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劳动教育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全部教育活动与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要求,结合自己多年的劳动教育实践,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思想:强调劳动教育的普遍性和长期性;主张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有机结合;注重创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提倡劳动实践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对于我国当今的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将教育与生活相结合,在其教育实践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劳动教育思想,具有教育性、实践性和生活性等显著特征。他所提出的劳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式对当下幼儿园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反思我国幼儿园劳动教育在目标、内容、方法上存在的问题,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启示为:强化育人价值,树立正确理念;构建完整体系,突破园所藩篱;注重身心同一,增强劳动体验。  相似文献   

3.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发展的有机构成,家庭是劳动教育的主要场所与有生力量。陈鹤琴作为我国现 代家庭教育理论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不仅率先提出了家庭劳动教育的多重价值与科学基础,更系统论述了家庭劳动教育的核 心内涵、基本原则与实施路径。陈鹤琴家庭劳动教育思想以儿童身心发展为前提基础,关注日常生活劳动、自我服务性劳动与 家庭服务性劳动,强调家庭劳动教育应遵循尊重儿童、科学教养、积极鼓励、正面引导、独立自主、难易适度等基本原则,倡导游 戏体验式、榜样示范式、环境熏陶式的家庭劳动教育方式,对贯彻落实新时期劳动教育新要求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劳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关键概念,其中,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具有鲜明的人学属性。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的首要问题,在于厘清劳动概念、阐明劳动对人的价值与意义,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思想特性,对培育正确的劳动观念,阐释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多维度培养目标,以及对创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多重路径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活教育是陈鹤琴先生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运用科学的心理知识与方法实践形成的中国化幼儿教育理论体系。在当前全面重视劳动教育的背景下,活教育对幼儿种植劳动教育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研究从活教育的核心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整体教学论等方面,系统阐释活教育理论与幼儿劳动教育的关联,以合肥市T幼儿园的种植劳动教育实践为基础,具体分析幼儿种植劳动教育中的活教育元素,系统阐述活教育理论指导幼儿种植劳动教育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6.
加强对少年儿童的劳动教育,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少年儿童进行劳动教育,要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要重视家校配合,寓劳动教育于教学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  相似文献   

7.
在非形式化教育阶段,教育与劳动的边界是模糊的,教育就在生产生活中。随着形式化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学校教育产生后,劳动才从教育中“出走”。有关劳动及劳动教育的思想理论千百年来则不绝如缕,要而言之,一方面传统劳动教育重悯农惜物、贵修身养性、崇智慧贯通,另一方面也存在劳动符号化、人劳己劳区别化表现,需要一分为二、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8.
“列宁青年劳动教育思想”是列宁在带领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对青年劳动教育缺失、青年劳动价值观异化等青年教育问题的匡正与鼎新。科学认识、理解列宁青年劳动教育思想的伦理意蕴之关键在于把握青年劳动教育“以劳育人”的基本特性。在教育与劳动的双维视角中探析列宁青年劳动教育思想蕴含的伦理意旨与价值诉求,唤醒列宁青年劳动教育思想伦理意蕴的当代在场对于复归青年劳动教育在新时代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及接班人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加强我国青年劳动教育工作、推进劳动教育体系建设和机制创新、实现新时代劳动教育总目标具有理论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加强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对学生、高校、社会都极为重要,有广泛的综合意义。劳动教育具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功能促进作用。要将劳动教育纳入总体教学计划,坚持校园公益劳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重视实习实践教学,加强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红旗渠精神融入劳动教育拥有物质载体多样和劳动教育元素丰富的优势。红旗渠精神融入劳动教育存在认知度不高、校园宣传渠道有限、与教学内容结合少等问题。通过丰富红旗渠精神融入劳动教育的内容、拓宽红旗渠精神融入劳动教育的渠道、优化红旗渠精神融入劳动教育的环境,将红旗渠精神有效融入新时代劳动教育,用红旗渠精神推进和创新劳动教育,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大工业生产下劳动异化状况是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境遇。马克思为工人争取权利而斗争、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努力、为全人类的解放而不懈奋斗的革命理想是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形成的内在动力。马克思之前的教育家、哲学家、经济学家等提出的劳动教育思想是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马克思认为,劳动教育是劳动与教育的双向结合,劳动教育的目的是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而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马克思的劳动教育思想蕴含着劳动教育推动生产力进步的价值取向、劳动教育为无产阶级解放服务的价值立场、劳动教育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归宿。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启示我们要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战略意义,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育人导向,要办好与新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12.
劳动教养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法律措施 ,在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 ,维护社会治安 ,稳定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整体推进 ,劳动教养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诸多弊端也日益凸现 ,立法问题日趋迫切。本文作者拟对劳动教养立法的紧迫性与立法提出看法 ,供商榷  相似文献   

