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我国经济犯罪持续高发的情况下,如何解决我国经济犯罪刑事政策制定问题中所面临的困难,笔者将对我国经济犯罪的刑事政策进行反思,并表达对当前刑事政策改革的拙见.  相似文献   

2.
职务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滥用权力、亵渎权力的表现,是严重的腐败形式。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把严惩职务犯罪作为刑事政策的重要内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为我国基本的刑事政策,是一项具有合理性和策略性的惩治政策,对减少和预防刑事犯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最高人民法院在2010年发布了《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对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惩治职务犯罪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并结合《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探讨宽严相济形事政策在惩治职务犯罪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3.
部委声音     
《领导决策信息》2010,(16):M0002-M0002
王胜俊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根本目的是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在全国高、中级法院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培训班开班式上。  相似文献   

4.
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目前并非一个法律制度的安排,是具有刑事政策的操作规范。本文对构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我国法律规定的被害人权利,较之其他国家的相关规定,在知情权方面范围较窄,在刑事裁判的上诉权、国家补偿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精神损害赔偿方面存在立法空白,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被害人权利的保护,对于保障人权、维护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故我们应借鉴有关国家法律的规定,扩大我国刑事被害人知情权、赋予被害人刑事裁判的上诉权,加强我国被害人权利保护,跟上世界保护刑事诉讼被害人的立法潮流。  相似文献   

6.
宽严相济的思想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包含宽严相济思想的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也曾经在我国长期实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严和宽不可偏废,既不能宽大无边,也不能一味惩罚.  相似文献   

7.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在2005年启动的一项新的改革工作。在新的背景下上市股利分配政策又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首先介绍了股利政策的相关理论,并选取股权分置改革后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关比率的分析指出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最后提出了完善股利分配政策的建议。本研究对于规范上市公司行为,保障上市公司良好的发展和维护股东的利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于全流通时代下的股利政策制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应运而生,本文对在公诉中运用该政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仝永涛 《决策与信息》2009,(8):17-18,42
非犯罪化体现着刑法的谦抑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和犯罪的相对性原则,与我国现行法律和有关刑事政策思想是相吻合的。通过实现法律与伦理的真正分立、形成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二元格局、重塑犯罪构成模式和法官能动地运用自由裁量权与司法技术,非犯罪化能够成立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予以遵循的一项刑事政策,本文试就我国运用非犯罪化刑事政策的可靠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侦查活动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侦查活动监督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一环,具有保障人权、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在充分认识当前侦查活动监督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提出重视侦查监督职能的法律作用、明确侦查活动监督的范围、提升侦查活动监督的法律效力、建立检察引导侦查的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是我国刑事立法上的一个空白,这一制度的缺失,带来了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建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实现刑事法律与民事法律的和谐运作,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公平正义,维护刑事案件中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刑事和解是一种正在我国倡导和推行的刑事纠纷解决机制。特别是在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刑事和解制度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同时刑事和解对于刑法价值与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我国司法实践中和解的事实与新时期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罪行法定原则之间的关系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现行法律体系中民事实体法规定了精神赔偿,而《刑事诉讼法》又否定了精神赔偿.司法实践中存在民事实体法与刑事程序法的矛盾,不利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损害司法公正,也有违立法的初衷.因此,本文从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状出发,分析立法规定,合理借鉴英美法和大陆法两大法系相关法律,提出构建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正在被一步步确定为一种刑事司法制度,而且在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开始了一些积极的司法实践。本文着重分析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法律和实践中的发展并着重论述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法范围、适用条件、适用阶段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应敏 《经营管理者》2013,(30):249-249
刑事抗诉作为检察机关实施刑事审判监督的重要手段,对纠正确有错误的裁判、维护刑事法律的良好运行秩序和司法公正、保障人权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社旗县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更新监督理念,以刑事抗诉作为提升社旗公诉工作上档升级的重要抓手,积极拓宽监督视野,加大监督力度,强化监督实效,实现了抗诉案件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2010年至今,社旗县人民检察院共提出刑事抗诉8件10人,均被法院采纳抗诉意见依法改判,抗诉准确率和改判率达100%,既有效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司法公正,又有效提升了我院公诉工作水平,收到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6.
董薇 《经营管理者》2009,(22):276-276
刑事证明标准问题是刑事证据制度的基本问题,它是连接刑事法律规定与具体的犯罪事实的桥梁。排除合理怀疑作为英美法系证明标准的经典表述,在刑事证明领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了解此制度,并有选择的吸收和借鉴,对充实和丰富我国的刑事证明标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刑事和解制度是西方刑事法学的伟大创举,在轻刑化日益成为世界性的趋势和潮流的当今,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指导下,适用刑事和解制度已司法机关成为处理轻刑案件的重要选择。但是刑事和解在我国还处于探索试行阶段,尚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认为检察机关应在刑事和解中充分发挥作用,促进其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梳理了我国刑事执行法学的发展基本概况,将我国刑事执行法学从诞生之日起至今分为繁荣期、探索期以及突破发展期三个阶段,在分析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阻碍我国刑事执行法学进一步发展从而造成发展困局的原因,并期待在未来的研究中探寻解决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9.
陈申燕 《决策与信息》2013,(10):21-21,135
刑事和解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解决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节约国家司法资源起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应切实履行好法律监督的职责,兼顾好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国家三方之间的利益。刑事和解的检察监督应根据刑事和解本身的特点,从实际出发,依法监督、理性监督、协商监督,让刑事和解制度充分发挥恢复正义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刑事和解制度起缘于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的“被害人——加害人”和解尝试方案,随着恢复性司法在我国的提出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司法机关的全面贯彻,刑事和解在司法实践中已逐步试用,但由于我国没有系统的立法规定,其在适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包括缺乏统一的范围、禁止性条件和程序,司法机关定位和职能不明,缺乏案件质量回访机制,对不起诉的加害人缺乏教育和监管机制等,由此提出对刑事和解制度构建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