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传统哲学没有把属人世界看作是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的产物,他们的"人的本质"思想也就难免陷入抽象实体化的窠臼。立足于现实的、活生生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以改变世界的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代替了解释世界的实体化的知识论思维方式,揭示出人的本质的丰富性和历史生成性,从而实现了对西方传统哲学的革命性变革。正是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使马克思实现了对以往哲学家"人的本质"思想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中提出的"共同活动方式就是生产力"的命题不仅是马克思共同实践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但这一重要思想却被学界长期忽视。什么是"共同的"活动方式?如何认识"共同的"实践活动?这些基本问题对于全面深入理解马克思的普遍价值思想是十分重要的。在马克思自己的诸多著作中,马克思反复强调指出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是"共同的",即人的实践具有"共同性"。这种"共同的"实践内容应包括现实世界实践关系的共同性、人类生产生活的共同性、人的形而上存在的共同性,以及人的世界性和历史性的存在的共同性。明确实践活动的共同性也就是肯定实践法则具有共同性。马克思的"共同实践"思想为普遍价值奠定了基础。是对传统哲学关于抽象的理性或感性共同性的彻底翻转。通过理解"共同实践"可以在理论和实践上加深对普遍价值的认识,可以树立真正的"普遍价值观",抵制"普世价值",反思将价值问题狭隘化或绝对化。  相似文献   

3.
实践辩证法的理论展开,实质涉及到实践辩证法的理论性质问题,即追问实践辩证法要"解决什么问题",它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黑格尔哲学表明,按照固有的内部联系来阐述一门"科学"需要辩证的思维方法。实践辩证法扬弃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性,强调对辩证法的实践理解,从而与马克思哲学——实践唯物主义体系的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并以实践生成的主客体对立统一关系展开了对整个体系的诠释。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感性活动"的形上意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感性活动"是马克思理解人生存与发展的现实根基。通过对人现实的"感性活动"的方式、内容、形式、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的探讨,马克思形成了把握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实现了"形而上学的颠倒",形成了他"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马克思的"感性活动"否定和超越了传统形而上学,揭示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涵,使哲学回归到人的生活世界,体现了马克思哲学观念变革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5.
哲学首先是思维方式,以思想为对象反思思想的前提和根据,因而哲学是关于思想的思想,力求思想自觉为真思想.不同的哲学思维方式表征着不同的哲学观.然而,思维方式的矛盾内源于实践,实践是一个过程.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是实践过程思维方式,其实质为辩证法,它超越了传统本体论思维方式的知性固执,也超越了西方过程思维方式的思辨诠解.探索实践过程思维方式为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是在以往整个西方传统思维方式变革基础上的真正革新,它改变了以往西方传统思维方式对人本身及其所在世界的抽象认识,从实践这一根本原则出发去科学把握现实的人及世界。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不仅完成了对西方传统思维方式局限性的克服,而且实现了对它的超越。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并不是对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简单的批判继承与改造,而是以实践为根本点展开对哲学前提、哲学本性及其价值立场的反思,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拒斥形而上学与确立无产阶级价值立场的基础上完成了对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的原则性超越。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反对黑格尔以绝对理念吞没个体主体的做法,将自我意识从绝对理念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赋予自我意识以独立和自由,同时马克思的自我意识并没有像黑格尔的绝对理念那样囿于自身,而是超出自身,走向世界,实现"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哲学化"。当然这时的马克思还没有超出黑格尔的论证方式,即理性对现实的统治,但是由于他赋予"感性"以本体论意义,表现了马克思试图从人的感性实践中理解社会历史的运动,正是由于这两个原因马克思打开了黑格尔思维方式的缺口。  相似文献   

8.
哲学理论上的重大变革首先是从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开始的。马克思扬弃了传统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从现实的人及其实践出发形成了全新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实践思维方式,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标志着哲学出发点、研究对象和哲学使命的转变。这一变革深刻凝聚在马克思的那句口号中"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思维方式的变革弥补了传统哲学的缺陷,为马克思其他一些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在哲学领域的最伟大贡献在于实现了哲学变革,使哲学从抽象思辨世界回归到现实生活世界,此种回归的成功实现,源于马克思将自己的理论基点立足于“现实的人”及“现实的感性活动”。  相似文献   

