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墨西哥人口向中等城市迁移近20年来,墨西哥国内的人口迁移在数量、规模、方向和方式等方面都出现了深刻的变化。比如,洲际间的人口迁移明显增加。1950年,只有350万人居住在不是其出生地的州内,而到了1970年,这一数字增加到750万人,1990年则达到...  相似文献   

2.
本区范围指乌鞘岭以东、六盘山以西、渭河秦岭以北共二十多个县市。现在,这里是一个自然灾害多、水土流失严重、人民生活困难的地方,每年要由国家供应上亿斤粮食和其他物资,成为甘肃一个“包袱”。这种状况是如何形成的?怎样才能改变?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根据我们的调查和了解:人口增加过快加之土地利用不当以致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环境恶化是问题的根源。境内除少数海拔3000米左右之山地外,概为波状起伏,切割剧烈之黄土梁、卯、沟、壑,徒县高原之名,实则原已无存。地面为结构松散之黄土,易溶于水。气候方面共同特征为降水量少,且分配不均,夏秋多暴雨。易引起土壤侵蚀和发生严重的水、肥、土的流失。  相似文献   

3.
以定西为主的甘肃中部地区十八个贫困县,是我国十二大贫困区之一。人口的严重失控,带来了一系列经济和环境问题,严重阻碍着当地社会的进步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失控 1949~1986年,甘肃中部地区的人口由266.85万人增长到583.87万人,37年猛增118.8%。其中,自1952年到1983年即增长101.1%,而同期全省增长了86.67%,全国增长83.52%。因此,甘肃中部人口的失控则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4.
1990-2000年甘肃主要民族人口重心迁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口重心模型,以第4、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库为基础,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着重对甘肃省主要民族1990~2000年人口重心迁移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的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高荣 《西北人口》2003,(2):11-13
史书中关于汉唐时期河西走廊人口以西汉最盛、唐代次之、西晋最少的记载是错误的。十六国时期的河西人口已大大超过汉之盛时。但是,在此一百多年间,河西人口既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稳定增长的。前凉时期,由于中原人口的大量迁入和统治者的大力经营,河西人口出现了大幅度增长的势头;在此以后,先是后凉的残暴统治,接着是各霸主间的互相攻伐,使河西社会动荡不安,人口死亡、流失严重,许多人被迁出河西,河西人口出现了停滞和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建立一种引入迁移人口的人口预测模型,该模型将根据年龄别净迁移率测算出各年龄段分性别的净迁移人口,并将模型划分为零岁人口预测模型和非零岁人口预测模型分别进行预测。根据此模型可预测人口总数、各年龄段人口总数、劳动人口总数、老少比变动情况及各年龄段女性人口数等指标。  相似文献   

7.
据考古发掘表明,甘肃境内很早就有原始人群的存在。早在旧石器时期的中、晚期,陇东和河两一带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进入新石器后,甘肃境内其他地方都有人类活动的遗迹。四、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著名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约三千年前,周朝的祖先在本省陇东的泾河和中部的渭河流域开发了我国最早的农业,成为黄河流域灿烂文化的开端。汉唐以来,中央政权都很重视对甘肃的开发.在汉武帝的屯田、移民等措施下,河西一带的农业与防务都进一步得到加强。到西汉后期,河西四郡的人口已达二十余万。盛唐时期,甘肃更成为中西文化交流,贸易来往的通道。“丝绸之路”经本省通往西域。货运塞途,信使络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隋后,历经宋、元、明诸朝代,国都东迁,经济中心东移,人口发展也  相似文献   

8.
国际迁移属于人口移动的范畴,是人口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我国人口的国际迁移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迁移行为的构成因素本身,也是极为复杂的。本文试就福建省人口的国际迁移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福建人口国际迁移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移居海外历史的上限问题,学术界尚无定论。多数学者以为,最早出国的史实,可追溯到秦朝。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曾派方士徐市率领数千人航海,寻找长生药,结果,长生药没得到,连徐市本人也流居“平源广泽”而未归①。据考,“平源广泽”即为今之日本或菲律宾。又据菲律宾史记载,秦时已有中国人抵菲②。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人口迁移规模的增强是中国经济改革以来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以是否有户口伴随为根据,迁移人口被分为两大类。有户口伴随的为永久性迁移,没有户口伴随的为流动性迁移。永久性迁移需要公安部门的批准,并且办理户口迁移手续,而流动性迁移则是人走户口留,无需公...  相似文献   

