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内蕴了对资产阶级旧社会的精神性存在的否定和扬弃的文化批判,尤其是通过宗教批判揭示资产阶级统治秩序的历史与现实,激发无产阶级实践性地变革旧社会,其价值旨归在于实现人类解放。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从哲学、经济、文化意识形态展开对资本主义文化的深刻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文化本质是维护资产者利益的阶级文化。从哲学层面看,资本主义文化的革命性为新社会形态的实现提供可能,但真实意图是实现文化霸权。从经济层面看,资本主义文化以资本的全球扩张实现资本增值和文化渗透,彰显了资本文明的逐利性和剥削性;从文化意识形态层面看,西方国家以"平等""民主""博爱"的"普世价值"只是欺骗劳动者口号。时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国家的治理危机验证了资本主义文化难以解决世界问题,甚至会对社会造成威胁。然而,中华文化的制度优越性和深厚的历史积淀超越资本文明的弊端,既彰显文化自信又推动多元文化达成价值共识。因此,马克思文化批判理论穿越时空展现历史的穿透力和现实的阐释力,有助于认清西方"普世价值"的话语陷阱,为新时期中国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提供理论资源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3.
吕澂的《起信与楞伽》、《楞严百伪》、《大乘起信论考证》、《起信与禅》等论文大致完成于20世纪40年代,但其中一些却迟至20世纪60年代还继续发表。吕澂的批判性佛学渊源于欧阳竟无20世纪20年代的批判《大乘起信论》,而另辟蹊径,即考镜源流的谱系学批判,这一批判方式奠定了吕澂批判佛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发端于康德的理性批判,经由新康德主义卡西尔等人的“扩大的认识论”成为文化批判;文化批判把理性批判的对象扩大到“文化领域”,理性随之扩大为形式理性;“合法性危机”的出现,“解构策略”的揭示,使后现代与文化批判相遇。后现代文化批判的实践表明,后现代具有理性特征,即一种批判理性。  相似文献   

5.
学校教育对大众文化的批判与重构:必要与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兴起与发展,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正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儿童和青少年,而其影响并非都是积极的。学校教育有必要而且可能担负大众文化批判与重构这一时代所赋予的“新的重要使命”。学校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疏离、学校教育的文化生态环境、大众文化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负面影响决定了学校教育对大众文化批判与重构的必要性。学校教育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开放、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教育:文化与人的双向建构”这一本质特性、学校文化的特殊规定性决定了学校教育对大众文化批判与重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批判和文化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流亡美国期间,对美国当时的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进行了无情鞭挞,从而开启了大众文化批判研究的先河。以"媒介、文化和社会"为论域,法兰克福学派在媒介和文化两方面的批判性观点,对于处于重要社会转型阶段的当代中国,依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它时刻提醒人们,必须理性应对市场经济时代的媒介和文化。  相似文献   

7.
一个文化主体能否自觉地进行文化自我批判,关系到一种文化的兴衰存亡。张承志在高扬回族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逐渐对民族文化中的缺陷———乡约传统、小商传统、内部分裂、宗教世俗化堕落、人道主义的缺失、穷人消极等待救助等进行了批判。这种自觉的文化自我批判意识,对于他的文学主题的升华和回族文化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个文化主体能否自觉地进行文化自我批判,关系到一种文化的兴衰存亡。张承志在高扬回族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逐渐对民族文化中的缺陷——乡约传统、小商传统、内部分裂、宗教世俗化堕落、人道主义的缺失、穷人消极等待救助等进行了批判。这种自觉的文化自我批判意识,对于他的文学主题的升华和回族文化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人们总是将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单纯纳入到文化批判的范畴,然而如果能够对文化工业批判这个概念形成的逻辑进行历史性还原,便会发现其意义生成的逻辑在于,社会批判理论与纳粹极权主义批判所进行的创造性融合,正是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又重新回归为一种社会历史性批判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批判和文化继承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对阻碍历史发展的各种社会文化思想的批判、对鄙俗的社会文化氛围的批判、关于批判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关系、关于文化思想矛盾的社会历史根源等诸多方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与实践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1.
文化民粹主义是社会民粹倾向的深层次表达,假借人民话语的合法性破坏文化所担负的尊重本真、哺育人格、追求崇高、凝聚共识的重要社会功能,究其本质而言,是脱离社会现实的一种虚假意识形态,隐含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拒斥。文化民粹主义的非理性、狭隘性、极端性影响着社会和谐发展的开放性、包容性、持续性和稳定性。深入批判文化民粹主义是当前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从坚守文化发展的人民性归旨、明确文化批判的建设性导向、培育文化认同的主导性观念等方面入手,破除文化民粹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的干扰,厘清新时代文化发展的脉络理路。  相似文献   

