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边疆研究逐步进入到人类学视野之中。全球化时代,人类学视野下的边疆叙事走出了民族国家知识体系框架,通过阐释边疆空间变化所带来的不同社会关系和可能性结果,继而形成了“从边疆看世界”的鲜明的人类学叙事特征,内容包括边疆空间意义的地缘政治变迁和主体意义的生命政治形成,前者描述了边疆社会变迁和政治秩序的变化,后者则描述了边疆区域不同群体的社会实践以及相应治理技艺的演变,一同构成了全球化时代边疆“内”与“外”关联的多层面理解。人类学视野下的边疆叙事,对中国边疆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艺人类学是文艺学与人类学交叉结合的新型边缘学科。在空间认识论观照下,其研究范式实现了由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换,科学的文艺人类学走向了诗学的文艺人类学。文艺学和人类学的交叉出场,为完整地理解诗学的文艺人类学提供了“人类学的文艺”和“文艺的人类学”这双重视角。  相似文献   

3.
“加速社会”的发展加剧了时间压缩、空间消弭,对较少接触现代化建设成果的慢节奏社会空间造成强烈冲击,结合新时代“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遍布全国的新态势,拉开“复兴号”的发展序幕,延续普速“慢火车”的历史使命,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已成为当下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行稳致远的一项关键工作。5633/5634 次“慢火车”在凉山彝族地区运行52年的经验实践,全面呈现了在极具“断裂”意味的现代社会和快捷的高铁动车时代,“慢火车”与“复兴号”同国家、社会、农民、市场和技术等多元主体的互动实践助力边远地方社会取得“快发展”。借助国际“路学”、道路人类学、民族地区“走廊”与“通道”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探讨“慢火车”与当地彝族老乡互嵌式的互惠共生关系,明晰“慢火车”在彝区人民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社会价值,反思现代性转型过程中,地方的发展变革也能从自己的节奏中走出“快发展”的步调。  相似文献   

4.
当地方社会与文化日益受到全球化影响之时,人类学者在实践中逐渐意识到经典田野作业所面临的困境。在对学科某些既定概念的反思中,新的田野作业方法和社群研究理念已被提出。这些方法和理论上的更新,将有助于人类学在全球化语境下保持研究的适用性和解释力。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新疆屯垦事业是新疆经济发展史的重要内容,该时期新疆的屯田开发推动了移民活动,促进了新疆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继续发展。研究民国时期新疆不同主政者实施的屯田政策及其绩效,从历史学和人类学视角深入剖析民国时期新疆屯垦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意蕴,以期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凉山彝族纠纷中,只要有人死亡,就会有人承担相应的“???”即死亡赔偿金,属于彝族纠纷中“????”即死亡纠纷这 一类。通过实地调查、收集、整理、归纳与分析,发现凉山彝族对死亡赔偿金的分配有自己一套严格的“老规矩”。该规矩是彝 民族长期沿用、默认和遵守的,同时也被纠纷调解人应用在实际的纠纷调解中帮助对纠纷进行定性与定责。从彝族社会常见 的死亡纠纷出发,分析和了解本地视角下彝民族对本民族死亡赔偿金的分配方式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文化人类学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一个强大文化助力。老舍与许地山、郑振铎、罗常培、马宗融等文化人类学家的交往,营造出一种文化人类学背景。这种背景为老舍的文化批判提供了学理准备,对老舍的文学创作和文艺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凉山彝族生态文化的继承与凉山彝区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凉山彝族生态文化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出了“天人合一”、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生态价值观。构建了自己的自然·人文生态系统;具有自己独特的神山、鬼山森林文化,这些对保护凉山彝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以及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湖北民族地区实地调查,结合当前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建设实际,从女性人类学的视角,运用女性人类学的理论,分析随着改革开放,外出打工成为当今农村主要生活方式之后,农村妇女在稳定家庭和建设新农村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为农村特别是民族地区,没有农村妇女的积极参与,就不会有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也不会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理论基础源自马克思有关现代化思想基本观点:明确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对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带来问题,不存在放之四海皆准的现代化统一模式,对资本主义现代化要批判性地吸收和借鉴。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有其思想演进历程:内涵演进方面,对现代化的认识从单一到全面不断深化;模式建构方面,明确“走自己的路”的同时,也要合理借鉴西方现代化文明成果;路径实施方面,明确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实践历程分为四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积极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固本立基、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前的全面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提级加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对世界现代化发展有三项重要贡献: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世界现代化增添全新理论形态;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人类现代化路径探索提供成功发展范式;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运用各类文明资源,创造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1.
在凉山彝族克智中所见对人的审美观念中,女子形貌以长发乌黑、睫毛弯翘、双眼明亮、手指细长、腰细脚瘦为美,德行以品 德贤淑、言行得体、持家才能突出为美。理想的女子尤其是妻子是形貌德能之美兼备。男子形貌注重英俊、健壮、勇武的整体气 质,德行之美则包括勇敢御敌、强壮有力、善于发展生产、善于调解、和睦亲友、慷慨待客、知识丰富、能言善辩等内容。理想男子更 重德行之美。同时重视男女相配美的和谐之美。凉山彝族克智中认为丑的外表与道德评判无关,重点否定的是德行之丑。  相似文献   

