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代日本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战争决策体制,到全面侵华战争及太平洋战争时期臻于完善,并最终伴随着战败而崩溃。以"明治宪法"为核心,日本确立了以天皇为首、政府与军部为主体的政军体制;统帅权独立制、帷幄上奏制以及1900年规定的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成为其军国主义制度的重要体现。甲午至日俄战争时期,日本实行的"大本营"与"御前会议",是战时确立的决策体制;战后制订的国防方针,则是其对外军事战略。作为明治时代的政治与军事遗产,它深刻影响着此后的侵华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特别是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的军政制度与决策体制有所改变;国防方针亦经过三次修改,最终在1936年8月确立了南北并进的世界战争战略和以分裂华北为中心的侵华政策。七七事变以后,日本迅速走向全面侵华战争,恢复了"大本营""御前会议"制度,并实行"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的决策体制,推行以解决"中国事变"为名的侵华政策;在太平洋战争后期,又推出"最高战争指导会议"的决策体制,但最终以失败告终。近代日本经过不断演变而确立的以天皇为首、政府与军部为主体、以政略与战略为核心的侵华战争决策体制与政策,证明了日本的侵华与对外战争,并非仅...  相似文献   

2.
文章考察了在卢沟桥事变前后,因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本侵华军事战略由以战为主的速战速决方针转向政战结合的持久战略的历史过程,并由此认为,尽管日本两次军事战略的出台都有其必然性,但日本的全面侵华战略目标与其军事实力之间的巨大反差,早已注定了它失败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3.
“济南惨案”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一次有计划、有预谋的军事侵略。从“济南惨案”到“九·一八”事变 ,都是源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大陆政策” ,都是日本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的具体步骤。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济南惨案”是日本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前奏和开始  相似文献   

4.
《中华魂》2013,(5):57-63
由当代中国研究所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五卷本已于2012年9月出版。为铭记中国人民曾经遭受的苦难,充分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特将该书序卷中的第五章第一节——《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予以刊载。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日本右翼势力否认明治维新后对华战争侵略性质,推卸战争责任的谬论进行评论,揭示排斥侵略战争观点的“自由主义史观”之严重后果;展现日本进步人士主张追究侵略战争责任,深刻反省、赎罪和赔偿的正义行动。作者指出,为中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在21世纪长期稳定的发展,日本政府应该用真实的历史教育年轻一代,树立唯物主义史观。  相似文献   

6.
日本自甲午战争后对台湾实行殖民统治,积极推行“去中国化”的“皇民化运动”。“皇民化”中培植起来的“皇民”成了战后“台独”的骨干分子,日本成了“台独”的源头和主要活动基地。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右异势力一直视台湾海峡为自己的生命线,纵容和支持“台独”势力从事分裂活动,扮演了台海危机幕后黑手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按照国际法和国际惯例 ,侵略国有责任对被侵略国进行赔偿 ,而日本却最终逃脱了对侵华战争应负的政府赔偿责任。笔者认为 ,冷战是日本逃脱政府赔偿的根本原因。表现为 ,冷战之前盟国对轴心国的态度和《波茨坦公告》为日本逃避侵华战争政府赔偿埋下了祸根 ,而苏联对日作战后对中国东北的掠夺又成为中国政府对日索赔问题的障碍 ;东西方对峙下的中国内战、越南革命、朝鲜战争使国际关系 ,尤其是中、美、日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使日本在侵华战争政府赔偿问题上有了回旋余地并从中渔利 ;冷战时期国际形势的发展使中国政府放弃了对日政府的赔偿要求  相似文献   

8.
绥靖政策是20世纪30年代以英国为首的大国普遍采用的一种特殊的外交政策。从20世纪30年代起,日本的侵华活动不断引起了澳大利亚的担忧,事实证明,日本后来也将澳大利亚列入了"待征服地区"的名单。但由于澳大利亚一向追随英国的外交政策,再加上此时其与日本存在着密切的经贸往来等诸多原因,因而,当时的澳大利亚基本上采取的是对日绥靖政策。澳大利亚对日本的绥靖政策产生了严重后果,也使自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9.
日本通过日俄战争和对华“二十一条”非法攫取了中国东北多项利权,使日本所谓“满洲利权”演化为“中日邦交之癌”。币原协调外交虽然曾经成为日本外交政策的主流,但日本政府企图维护和扩大“满洲利权”的所谓战略定位,使中日矛盾、日美矛盾越来越难以调和,进而为日本军部法西斯和右翼势力煽动民族主义情绪、攻击政党内阁和发动恐怖行动提供了重要口实,并导致日本二元外交横行、决策机制扭曲和政治生态变异。日本侵华政策的社会基础在于国际矛盾激化下的民族主义思潮泛滥和国内政治极端化,形成逻辑在于明治宪法体制下的治理规则冲突和制动机制缺失。  相似文献   