10.
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汕头港出现以前,澄海县的古樟林港是粤东主要的口岸,樟林是潮汕地区最早形成的一个侨乡。近代史上大量的乡民移居国外,对迁出地的社会经济、人口等诸方面均发生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建国后澄海县人口发展的若干特点中,探索国际迁移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迁移流动人口在空间上表现出了不同特征,山东省处于中国的东部沿海,而且是一个人口大省,在人口的迁移流动上表现出了自己特有的方式。本文主要是以“五普”数据为资料,对山东省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分布、构成、迁移决策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目前山东省人口迁移特征作了近一步的社会背景分析。  相似文献   

12.
甘肃人口增长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是一个地处内陆的边远省份,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改革开放以来,自身有了很大发展,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省区相比,差距却不断扩大。与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的状况相对应,人口增长却是全国较高的省份之一。本文分析甘肃省人口增长的阶段性和与全国相比所显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正> 在现代化工农业建设过程中,甘肃省如何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开辟新的门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加速建设步伐,是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中一个特别重要的课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讲一点设想。一就经济条件来说,解放前的甘肃省是半封闭式的封建自然经济。全省8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农业(包括林、牧、渔业)部门,从事工业(包括手工业)的人口只占总人口8%左右,从事商业、交通运输  相似文献   

14.
迁移人口的婚姻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迁移人口作为迁移过程的主体和迁移行为的具体承担者,他们的迁移行为必然会对他(她)现实的或未来的婚姻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人口迁移与婚姻:理论说明迁移人口指的是时间序列中发生迁移行为的人的总和。在这里,迁移人口具体包括永久性移民和暂住人口。其中前者又分为带户口以改变定居点的迁移者和没带户口但事实上移居一年以上的迁移者,后者是指在本户居住一天以上一年以下者。从迁移人口的婚姻角度出发,所有15岁以上的迁移者都处于婚姻的某一状态:未婚或已婚。因此,就婚姻状态而言,一定年龄的迁移人口又可划分为未婚移民和已婚移民两种。1.迁移行为与婚姻迁移是一种社会行为,而婚姻是一种制度。这两者自古以来就普遍存在。因此,无论个人如何迁移或迁移何处,他(她)们迟早会与作为一种制度的婚姻生活发生联系。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农村人口因婚姻向心迁移的问题,近几年比较突出,人数逐年增加。在农村人口迁移变动的诸因素中,婚姻迁移占很大比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郊区人口向心迁移流动的状况。这个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另一方面,又对不同地区农村人口的总量、增长速度、分布状况、男女性别比、出生率等产生直接影响。为了加深对这个问题的了解,我们调查了北京郊区一些公社的婚姻迁移情况,就此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6.
人口迁移是人口变动的一种形式。在迁移人口中,一般是男性多于女性,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也有女性多于男性的现象。本文试图探索在迁移人口中的性别比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西亚人口的分布表现出两个最基本的特点:一方面,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另一方面,游牧半游牧、定居农业和城镇聚落三种形式并存。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西亚人口的分布状况、聚落形式及其相互组合状况都有所改变,但是这两个基本特点依然存在,而且还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小农安土重迁、世不改业,农村人口的社会构成长期凝固不变.这种情况在明清时代特别是明嘉靖万历以来有一定的突破,在福建等地出现了人口流动的一种新的社会动向,它有别于战乱、迫迁等政治性的强制迁移,被称为经济性的人口迁移.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涉及到中国人口国际迁移问题的研究,多见于与华侨问题有关的诸多论著篇章中,其研究的角度,亦多侧重于史学和社会学方面。本文试从人口学的角度,对中国人口国际迁移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一、海外华侨与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海外华侨中的相当一部分,直接是中国人口国际迁移的结果,而且是构成“永久性迁移”的主要部分。华侨、华人和华裔的粗略划分,概指是否拥有中国国籍的海外中国人的不同归属。华侨一般指直接由中国迁出并保持中国国籍的迁移者,华人则指巳加入  相似文献   

20.
自然环境在人口迁移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研究人口环境迁移不仅是对人口迁移理论与应用研究视角的拓展,也是切合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和发展方向.本文在梳理有关人口环境迁移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简述了有关人口环境迁移研究的发展阶段,重点论述了"环境迁移的简单模型""、环境变化类型驱动迁移模型"、"多要素驱动迁移概念模型"、"人口环境迁移倾向效应模型"等有关环境迁移研究的四种分析框架.针对目前有关人口环境迁移研究的现状,展望了今后人口环境迁移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指出在理论与方法层面更应注重定量的研究方法和跨学科的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