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为人类谋求解放的理论其形成同共产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是同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理解直接影响着他的哲学的发展和表述 ,而他的哲学观点又成为论证和进一步阐发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论依据。正是在这种哲学与共产主义密不可分的联系中 ,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 ,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从历史观的高度科学地阐明了共产主义是与历史发展相一致的变革现实的运动 ,只有实践唯物主义才能达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面临生态危机寻求解决方案的时候,生态理论领域展开了马克思是否具有生态学思想、马克思是否主张人类中心主义等相关问题的争论,这表明了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呼唤,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是离不开马克思的思想。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哲学立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学思想。实践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是生态自然观,主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人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人道主义相统一。实践唯物主义的目标是要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加以控制,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和解。共产主义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庞飞 《唐都学刊》2001,17(4):38-40
当代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研究必须注重它的实践唯物主义特征,这主要基于两个层次的理由其一,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这是人学研究兴起的深层动因;其二,实践唯物主义与人学的研究领域有着共同的支点,即现实活动中的人。现实活动中的人是人学研究的中心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实践唯物主义品格的主要体现之处。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我国哲学界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规定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因为实践唯物主义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点。但是,如何理解实践唯物主义本身的含义,对象及功能等问题上,理论界还有各种不同的观点。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有些学者按照马克思本人的提法,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唯物主义。我们认为,这种理解不但切近马克思哲学的特质,而且也切近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性质。什么是实践唯物主义?为什么实践唯物主义更切近马克思哲学体系的性质?这是首先必须探究的问题。《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集中而鲜明地显示了马克思哲学的特质。马克思对于费尔巴哈的评论,同时也是对于自己的实践唯物主义的论述。在这些论著中,马克思提出了一系列实践唯物主义的思想,我们认为其中最有决定意义的是这样几个观点:第一,不能…  相似文献   

6.
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对自己哲学的一种概括。实践论和唯物论的统一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哲学的重要标志。实践唯物主义从根本上克服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但它并没有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因此 ,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只有这样理解 ,才能全面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吴宏政 《学习与探索》2006,3(1):117-119
实践唯物主义在“拒斥形而上学”的同时,排除了马克思哲学所特有的对人的“超验性生存”的关照,因而具有非合理性。从整个现代性开启的生存论境遇出发,马克思哲学应该被理解为直接性生存与超验性生存相统一的“历史生存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哲学功能的历史变革中重新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内涵,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单晶核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而从实践唯物主义到实践人类学,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活动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轨迹。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功能是有机整合着抽象描述功能与思维规范功能在内的价值性功能,即具体表现为批判性评价、创造性建构和指导历史活动的实践改造功能,哲学功能的转换归根到底取决于哲学的结构及其合理化。从感觉的社会性到实践的社会结构,标志着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日臻成熟,而作为实践主体与实践对象的中介体系,社会关系体系的具体结构成为马克思日后研究的焦点。由此,导致实践基础上的哲学人类学革命,而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为实践人类学的研究方向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何萍 《求是学刊》2007,34(3):25-31
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哲学传统,这种文化哲学传统是对维科文化哲学的批判继承。在继承方面,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采取了文化哲学的范式,把实践看作是人的自我创造活动,从人的文化性和生物性的统一上说明人的文化创造是如何可能的,把人的历史创造、人的发展看作是不断克服自身的自然性而走向文化性的过程;在批判方面,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以工业阐发人的理性,并以此作为人的文化创造的感性基础,把近代哲学的抽象的理性改造为人的现实的批判的活动,从而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哲学品格。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从“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这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品格中发展出马克思主义的工业文化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10.
于冰 《学术交流》2015,(2):224-225
2015年1月8-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哲学研究杂志社、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哈尔滨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承办的当代中国学术语境中的实践唯物主义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黑龙江大学等4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主要围绕如下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1.
“实践唯物主义”概念的由来及其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杨耕1.“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为表达自己哲学的本质特征,以区别于其它一切形态的哲学所使用的概念。就其本质而言,“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概念初步形成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神圣家族》和《关...  相似文献   

12.
狭义认识论和广义认识论在对主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认识目的以及认识形式的理解上都有着重要的分歧,因此,循着广义认识论的路径,使认识论的研究综合化、多元化,从总体上考察人类认识活动,把真善美统一起来,便成了现代认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之所以如此,是由于真善美反映着人类认识世界的不同层次关系,因而三者的统一才是人类追求的理想认识境界。人类确实具有达到真善美统一的客观基础,这就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3.
14.
朱泓 《学术交流》2001,1(2):10-13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而邓小平在新时代领导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路线,并把这条"实践唯物主义"发挥到更高阶段.正是这种世界观的指导,才使中国的改革开放走上了一条正确轨道.  相似文献   

15.
最近十余年来,围绕着技术和自然科学的思想动向出现的显著特征是反科学主义的各种思潮的抬头和蔓延.日本的反科学论者的思想是深受国际上  相似文献   

16.
17.
我们已经站在了对世纪的门坎前。展望新世纪,思索哲学新走向、建构新视界,我认为,应当突出“三性”:其一,时代性,即应当深刻而准确地把握当代全球发展变化的主脉;其二,全球性,应当在与当代西方哲学、特别是后现代哲学展开更深人的对话中,加以超越与扬弃;其三,民族性,新世纪中国哲学应当立足于民族文化及当代中国实践的土壤,具有民族特色与世界水平。为此,应当在融会中(中国传统哲学)、西(当代西方哲学)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重建哲学视界。这一视界或范式,当为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一、新全球化时代:对世纪哲学…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莎评流派中,文化唯物主义莎评以其显著的政治特色卓尔不群,这种批评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色,但其深受马克思主义批评思想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莎评家阿尼克斯特的莎评与文化唯物主义莎评有着密切的关系。阿尼克斯特的莎评把莎士比亚的创作置于文艺复兴时代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背景中进行考察,在他看来,莎士比亚戏剧中各种矛盾的冲突正是阶级斗争形象而深刻的反映,而且莎剧中包含着深刻的人文主义思想。文化唯物主义莎评在批评方法、批评思想上都继承和发展了阿尼克斯特的莎评,是当代意义的马克思主义莎评。  相似文献   

19.
论地方立法的真善美及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善美是地方立法追求的最高境界.求真在于实现地方立法的科学性,它要求实现由经验立法向科学立法转变,强化调查研究的制度设计和程序安排,并将调查研究贯穿于立法的全过程.求善在于实现地方立法的公正性,包括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而立法程序的公正性务求公开、透明与公众的参与.地方立法之美是在真与善的基础上呈现给人们的形式的美感性,包括文本的结构美与语言美,前者以精细为美,后者以精确为美.  相似文献   

20.
早在一九二○年一月,茅盾就提出:“最新的不就是最美的、最好的。凡是一个新,都是带着时代的色彩,适应于某时代的,在某时代便是新;唯独‘美’‘好’不然。‘美’‘好’是真实。真实的价值不因时代而改变”。在这里,茅盾提出了真善美的思想以及三者间的相互联系,认为只有“真”,“美”与“善”才有生命、有价值,不为时代所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