了后世欧洲许多民族的形成过程;从民族学的研究视角来看,凯尔特民族并不属于同一个种族,因其活动区域的差别导致彰显出不同的种族特征;从人类语言学角度来看,凯尔特人在当今则仅意味着一个语言集团。  相似文献   

9.
海洋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与海洋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进行海洋文化批判性的哲学反思,构建和合文化的海洋哲学,有助于促进海洋文化建设。具体而言,可从海洋文化的哲学内涵、海洋文化哲学的学科定位、海洋文化批判性的哲学反思对于建设海洋文化的意义等方面来阐释海洋文化所产生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论和合文化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其中包含着许多深邃的天人和谐观、人本观、生态道德观等内容,它们分别体现了现代社会所崇尚的人文精神、道德理性、人格追求、和合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合文化强调的“和合”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弘扬“和合”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是和谐社会的至高追求。打开和合思想的文化宝库,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从中得到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和合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灵魂,它内蕴中和之道,追求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和合相生的人文精神。和合思想融入教学场域生成“和合教学文化”,“和合教学文化”是基于多元教学文化融合,生成一种整体性、尊重差异、和而不同、和合相生的教学生活方式。建构“和合教学文化”可以化解教学文化冲突,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师生的教学需要。“和合教学文化”建构具有内在的运行机制,它包括选择与积累机制、传播与渗透机制、冲突与融合机制、反思与批判机制,充分发挥这些机制的效能,“和合教学文化”建构才能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兼谈大学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合"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和合现象的本质概括,它主要包括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学习和研究和合所包含的哲学智慧有利于大学自身建设与处理好学校与政府、社会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和合文化既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又是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研究和弘扬中华和合文化对于构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浙江天台山和合文化是以儒释道各种文化共存发展为内容,以"和合二圣"为典型代表,以民风民俗为载体的文化形式。探析和合文化旅游开发思路既有助于创新浙江天台山旅游品牌,又是弘扬中华和合文化的创新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华“和合”文化及其对现代管理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包含着许多深邃的天人和谐观、人本观、生态道德观等内容,它们分别体现了现代社会所崇尚的人文精神、道德理性、人格追求、和合理想.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弘扬"和合"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是现代管理的至高追求.打开和合思想的文化宝库,现代管理可以从中得到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文柔著称的吴地文化其核心是和合,而和合文化成为吴地文化的核心则是经历了千年演变,容汇百川,和合多元而最终合成的。众多水系汇集而成的太湖之自然环境,养成了太湖古吴文化容纳众流的开放胸襟;始于泰伯肩荷着多元文化的历代移民顺流而来,在带来原居地文化的同时,亦明敏地接纳吴地文化,在双方的多次文化互动中,吴文化最终从"被发文身"、"轻锐难安"的"尚武"转向"文字之胜,甲于天下"之"崇文"。这一弃武转文、由刚转柔的历史进程在宋王朝"右文轻武"之国家意识的推行下得以进一步发展。滨海之交通使道、佛宗教在吴地民众中有着源远流长的信仰,"因缘和合"、"阴阳和合"的思想挟宗教之力深入民间。自然环境、多元移民、国家意识、宗教润泽,正是这些因素的因缘和合、多元辐辏促成了吴文化的千年演进,和合而成崇文、柔慧之特性。  相似文献   

16.
和合翻译学是译学理论研究的新方向,而外宣翻译亦为翻译学的年轻分支,将二者合璧,无疑具有双赢意义:既拓展了和合翻译观的研究视野,又为外宣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生机。和合外宣翻译研究以和合翻译思想为理论基础,分别从本体观、认识观、伦理观、审美观和文化观五个维度论证了外宣翻译的和合过程,即各种主客观因素融突、创生的过程,跳出了探讨译法的窠臼,转而关注语言外的因素,更有利于揭示外宣翻译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借重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先生所提出的“和合学”理论,从“和合”的价值理念入手,揭示和彰显“和合”理念与青海历史文化多元化发展在价值理念上的契合与互证,旨在肯定青海历史文化以民族文化多元化、多样性为依归的合理价值与可借鉴的传统人文资源,推动未来青海社会经济文化事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的文化渗透无论在文化的共时系统还是历时系统都是全方位的。它具有人类各种传播媒介无法替代的文化功能。在不同的语言与不同的民族文化中 ,其文化内涵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和合文化与和谐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传统和合文化的基本内涵在于其注重和谐,强调人与自然的合一,人与人的"和合",人与社会的和谐,国与国的和平共处。传统的和合文化利于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在新的时代弘扬和合文化的价值取向,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一个民族在自己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特风格与传统,其内涵极为丰富。而语言则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它负载了人类世代相传的社会经验,是具有社会意义的各种知识的来源。世上每种语言都充满了文化色彩,语言中的文化现象包括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历史、自然地理等各方面人类所独有的特征。任何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它们各自代表了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特的表达方式。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两者密不可分。因此,要实现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语音、语法、词汇三大要素为传统教学是远不足够的,还必须重视语言的文化积聚功能的培养。离开了社会文化因素或缺乏这方面知识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学好英语便成为一句空话。所以,我们要了解英语文化内涵所在,才能在英语教学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不同语言之间结构不同,语义的表达却有共同之处,尤其是各国谚语彼此借鉴,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人类的智慧和文化,试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