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社会比较、时间比较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采用标准有序Logistic模型,检验分析了比较对老年人主观幸福的影响。研究发现:主观幸福感是一个比较的概念,其关键在于比较,社会比较和时间比较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比效应是解释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心理机制;时间比较对不同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心理不健康、多子女、家庭经济地位高、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影响更大;生活保障、社会公平等宏观制度因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影响显著。据此提出,推进老年人继续教育、再就业等工作,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加大民生建设,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通过政策倾斜与人文关怀重点关注弱势老年人群体;重点推进生活保障、社会公平等宏观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社会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量表法以314名老年人为被试研究了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评估了社会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观幸福感没有表现出性别差异,年龄和文化程度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影响;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的不同方面对主观幸福感的不同方面产生影响;在预测主观幸福感时,不同的社会支持指标的预测力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人的旅游幸福体验成为关注的热点话题。围绕老年人的旅游体验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问题,将旅游体验划分为感官及功能体验、认知体验、情感体验三个维度,将主观幸福感分为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消极情绪三个维度,设计理论假设并对老年旅游者的调研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旅游体验通过感官及功能体验、认知体验、情感体验三个维度对主观幸福感中的生活满意度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感官及功能体验、情感体验对主观幸福感中的积极情绪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感官及功能体验对主观幸福感中的消极情绪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0年和2015年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序数逻辑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和健康状况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城乡差异。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和健康状况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差异,但整体上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资本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城乡差异显著;健康状况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城乡差异不显著。据此,提出拓展老年人社交渠道、增进老年人社会信任、增强老年人身体体质和关心老年人心理健康等对策,以期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利用陕西省318位新生代农民工实地调查数据,在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指标体系并测算其幸福感的基础上,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总体幸福感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基于性别、受教育程度、收入异质性视角,重点考察各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影响的群体差异。研究表明,第一,工作职位晋升满意度、职业病发生概率对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参加养老保险和工作技能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更高;较高的社会信任感知、良好的社会公平感知、认同度较高的社会观点和看法感知与较高的社会阶层认同感知可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子女数越多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越高,结伴外出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更高,而年龄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第二,各因素对不同群体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以往常被视为信息化社会的边缘群体,但近年来接触和使用新媒体的老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微信的广泛使用带动了老年网民的大幅增加。基于提升全面幸福感和老龄社会不断深化的双重背景,本研究对城市老年人微信使用与主观幸福感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探索。文章采用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216名在N市居住的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13位老人进行深度访谈。研究发现,在城市老年人的微信使用中,仅有一个维度即微信的信息联接功能和服务与其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 197**,p <0. 01),而娱乐消遣、自我呈现和生活服务等功能与其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回归性分析表明,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为身体状况和家庭结构,微信使用对其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仅有一定程度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学生不当行为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机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广东省高校266名教师样本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学生不当行为分别与教师组织自尊、职业幸福感呈负相关,组织自尊与职业幸福感呈正相关;(2)组织自尊在学生不当行为与教师职业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教师个性控制点负向调节学生不当行为与教师职业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自尊与职业幸福感之间的关系;(4)教师个性控制点负向调节学生不当行为通过组织自尊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后半路径:内控倾向越强,学生不当行为通过组织自尊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间接效应越弱。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中介效应分析研究非正规金融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运用ordered logit模型研究社会资本在非正规金融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非正规借入对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其中消费、健康的途径存在中介作用,而创业的途径没有发挥中介作用;非正规借出对主观幸福感也存在显著负向影响,收入的途径存在中介作用;社会资本对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同时对非正规金融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通过采取措施强化以上影响机制的积极作用,削弱其消极作用,可以缓解非正规金融活动带来的主观幸福感损失。  相似文献   

9.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对企业404名员工就挑战—阻碍性压力、情绪智力、主观幸福感等变量进行调查,通过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得出挑战性压力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阻碍性压力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情绪智力不仅正向调节挑战性压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且在阻碍性压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也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家庭生活是老年人生活的核心,因此理解老年人的家庭压力是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付出回报不平衡理论(effort-reward imbalance Model, ERI Model)是目前有关压力最为流行的理论之一,大量研究发现ERI能影响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但老年人家庭ERI影响主观幸福感的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结果表明:(1)老年人家庭ERI能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该路径的直接效应占总体效应的58.7%;(2)社会支持能部分中介老年人家庭ERI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该路径的中介效应占总体效应的21.9%;(3)社会交往掌控感能部分中介老年人家庭ERI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该路径的中介效应占总体效应的10.7%;(4)社会支持通过社会交往掌控感能部分中介老年人家庭ERI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该路径的二重中介效应占总体效应的8.7%,所有三条中介路径的间接效应占总体效应的41.3%。