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失能人群的增加,医疗费用无序扩张等问题危及医疗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中国健康养老与追踪调查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8年四期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探究长期护理保险对门诊利用和医疗费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护理保险可以显著减少自付医疗费用和门诊次数。异质性分析发现,相比城市职工医疗保险人群,长期护理保险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群影响更大;长期护理保险降低了中高收入家庭医疗费用,而对低收入家庭影响甚微。这些结论验证了长期护理保险的实施价值,并为新一轮医疗改革和试点范围的扩大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运行至今取得了显著成绩,当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以江苏省沭阳县的调查数据为基础,主要从人口社会学指标、对当地医保政策和定点医疗机构的满意度等维度研究参保人员对该制度的总体评价,并运用回归模型分析职工医保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参保人员对城镇职工基本医保总体满意度为3.7分,个人医药费用支付比例、个人缴费政策、药品目录包含的药品范围、住院总费用中的自费项目、住院办理医保手续(包括入院和结算)的便捷程度等因素都会对参保人员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农民工是否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作为因变量,采用二元Logit回归方法对农民工是否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农民工选择参加何种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也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年龄、平均每年工作时间、所在单位是否为职工参保和家里是否有人参保4个因素对农民工是否参保产生显著影响;而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儿子数、所在单位是否为职工参保,以及对制度的满意度这些因素对农民工选择社会养老保险的种类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在对新农保试点调查的基础上,实证分析新农保试点中的农民参保选择和政府行为的关系。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发现,反映政府行为中制度设计层面的制度满意度与养老金水平、反映财政支持情况的各级政府补贴和反映政策执行情况的政策了解度等变量,对参保选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影响关系,个体因素中的年龄、性别对于参保缴费选择也具有显著性影响。此结果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需要进一步完善筹资机制、加强组织实施工作和提升农民的参保意识,以推进新农保试点顺利扩面。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发展长期护理保险成为政府重要的政策目标之一。尤其是2016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以来,各地纷纷响应,相继出台长期护理保险政策。通过对15个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文本的分析发现,政府综合使用了需求型、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但也存在需求型政策工具严重短缺、供给型政策工具总量偏少、环境型政策工具数量较多和次级政策工具结构不均衡等问题。未来应根据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情况,合理调整三大类政策工具的结构,优化次级政策工具结构,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险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方式就农民对惠农政策的知晓度与基层组织政策执行力的满意度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对惠农政策的知晓率较高,但缺乏深入了解。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单一的政策传播渠道等因素影响农民对惠农政策的知晓程度。农民对农村基层组织政策执行力的满意度总体上居于中等水平。因此,应采取加大宣传力度,放大惠农政策效应;充分发挥村干部和新农村辅导员的作用;保证惠农政策信息传播的客观全面等措施提高农民的政策知晓度。同时通过对村委会和乡镇政府干部进行严格选拔;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加快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提高基层行政能力等途径提高农民对基层组织政策执行力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政策满意度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江西省1056位新生代农民工实地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政策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对市民化政策总体满意度较高,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随迁子女受教育、稳定就业、农村土地退出、进城落户、房屋租住和社会保障政策;6个结构性核心变量对农民工市化政策总体满意度均有显著影响,稳定就业政策影响最大,进城落户政策影响最小;除婚姻和子女是否随迁外,其他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变量均对市民化政策总体满意度产生了显著影响,其中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影响最大,年龄、家庭劳动力人数和政府工作成员次之,性别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基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凤翔县、岐山县3个县区农户抽样问卷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参与新农保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职业、家庭年收入、家庭耕地面积、家庭60岁以上老人比例、养儿防老观念、是否认为缴费标准合理、养老负担减轻程度、对村干部工作满意度、参保程序是否便捷等因素对农村居民参保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家庭子女数量、意愿缴费档次、村集体经济状况和邻里互助情况对参保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转变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观念,树立科学养老意识;加强政府对新农保的宣传力度,使农民真正了解到新农保的详细信息;拓展多种养老模式,减轻子女及政府负担。  相似文献   

