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四库全书》本《唐才子传》是四库馆臣以《永乐大典》"事韵"、"姓氏"中文字缀合而成的。与《永乐大典》原文及元刊本相校,《四库全书》本在体例和文字方面均有改动,但其中异文对《唐才子传》校勘的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2.
田同旭《元杂剧通论》的问世,有其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从某种程度上说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一、它是元杂剧研究史上第一部通论式著作,做到了"述"与"论"的有机结合。二、作为首部元杂剧研究通论著作,所论问题之多是其他同类著作所无法比拟的,它几乎涉及元杂剧研究中的所有问题。三、在一种新的文化视野下,重新审视一代文学元杂剧,体现了著者的独到见解与学术睿智。  相似文献   

3.
元杂剧的关羽,集中体现了英雄气概与伟大业绩,对他的人格美化和作为神灵形象渲染。《三国志通俗演义》同样重在借人物塑造,传达文化精神,寄托作者道德审美理想。由于小说不受时空的限制,作者可以娓娓道来,因此关公的形象是在大容量的内容、纷繁复杂的事件、阔大的场面、舒缓发展的矛盾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相似文献   

4.
元杂剧艺术对《三国演义》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杂剧的审美观、题目正名和连本戏的体制、程式化的表演等,对小说《三国演义》的酣畅叙述描写、章回体结构的形成、类型化的人物塑造等都有重要影响,尤其元杂剧的酣畅美是对中国传统审美观的突破,对该小说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6.
本文通过对关羽、鲁肃等艺术形象的分析,肯定了作者借历史故书的再现抒发自己思念故国的传统“汉家节”思想。  相似文献   

7.
明代传奇作家袁于令的<金锁记>是元杂剧<窦娥冤>的改写本.二者的主题存在明显的差异:在<窦娥冤>中,天性善良、守节守孝的窦娥遭遇了巨大人生不幸,作品对黑暗的社会制度给予了深刻的揭露和鞭挞;<金锁记>则通过窦娥历尽艰辛,恪守节孝,最终获得幸福团圆,作品表彰了至贞至孝的美德.主题思想的改变折射出元明两个时代社会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9.
文章分析了元杂剧和《金瓶梅》中ABB调的内部结构关系,认为ABB词由A与BB两个直接成分构成;A与BB的组合具有4种不同的关系;A与BB组合的附加化程度也有4种不同的等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关汉卿历史剧《单刀会》全面深入的分析,认为关汉卿在创作此剧时既尊重历史事实,又发挥了自己的主观想象。关汉卿对关羽情有独钟,将他塑造成一个近乎神道的人物,不仅为后世考证关羽是关汉卿远祖的观点提供了资料依据,而且对关汉卿所怀抱的强烈的汉民族感情与拥有的严肃的正统思想给予有力支持。在中国古典戏曲史上,《单刀会》是一部既有深刻思想性又有独特艺术性的优秀杂剧,分析它对准确认识和恰当评价关汉卿的文化品格与历史地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瀛奎律髓》是元人方回所编的唐宋两代律诗的选集,对学习诗歌创作大有裨益,故成书之后,版刻甚多。明代后期至清代的版刻情况,今天所能见到的文献材料较多,研究者也基本达成了共识.但对其早期的版本情况,学者们争议较大。本文搜集、整理了有关《瀛奎律髓》元代版本情况的资料,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在元代成书之后,本书或有版刻,但早已不传;而今人文中所提到的“元刻本”,其实为一明代刻本。  相似文献   

12.
凭借汉籍的传播 ,公安派曾对日本江户文学产生过深远影响 ,并且这些汉籍的诸种版本大多都完整地保存至今 ,尤其是公安派主将袁宏道的著作在日本现藏甚多 ,但其中有二种万历刻本为真赝相杂之作 ,就其真伪以及这种赝书现象本身进行考察 ,将有助于与此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西藏自元朝开始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后,历代中央王朝即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管辖。文章就元朝和明朝在藏区的施政模式进行了考述与比较。  相似文献   