10.
历史证明:拥有海权则国家强,缺失海权则国家弱。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海军得到迅速发展,经过一系列对外侵略战争,海军实力迈入了世界一流行列,从而成为亚洲海权强国。在侵华战争中,日本海军利用其制海权和制空权,击败中国海军,为日本陆军的登陆作战提供了前提和保证。当日本陆军深入中国腹地之后,日本海军对中国沿海地区实施全面封锁,给中国抗日战争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1.
满铁机构设置及其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在其存在的近40年中更换总裁17人次,大的机构改革21次,这种频繁的机构增设更迭,无一例外都是为了扩大侵略、加速掠夺。其庞大的机构设置包罗了工农商学各业,构成地地道道的“满铁王国”。“满铁”通过下设的各分支机构,对我国进行经济掠夺,政治扩张,文化渗透,并配合侵华日军进行了大量的罪恶活动。  相似文献   

12.
日本侵华历史的罪证:满铁大连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铁大连图书馆是为满铁国策会社业务提供参考的图书馆。该馆的设立是日本对东北文化侵略的一个重要举措,而且直接为其侵略战争服务。  相似文献   

13.
今常德城区及近郊存有多座旧式水泥碉堡,传为1943年常德会战中国军队抗击日寇所存留下来的"抗战碉堡",市政府计划拨款对其修葺保护,以作爱国主义遗迹供人景仰。但考察这些碉堡,没有战斗痕迹,并且常德会战后许多记录会战战况的书籍也没有关于这些水泥碉堡的记载,乃至日本方面的相关资料亦没有这些水泥碉堡的记载。另从有些资料看,今存这批水泥碉堡可能是1949年国民党军阻止中共军队南下所修建。  相似文献   

14.
综观抗战胜利前夕苏联的对华政策 ,其基本特征具有双重性 ,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 :一方面从总体上说 ,苏联还是愿意支持中国革命的 ,但在接收东北这一问题上 ,对中共及其军队既限制又支持 ;另一方面出于与美国争夺远东霸权的战略考虑 ,同时也为了能从国民党政府手中捞取更多的利益 ,苏联对国民党政府既妥协又限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美国对南海争端的介入日渐强烈和明晰,手段更加多样,成为制约中国南海维权的重要变量。不过,美国对南海争端的介入也面临政策抉择困境,对华关系两面性导致“尺度”困境、意愿与能力失衡导致“实效”困境、与相关国家难以铁板一块导致“角色”困境。未来,美国会继续干预南海争端、深入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且日益重视“软介入”方式,但其政策抉择困境也为中美合作磋商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东北军主要部队密切合作,积极抗日。中国共产党积极引导、团结东北军共同抗日,在东北军中秘密发展党的组织,并为营救张学良做出努力。在鲁南、晋西北、冀中等敌后战场上,八路军与东北军并肩作战,共同对敌。面对蒋介石发起的反共磨擦,东北军主要将领予以坚决抵制,部分官兵由此走上新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17.
满铁附属地日本人小学校教育依据<小学校令>以及文部省令的规定执行,根据贯彻"以满蒙为中心"教育方针的特殊需要,在教育内容上结合了我国东北地区的特点,将中国语及体育作为重要学科列入课程设置之内.其目的就是尽可能更多地培养将来能永住东北大地的健康的日本人,并通过努力确保日本人在东北的牢固地位,使之更好地进行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18.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由土地革命时期的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转变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这一重要举措符合全民族共同抗战的需要,同时对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仅进行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而且很快启动了《对满移民的全面方针和移民计划案》。通过武装移民、掠夺移民用地等手段,向中国东北移民2 000余户。日本向东北实施移民的行动,暴露了日本企图完全占有东北的野心。  相似文献   

20.
日本近代学者福泽谕吉既是日本思想界的资产阶级启蒙大师,也是日本鼓吹强权政治的狂人。在甲午中日战争前,他先后提出了"东洋盟主论"和"脱亚入欧论",大肆鼓吹"国权扩张论";同时还竭力叫嚣"武力侵华策",企图通过对华侵略战争谋求日本在东亚的霸权。他的对外扩张言论紧密呼应了明治政府的军国主义"大陆政策",他因而成为日本推行东亚近代殖民主义扩张路线的主要鼓吹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