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城市设计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城市设计理论课与课程设计中分别加入SPOC新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提出以"课堂教学、观摩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学术讲座、案例教学"为一体的教学工作"六衔接"模式,构建"SPOC+项目+竞赛"三位一体的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教学相结合,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现场工程思考的实践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坚持效果导向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既是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新要求。文章认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需要坚持系统观念,打出理路"组合拳"。一要坚持"理念为魂",牢固树立正确思想观念;二要坚持"教师为本",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三要坚持"内容为王",着力加强内容精准供给;四要坚持"方法为要",优化组合教学方式方法;五要坚持"环境为重",积极营造良好育人生态;六要坚持"协同为基",系统建构"大思政"格局。  相似文献   

3.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需要探索思政课讲道理的方式方法。作为启发式教学最重要、最常见的一种启发方式,问题启发式成为思政课讲道理的重要方式,有着深刻的理论、历史和现实逻辑。通过问题启发式教学讲道理要把握好灌输意识和启发思考、把稳方向和发散思维、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统一。在教学实践中以问题启发式教学推动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道理,需要依照"引入问题" "思考问题" "辨析问题"的逻辑次序展开,以"做好教学设计,合理设置问题情境"为前提,"鼓励独立思考,有效启发学生思维"为核心,"进行透彻分析,推动学生举一反三"为目标,由浅及深、循序渐进,实现道理入脑入心入行。  相似文献   

4.
地方高校在"外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系统的全人教育能有效解决外语专业发展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既能促进学生和谐、全面与可持续发展,也能满足国家和时代发展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文章分析全人教育理念指导地方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的可行性,探索全人教育指导下"外语+"人才培养的路径及具体措施。对全人教育指导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驱动"外语+"人才培养的有效性进行具体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5.
付洋 《中文信息》2013,(8):121-121
作为城市发展的关键点和必然要求,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城市自身特色的体现,也将是对城市的历史文脉和整体精神风貌造成影响的关键因素。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如今的城市规划将是一项包含提供人文关怀、展现城市风貌、突出地域特色以及将具有生态化性质的生态理念融入到设计理念中的、多元的城市建设内容。本文中,笔者将对现代城市规划的设计生态化进行介绍,还将为在城市规划中保留城市特色,加强对城市的历史文化的传统的保护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6.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优质人才的责任和使命。目前高校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树人"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高等能力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高等教育必须要以提升学生的高等能力为侧重点开展教学工作。而"能力进阶"理念正是目前新形势下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优化高校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在成长的各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高等能力发展需求,要针对学生的高等能力发展需求来构建课程。文章分析了基于塔型进阶的大学生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指出了具体的完善内容,提出了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德育答辩"是基于叙事疗法的工作理念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尝试,二者具有以故事叙说为基本途径、注重营造温暖支持的氛围、外化与解构问题、寻找特殊意义事件、引入见证人巩固正向力量等共同特征。德育答辩活动帮助大学生实现了自我教育,变"隐患"为教育资源,使良好的校风学风通过朋辈教育得以传承,使教育过程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教育",使学生从"受教育者"变为"故事叙说者",使教师由"教书匠"变为"见证人",有效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为安徽全域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搭建了新的平台。"亳州市+阜阳市"整合在一起形成的"亳阜团",在扩大合肥城市圈影响力并将安徽省北部区域与中原城市群整合在一起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亳阜团"通过淮南市融入合肥城市圈,在进一步完善过程中需要加强"涡太利"组团的建设,并使其在亳州市、阜阳市与淮南市之间扮演纽带角色。无论是完善"亳阜团"还是完善县级子城市团,都需要在构建城市链和微中心方面做文章,亳州市、阜阳市与淮南市建立联系通道的方案也需要进行前瞻性思考。不同层级的中心地通过城市链连接在一起,微中心基于发展基础较好的乡镇中心地建立起来,在县级中心地间扮演纽带角色。  相似文献   