12.
从“整体主义”视角出发,综合观念、制度、礼仪、行为等方面视凉山彝族婚姻文化为一个有机整体,将其置于凉山彝族社会转型的特定背景进行观照。基于现有婚姻文化研究成果,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凉山彝族婚姻文化的变迁脉络与变迁内容,分析变迁中出现的积极趋势与负面问题,形成对凉山彝族传统婚姻文化及其变迁的整体性认识,为凉山涉及婚姻文化的移风易俗治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国的建立,推动了民族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而在凉山地区也出现了一批接受了现代化教育的彝族精英,通过研究凉山彝族精英中的代表人物岭光电、曲木藏尧、李仕安的民族观发现:面对民族危机,他们强调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指出无论汉族还是彝族都属于一个中华民族,在外敌入侵情况下,中华民族应该团结起来,一起奋勇抗敌;他们宣传强调民族平等理念,李仕安借助刘文辉的“三化政策”来宣传民族平等的重要性;他们不断地向国民政府请愿,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为本民族争取政治权利;他们希冀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因此大力宣扬彝汉一家亲,积极促进民族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经过不同阶段扶贫政策的推动,凉山州广大贫困群众逐渐实现了脱贫奔康。从整体上看,全州发展短板逐渐得到补齐, 经济发展动力强劲。但从局部看,高海拔地区由于地理区位偏远、自然条件恶劣等客观限制难以根本性改变,产业和医疗教育 如何提质升级、老百姓脱贫后如何实现致富、如何实现乡村振兴等方面依然面临巨大挑战。人口向城镇集中、向发展条件更优 越的地方迁徙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过程中普遍出现的现象,也是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体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 部分高海拔地区有闯劲、能创新的彝族群众不愿苦熬守穷,自发向河谷地带、城镇周边等发展条件相对优越地区搬迁,走出了 一条成本低、能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自发移民”。  相似文献   

15.
《仪礼》是中国思想文化的经典著作之一 ,通过了解它的书名由来、内容结构、成书年代及历代研究状况等一般问题 ,可以看到《仪礼》研究在现代社会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形态,具有自身的结构形式,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复合体。公路文化具有功能直接性与相对稳定性等符号特征,挖掘公路文化的符号特征,给现代公路规划、建设、养护、经营、服务和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和实践视角。公路文化的符号化与文化的公路相关性有关,实践中需认真审视公路文化符号的功能层次性与多样性,结合大众的意愿与地域及民族特色,同时要将传统文化因子与现代文明有效地结合起来,以真正实现现代公路的人文自然特色。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关于扶贫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在全面建成小 康的关键时期,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奔康是短板,要如期脱贫,需因地制宜,探寻出一条可持续的脱贫路径。以凉山 彝区易地扶贫搬迁为例,通过分析搬迁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以及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制约因素,从部门协调、精准识别、产业 支撑、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以及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培育等方面探寻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可持续脱贫路径,以期实现同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贵州的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7%,地形条件的限制和历史的诸多原因,使得交通十分落后,严重制约和阻碍了贵州社会经济的发展。抗战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贵州在西南地区乃至于全国的战略地位突显出来,成为抗战的大后方。随着抗战的深入进行,贵州特有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人文条件、资源条件,使贵州成为全国抗战的中心之一,贵州的交通事业特别是公路事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对贵州战时经济社会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的词学思想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强调词的社会功能;主张词要有真挚的感情和晓畅的语言;讲究回荡的表情法;提倡诗词入乐。他的词学思想总体呈现中西结合、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状态。在中国传统词学向现代词学的转换过程中,他既是过渡性人物,又是奠基者。  相似文献   

20.
以张家口市公路处的公路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为例,论证了公路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的定位、指导思想,以及在机构职能转变下结合管理实际开展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同时分析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风险以及规避措施,旨在打造一套满足管理实际的公路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服务经营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