12.
批评家:文化批评与文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批评与文学批评的结合,是批评家关注的焦点。然而,中国当下的文化批评已经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变异,在这种状况下,必须认识到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的差异。中国的文化研究在1990年代的兴起具有本土文化语境与西方理论影响两个方面的原因,但是其中本土现实的挑战是更为根本的。  相似文献   

13.
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分属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范畴,批评也在话语理论的冲击下走向文化研究,两者并不全然是对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文学批评为文化批评积累了丰富的方法和经验,同时文化批评也可以激活文学批评,从而走向更宽广的批评视野。  相似文献   

14.
《批评的剖析》与文学的文化批评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斯洛普·弗莱的著作<批评的剖析>被很多人推崇为原型批评的经典著作.然而这并非该书的全部价值所在.弗莱所要阐述的并非某一具体的批评流派,这正如他在书的标题中所反映出来的那样.实际上,弗莱是力图以原型批评为中心,建立起独立于其他学科之外、同时又能打破文学批评内部各流派之间围栅的一种综合性开放式的文化批评体系.在该书中,他虽未能完全实现这一意图,但他的这一宗旨和视角的巨大价值却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5.
试论文化批评与文学批评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研究可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前者以一切文化现象为对象;后者亦即文化批评则主要把文化研究的方法与旨趣引入文学研究,是文学研究的一个范式,与它相对的不是文学研究而是审美研究。事实上,文化批评恰恰极大地得益于文学批评"内部研究"中发展起来的语言学、符号学与叙述学这些被认为是"文学的本体批评"的分析工具与分析方法。文化批评与形式主义或审美研究的真正差别在于它们解读文本的方式、目的、旨趣不同,文化批评的目的主要是揭示文本的意识形态以及文本所隐藏的文化一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的当下,为了人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保护文化多样性保护迫在眉睫。各民族传统文化的衰退对文化多样性造成直接威胁。民族传统文化衰退有诸多原因,而教育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重视和恢复教育的民族文化传承功能,让教育真正担当起民族文化传承历史重任,对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发展,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实现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需要提高思想认识,作好制度安排,解决教材编写和教学活动中的民族内容、民族形式等问题,同时,要营造浓厚的民族文化传承氛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学者提出文化诗学将近二十年,文化诗学的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也有许多待完善的地方。文化诗学的理论建构,缺少"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结合的中间环节:社会心理与审美理想。文化诗学的理论分歧,主要是新学科与方法论之争。如果文化诗学具备了历史的积淀、现实的召唤和权威的论定等方面因素,成为一门学科是早晚的事情,但也不能忽视成为一门学科的弊端。  相似文献   

18.
詹姆逊的文学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阐释学,使他介入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分析,面对后工业社会"文化的扩张",他进而转向了对世界范围内后现代主义文化发展的关注,对后现代主义各阶段文化的特征做了极为具体的描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艺术想象与文化想象、文学的价值向度与文化想象、文学批评与文化想象等关系域,提出并阐释了文学批评需要文化想象的理论命题.文中认为文化想象是全球化语境下,以文化为资源的社会性想象,不同于一般的艺术想象;在现时态的文学中,想象的多元以及由此而生的价值向度的歧义,呼唤着有意义的文学批评;马克思主义的批评从来就包含着科学的文化想象,当代文学批评要与批评的对象相适应,不仅要对文学中的文化想象予以臧否评价,而且它应当以积极的文化想象为前提去批评,更多地给人以理想和憧憬、给人以信仰和形而上的支持,从而不失其批评的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