14.
沅水流域的人口在明代发生了巨大变迁。明初,在卫所驻军、移民垦荒等因素作用下,大量外来人口迁入,虽有部分人口外迁,但总人口规模逐渐恢复。明中叶后,河谷平原的土地开发与商品流通的发展,进一步带动了外地人口的迁入,促进了流域人口的继续增长。受地理环境的不同制约,流域内部各地的人口变迁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从而影响了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赵伟 《东方论坛》2006,(2):90-97
以佛教义理阐释儒学,是晚明人文思潮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其中的重要一员,袁宗道因为生死问题接触佛教,而后潜心禅宗,以禅学诠释儒学;又和袁宏道一起大力推行净土,提倡念佛法门。袁宗道为纠正禅宗之弊和推动净土在晚明的展开,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元明曲学家对杂剧的分类经历了从以人物类型为主到以内容为标准的过程。夏庭芝的《青楼集》中有关杂剧分类的文字真实反映了当时元杂剧的演出情况:首先,当时演出最多、最受欢迎的杂剧是驾头、闺怨、花旦、软末泥、绿林五类。其次,《青楼集》的分类折射出元杂剧表演的发展,杂剧脚色的日益完备,分工的趋向细致。一方面,小旦逐渐成为受爱重的角色,显示出元杂剧外脚的发展。另一方面,花旦成为旦本中颇受欢迎的门类,逐步从正旦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7.
着重梳理元明史料中对树木保护的政府法令与有关记载,并与前代有关记载进行比较研究。在基本肯定元明两朝总体继承了中国传统树木保护法令体系的基础上,剖析出元明在此问题上展现出的不同一面。元代对农业树木的保护更加重视,颁布了大量有关法令。而这在一定意义上恰恰体现了内亚草原文化的生态主义色彩。而承袭蒙元帝国政治遗产的明朝,由于北京特殊的地缘位置,在颁布帝陵和北方边防林木保护法令的问题上更为重视。而这些元明两代树木保护法令上的不同面貌也具有内在的因果关系。由明代绘画中的“树木护栏”图样,我们也能直观地看到这一时代树木保护法令的具体执行情况。最终从树木保护的角度来阐释元明时代在国家政权和社会发展两个层面的继承和变革。  相似文献   

18.
元明清时期傣族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傣族法律文化,在这一历史阶段也发生了变化,法律文化性质由早期的奴隶制性质向明代以后的封建领主制变化;法律形式从习惯法向成文法发展;法律文化多方面内容和特征也就随之发生了变迁。  相似文献   

19.
元明清时期对汉乐府诗旨的探讨表现为以传统的诗教观念来约束汉乐府,以比兴手法解诗,失于穿凿附会和繁琐考证;在艺术形式上则表现为从后来发展的艺术观念来寻找先验的格律,难免拘于旧说。但汉乐府在诗评界取得了经典范本的地位,叙事诗批评开始形成,著作之丰超过此前历代研究者的总和,呈现出集大成的风貌,荟萃诸家众说,是汉乐府研究的总结期和丰收期。  相似文献   

20.
元明两代是辞赋史的复古时期,元代提出了“祖骚宗汉”的赋学宗尚,明代以“唐无赋”的提法最为人所熟知。但二者复古的内涵却是有差别的,“祖骚宗汉”确定了以楚骚、汉赋为典范的赋学观念,而“唐无赋”则在“祖骚宗汉”的基础上,把六朝骈赋也纳入宗尚的范围,扩大了复古的内涵。从创作实际来说,元赋除祖骚宗汉之外,由于文学的延续性以及赋家文儒相兼的身份的影响,还有一部分承袭宋朝文赋的作品,成为浦铣“宋、元赋好着议论”的重要依据。明赋则除祖骚宗汉之外,万历以后拟六朝骈赋增多,甚至超过骚体赋,这与当时“文选学”的复兴有一定关系,故“明人赋专尚模范《文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