9.
2017年教育部启动新工科建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决定了课程体系必须进行工科与设计学科知识的交替与融合,在掌握工程理论与训练的基础上,用设计学的语言来完成方案表达.基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以学科知识的有机衔接与教学内容的创新来构造人才培养特色的基础;课程实训的优化与实践设计,保障应用型人才能力训练的有效性;"工为用、艺为本"的学科知识定位与交替演进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形成.整个方案对于设计学科与工科融合的专业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各类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伟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以"立德为先"的课程价值理念和"立德求知"的课程发展观融入到高校课堂教学里,彰显出课程知识道德与价值意义的教学实践逻辑。实践教学是公共管理类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将"课程思政"融入公共管理类研究生教育培养中,具有现实价值的耦合性特征,使得公共管理类研究生不仅具有知识有能力,还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加强课程顶层设计,引导教师转换教学思维,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是助力"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公共管理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创新之举。  相似文献   

11.
精神元素与物质硬件的空间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景与物”的统一,体现相生相长、景物共生的艺术观念,是当代国际上倡导的人、城市与环境相融合的最大主题,也是现代城市景观雕塑设计理念的世界性话语。为此对如何实现城市景观的景物共生、怎样把握景观雕塑的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普及力度的加大,"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已成为国内外语言界的热议话题,是一种新形态、新方向、新领域的教学模式,其本质就在于依托互联网的资源优势、秉承现代教育理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有机地融合线上与线下教学,满足当前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需要。分析了"互联网+"给普通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转变,剖析了"互联网+"背景下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3.
"双一流"背景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这不仅需要高校方面的努力,同样也需要学生及教师团体的支持。从学校顶层设计,教师团队综合素质,学生夯实基础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明确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洞悉各环节对创新人才的影响,为新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在研究工科专科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工科专科学生的社会需求、知识能力要求和素质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制订了以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为特点的双证书制培养模式。通过对两届学生的试点实践,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5.
要发展城市,必须懂得营销城市。特色是城市形象的基石,街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以特色街区的规划建设促进城市营销,已经成为当今国内外众多城市的经典做法。伟大的城市呼唤伟大的街道,伟大的街道造就伟大的城市。事实上,国内外众多区域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甚至世界中心城市的崛起之路正是由特色街区的规划建设开始起步的。实践证明,特色街区的规划建设对推动中心城市的整体与长远发展能够产生良好的"乘数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前,部分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存在美术基础教学与设计脱节的现象,使得学生不能将所掌握的美术基础知识、技能很好的与设计进行联系、融合,缺少正确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在对美术基础课教学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解决该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城市地区与交通、特别是可持续地方交通网的设计和评估的关系。它介绍了与城市环境中交通工程的新理念相关的思想变化的脉络 ,因应公路网建设中出现的纷繁复杂的情况 ,一些新的理念现今受到决策者的重视 ;城市规划能够促进可持续交通方式发展的途径 ;在现代英国的住房模式中 ,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对于街道形态和道路布局的影响日益增大。在回顾了城市形态以及指导不同设计倾向的理论的历史之后 ,本文评述城市的发展 ,指出低密度发展和死板僵化的交通网———特别是越来越依靠单一的、不可持续的交通方式———的缺陷。英国较近期的城市设计倾向是 :更连续的街道形式 ;更少采用简单的道路分级系统 ;更平等地看待不同的交通方式。在设计理念发展的同时 ,出现了评估交通网的需要。本文最后部分论列了分析交通网的一些技术。在结语中指出 ,通过增加城市的密度和保障街道网的设计采取更有利于环境的方式 ,可以促进可持续的交通系统。为达此目的 ,需要强调对街道网性能的评估。量化的评估技术将成为今后城市规划的一个基础部分  相似文献   

18.
工科院校的法律类课程应有其自身的特点。根据院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的就业去向、社会和工作实践的实际需要对法律类课程进行准确而科学的定位是其课程体系设计的前提。《电力法》作为一门典型的工科专业法律课程,课程设计应体现工科专业学生的技术知识与有关的法律知识相结合的特点。在课程设计中围绕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体现实践性的特征是一个重要的教改思路。  相似文献   

19.
孙颖 《西部论坛》2012,(2):88-94
城市创新能力的溢出受地理距离的限制,形成以创新能力强的城市为中心、创新能力弱的城市在边缘的"中心—边缘"空间格局。利用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江苏省13城市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城市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空间分布对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城市之间呈现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差异性,并初步形成了创新集群的"核心—边缘"空间分布格局。要实现创新型城市的快速健康发展,应打破空间约束,增强城市间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进而促进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推进新工科建设,既是高校工科专业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也对工科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结合当下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基于时代境遇的发展需求,探索了人才培养的提升手段,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从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出满足新工科建设要求的综合性农业机械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