10.
试论马克思的哲学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克思的哲学观是实践观点与批判精神的内在统一。实践观点的要旨就是:立足现实,改变世界,关怀人生;批判精神的要旨就是:批判现实,批判理论,批判自我;二者的统一就是:通过实践充分发挥批判的功能,达到改变世界的目的,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正是以马克思这一哲学观的创立为标志,马克思不仅完成了本人的哲学革命,同时也实现了人类哲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革命。马克思的哲学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实质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魂,我们只有真正把握了马克思的哲学观,才能真正"走进马克思",进而完整、准确地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更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的哲学观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人类思维方式 ,是 2 1世纪思维领域全新课题。人类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 ,由于物质存在方式的不断转变和社会变革不断出现 ,激活了人类思维方式的更新转换。人类思维因人而异 ,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因此 ,须拓宽思维渠道 ,积蓄思维能量 ,克服自身约束 ,借助科技手段让思维的大脑延伸、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人类思维的五种基本形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的思维是一个有机整体,可以划分为五种基本形态,依次是宗教思维、哲学思维、科学思维、数学思维、艺术思维。它们各有自己的本质规定,具有独特的存在形态和意义。从所研究的内容来看,人类的思维可以划分为宗教、哲学、科学三种形态:宗教奠基于世界的神秘性,哲学立足于世界的可理解性,科学则依赖于存在的可确证性。宗教思维是最早产生的思维形态,哲学思维从宗教思维形态中分化出来,科学思维又从哲学思维形态中分化出来。从所研究的途径来看,人类的思维可以划分为哲学、数学、艺术三种形态:哲学从质的途径切入对事物的把握,数学从量的途径切入对事物的把握,艺术从既综合质与量又将质与量赋形的途径切入对事物的把握。哲学的质是纯粹的质,数学的量是纯粹的量,都具有形而上的性质;艺术则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统一。哲学思维具有超越性、批判性、反思性等根本特征,各种思维形态均具有各自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从而人类的思维具有整体性、复杂丰富性、多层次多极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创新,最根本的一条,就是靠教育,靠人才",创造性思维关系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人才的培养。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渠道"之一,重要"基地"之一。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即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民本思想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背景、社会基础和历史作用。从古代、近代、当代三个时期,概述了民本思想的形成、转化和超越,并对民本、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内涵,略加分别和定位,以便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民主制度的进程中,吸取历史的精华,借鉴历史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翻译思维过程是翻译中思维的活动过程,涉及到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和特点。汉英翻译的思维转换环节连接翻译的理解与表达两个阶段,对于提高译文的质量,避免翻译腔的出现,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英汉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及表达方式上的不同。本文就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个体思维和整体思维、线性思维和螺旋式思维这四方面通过实例进行粗浅的比较。以其对英汉学习和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思维教学是化学教学的内涵,展现化学思维过程是化学教学的核心。文章着重从展现化学思维过程的重要性、化学思维过程的确立途径和调控方法,以及错误思维的暴露和回归等三方面对化学思维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驳《辩证思维形式是人为制订的》--复宋文坚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说"逻辑是不研究概念的"是有违于事实的.2.从人类思维发展的三个阶段看辩证思维与普通思维的联系与根本差别.3.驳"宋文"对<辩>文关于辩证概念的有关论述的批评.4.把形而上学思维与辩证思维相类比是不伦不类的.5."宋文"的"证明"更加证明了"光既是粒子又是波"具有辩证思维命题形式.  相似文献   

19.
新闻竞争的日趋激烈,要求理论研究对新闻人力资源开发给以现实的关照,新闻思维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命题。就新闻思维性质而言,新闻思维是社会思维、证实思维、政治思维、大众思维的综合运用。它们相互渗透,交叉辐射,共同构成新闻主体的思维大厦。  相似文献   

20.
从目前有关的研究成果看,人们对创造性思维已有相当深刻的认识,一些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与管理中,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在如何认识创造性思维的本质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我们认为,创造性思维本质上是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碰撞与升华的灵感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