13.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新时代赋予劳动教育新的价值意蕴,其课程实施同时也面临一些新的困境。劳动教育亟须创新课程实施形式,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项目式学习是符合劳动教育课程和中小学生特点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立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突出真实的情境,创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强调深度探究与合作,注重学生的成果导向与评价跟进。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项目式学习具有学习的共性,这种共性可恰当运用于劳动教育之中。通过将劳动教育与项目式学习进行有机结合,可有效弥补劳动教育浅表化之不足、破解劳动教育实施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具体而言,将项目式学习融入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可从以下四个环节入手:(1)创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2)设计学习实践,引导学生开展深度探究与合作;(3)注重学生的成果导向;(4)提倡多元评价。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等教育的持续扩张提高了我国劳动力整体素质,改善了劳动力供给结构,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但也同时给我国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增量压力和结构压力,在现有制度框架内加剧了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平衡状况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状况,并且导致高等教育作为劳动力市场筛选信号方面的功能减弱。  相似文献   

15.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对沿线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直接投资迅猛增长。但近年来,中资企业在东南亚国家的劳动用工过程中面临的劳动纠纷逐渐增多,不仅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也不利于树立我国良好的投资形象。从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劳动法律法规、劳工标准和文化风俗等要素视角,探寻影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劳工风险来源,分析中资企业投资东南亚国家面临的主要劳工风险,并根据各类风险的来源、性质,按照投资前的准备阶段和投资后的经营管理阶段,分别从企业层面、政府层面提出劳工风险的防范和治理措施,可对这一问题做出回应。  相似文献   

16.
幼儿美育与幼儿劳育具有共同构建素质教育、相互融合促进发展的紧密联系,二者具有深层次的交织意涵。依据幼儿劳育与幼儿美育的意涵,发展出劳育本体的审美属性、劳育过程的审美意义以及劳育成果的审美价值三方面的劳美融合的内在逻辑条件,进而提出正确的劳动态度孕育美育;有效的劳动价值强化美育;丰富的劳动机会实践美育;良好的劳育氛围提升美育的劳美融合之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7.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分析 ,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是由原始教育的自发结合 ,演化为古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再发展到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自觉结合的辩证发展过程。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 ,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觉结合 ,才是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8.
按中国三次产业的划分对劳动力投入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测算,选用教育存量法来估算中国三次产业的人力资本存量。以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为依据,并以第一产业某一年度为基期,分别计算三次产业各年度的劳动投入质量指数。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三次产业从业人员(1986--2007年)的人力资本存量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中国三次产业的人力资本增长的趋势各不相同,但在后半期劳动质量的增长构成了人力资本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幼儿期是人一生发展打好基础的一个重要阶段,家庭是幼儿生活和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最深刻、持续时间最长。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发挥家长榜样力量、尊重幼儿独立地位、发挥学校指导和引领作用、统筹社会资源支持,从而形成以家庭为核心,整合家长、学校、社会的力量,促进教育合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劳动教养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它既有创新之处,又与世界上已经存在并且通行的保安处分有相似之处,本文对二者进行分析对比,以期对完善我国劳动教养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