9.
2020年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的《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长期护理保险着眼于建立独立险种,而实践中29个试点城市在“筹资来源”和“待遇给付范围”方面与基本医疗保险呈现出混同现象,这不仅危害医保基金安全、弱化长期护理保险的实质保障功能,而且使参保人受益权边界不清晰。从权利基础、承保风险和功能定位层面来看,长期护理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长期护理保险应当作为独立险种。在具体的制度衔接层面,可以有选择地借鉴德国的成熟经验,建议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建立独立的筹资渠道和合理的筹资水平;打破固有的路径依赖,科学地界定“治疗阶段”和“护理阶段”。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农民工生活满意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武汉市980名城市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打工年限、教育状况、和配偶相聚频率等不是影响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因素,而养育孩子数量、工作收入、是否购买各种保险、是否能及时拿到工资以及城市环境等因素,对农民工生活满意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老龄化程度加剧,失能人数增加,是我国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该问题的解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存在参保主体覆盖面不足、筹资渠道单一、筹资水平高低不等、筹资激励措施缺乏等问题。文章将安徽省参保对象分为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并将失能人群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运用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ILO)精算模型中的人口、收入、成本、结果等子模型测算安徽省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水平。结果显示,2019年安徽省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群的缴费率为0.14%,城乡居民每年需要缴纳96.77元。结合安徽省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水平与我国筹资机制实践存在的不足进行讨论,为安徽省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的设计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对中西部民族地区369个农户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民族地区农户是否愿意参加新农保的影响因素及其程度进行了估计.模型结果显示,年龄、教育程度、所在区域和预期养老方式等变量对农户参保意愿有显著影响,民族、性别、对新农保政策的了解程度以及一系列家庭特征变量对农户参保意愿没有显著影响.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气象灾害的发生会给农户造成重大损失,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在灾害发生时会给农户提供抗灾政策支持,农户对抗灾政策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到抗灾政策的有效实施。选取鄱阳湖地区592个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农户对政府抗灾政策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户主特征、家庭特征和外部因素三类因素中,户主特征中的户主性别、务农年数、是否从事非农工作,家庭特征中的家庭人口数、家庭人员中是否有村干部,外部因素中的获取灾害信息的手段、给予灾害措施的机构以及灾害发生时是否得到资金补贴、技术指导和物质补贴等因素对农户满意度会产生显著影响;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户口类型对农户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前吉林省的农业保险参保率已超过70%,存在一定程度的“羊群效应”.对吉林农户的241份问卷调查发现,农户的参保意愿仍高出实际参保约10个百分点.运用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户主对气象风险的重视程度、对农业保险的了解程度、对保费补贴政策的态度是影响潜在保险需求并决定有效需求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应该尊重当前农业保险环境的现实,注重农业保险数量与质量的和谐与稳健发展,并且有必要实施有条件的强制性农业保险.  相似文献   

15.
文章抽取重庆市某培训基地正在接受培训的学员442名进行电子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差异性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住培医师对规范化培训的总体满意度为3.88分,住培满意度在学历、压力情况、睡眠情况以及增设心理课程需求情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影响总体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睡眠情况、性别、婚姻。住培医师对规范化培训总体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薪酬回报仍然是主要突出问题,需要缓解医师就业压力,关注住培医师的工作压力及工作负荷,增强对学员的人文关怀及归属感,重视医师的心理疏导,不断完善住培政策及管理制度,提高住培医师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高效种植农业保险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施行的有效配套措施。基于江苏省598户农户调研数据,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高效种植农业保险绩效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并采用Tobit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当前高效种植农业保险绩效评价处于"一般"水平,具有较大优化空间。农户对保险条款、保险责任、勘察定损速度满意度较高,对参保理赔手续、农险网点距离和险种多样性评价一般。高效种植农业保险的保费、保障能力和大灾应对能力在农户中反映较差。此外,农户身份、农业生产依赖程度和区位条件是影响高效种植农业保险绩效评价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必须简化参保程序,创新理赔手段,开发多元高效种植农险产品,强化受灾弥补能力,注重不同地区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江西省种稻大户为例,实证分析了农户对农技推广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发现作为中间变量的农业部门技术指导服务评价、农机补贴评价、种稻大户应用技术奖励和扶持评价直接影响农业技术推广政策满意度;初始变量中除农户身体状况、是否科技示范户、家庭人口数、是否丘陵地区、所在地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会直接影响农业技术推广政策满意度之外,年龄、教育水平、生产规模、是否为村组干部、外出务工人数、是否平原地区等因素都是通过影响中间变量来影响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参保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个维度的认知因素对新业态青年网约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意愿及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部分青年网约工参保行为具有被动性,负向的参保态度及三个维度共变的影响关系对养老保险政策稳定性带来了威胁;在主观规范中,示范性规范对网约工参保意愿带来的外部压力较大;在知觉行为控制中,从业者比较看重参保缴费时长的可接受度、手续的便捷度、费用可承担性和信息可获得性;网约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意愿对其是否参保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但在意愿之外,个体和就业因素对从业者的参保险种选择产生了不同影响。应从完善制度要素、加强政策宣传、优化信息传输渠道、构建信息舆情治理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提升青年网约工的认知并引导其有序参保。  相似文献   

19.
了解江苏省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利用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China Migrants Dynamic Survey,CMDS)中关于江苏省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在流入江苏省且居住满6个月以上的7 161名被调查者中,2周患病率为2.47%,健康档案建档率为20.42%,至少接受过一次健康教育的比例为72.18%。流动人口建立健康档案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家庭月均收入、居留意愿、医保参保类型、是否签约家庭医生。流动人口接受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有受教育程度、就业身份、医保参保类型、是否签约家庭医生。江苏省不同特征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不均衡,需重点关注受教育水平低、年龄大、未参保或在其他地区参加医保、无业或散工的流动人群,提供针对性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建立对数线性模型,从宏观角度对影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经济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年支出每增加1%,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量就会增加0.122 2%。但是宏观层面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一年期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利率和当前通货膨胀程度,对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影响并未在模型中显著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