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字时代与老龄化社会的双重背景下,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造成的影响亟待关注。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层次回归和中介效应检验法实证研究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有显著负向影响,其中使用沟与知识沟负向作用于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接入沟则正向作用于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数字鸿沟主要通过健康状况、文化资本和社会信任3个渠道影响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且健康状况、文化资本和社会信任均正向作用于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女性,数字鸿沟对农村男性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负向影响效果更大,但在政治参与方面则相反。研究结论可为提升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居住安排关系老年人获得家庭支持的方式,是保障我国老年人幸福感的关键因素。依托山东省JM区和LX市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居住安排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居住安排显著影响老年人幸福感,与子女均在外地相比,不与子女同住但有子女在本地和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幸福感较高;情感交流在居住安排与老年人幸福感间发挥中介作用,个体体验、社会体验在情感交流与老年人幸福感间起中介作用。由此,要从完善居住保障政策、调整工作家庭平衡政策和营造孝老敬老氛围等方面优化家庭养老政策,为提升老年人幸福感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网络社交媒体使用问卷、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2 39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网络社交媒体使用与青少年不同自我同一性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正向预测成就型、延缓型、弥散型状态,负向预测早闭型状态;2)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自尊有直接显著的负向影响;3)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具有直接正向预测效果;4)在网络社交媒体使用下,自尊联结不同类型的同一性状态形成序列中介,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作用效果不同,自尊和成就型状态的序列中介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预测效果,自尊和延缓型、早闭型、弥散型状态的序列中介对主观幸福感具有负向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文化养老作为农村养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老年人满足自身精神文化需求以及增强其幸福感与获得感的重要途径。窥探当前农村文化养老兴起背后的缘由,可以发现既有国家政策制度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等因素的影响,也有老年人出于对自身生活环境适应的需要以及对更高层次生活质量追求等因素的作用;此外,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养老的实践形态主要有自发互助型、资本推动型、政府引领型以及多元协同型等。为更好地推进农村文化养老的学理研究与实践工作,今后应当不断提高农村文化养老领域的关注度,丰富该领域理论研究的同时也需要明确农村文化养老的实践导向应当是为老服务,需要更为注重文化养老工作的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15.
基于CGSS 2017数据,采用标准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社会经济地位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以及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同维度对老年人健康状况影响的差异性,并进一步分析文体活动和幸福感在社会经济地位对老年人健康状况影响中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对老年人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经济地位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社会经济地位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存在双重中介传导路径。据此提出,应动员多元主体参与以提升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改善农村医疗条件以缩小城乡老年人健康差距,注重健康性别差异以推进老年人健康性别均衡,丰富老年文体活动以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等,以期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了解农村幼儿教师宽恕行为的现状及其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为提升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采用《宽恕行为》量表和《职业幸福感》量表对235名农村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幼儿教师自我宽恕处于中等水平;宽恕他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职业幸福感中得分最高为职业高尚感,得分最低为社会支持感;差异检验结果发现:已婚幼儿教师的自我宽恕得分显著高于未婚教师;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职业幸福感得分上,中专学历幼儿教师显著高于大专、本科;在自我宽恕得分上,本科显著高于大中专;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宽恕与职业幸福感呈正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宽恕他人对职业幸福感及其各维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自我宽恕能正向预测情感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 1年、2013年和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构建序次Probit模型研究隔代照料孙子女与老年人生活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运用工具变量估计缓解内生性,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隔代照料孙子女能够提升老年人生活幸福感,但较强的隔代照料强度会降低老年人幸福感;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隔代照料对幸福感的提升更大,有子女代际支持的老年人隔代照料对幸福感的提升更小;隔代照料会通过改善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生活幸福感,其中通过心理健康改善幸福感的效应更大。  相似文献   

18.
以420名中职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其主观幸福感,以及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的因素。运用回归分析等统计处理数据。研究结果表明:(1)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并有预测作用;(2)积极情绪与主观幸福感各因子有正相关,并有正向预测作用。消极情绪与主观幸福感有负相关,并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再就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之一,政府职业培训补贴可以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影响失业者再就业。将失业者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政府职业培训补贴的再就业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职业培训补贴不但对失业者再就业产生直接促进作用,而且还通过人力资本渠道正向影响失业者再就业;政府职业培训补贴与人力资本存在负向调节作用,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政府职业培训补贴对失业者再就业的影响程度下降;政府职业培训补贴对再就业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相对于中西部地区,其对东部地区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运用量表法对安徽省四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99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以研究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评估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生活满意度、消极情感和总体幸福感上存在性别差异,除了消极情感上女生得分低于男生,其它方面女生的得分均高于男生,而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积极情感方面则没有表现出性别差异;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总体幸福感上存在专业差异,文科生得分均高于理科生;在总体幸福感上存在年级差异,大三的幸福感最高;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的不同方面对主观幸福感的不同方面产生影响;在预测主观幸福感及各指标时,社会支持的不同方面的预测力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