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往的语文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端,该文提倡“多元有界”的阅读教学观。学生的语文素质是实现“多元”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实现“有界”的决定因素;“平等对话”是实现“多元有界”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每个老师都离不开与学生言语对话,但是我们却不能保证自己是在百分之百“真诚”地与学生对话!也许我们每个老师都知道对话需要“平等”,可谁又知道这种对话是不是一个口头上的“平等”?课堂上我们之间的对话是否能为教学服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也日益重要。对话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与情感,而不流于形式,这些更应该成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的重点。学生其实并不是“一无所有”,更不是一张“白纸”,我们不能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我们和学生的教学对话并非是给予学生的单向“恩赐”,而是课堂交流的需要。我们要认识到课堂乃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空间,而“平等、有效”则是“发展”的前提。只有这样,师生才能获取真正意义的教学对话,才会获得新课程所倡导的师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为扭转重复、模仿他人(教材编者、教参、教师)的阅读教学状况,摆脱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提倡把教学看成是师生分享彼此的观念和人生体验的过程,是学生在平等与合作的平台上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方式建构知识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师生关系应该是特殊的教育性对话关系 ,这是一种在平等与真诚的前提下师生双方相互之间的心灵沟通 ,它的主要特征体现为师生的交互性、问题的探索性、发展的方向性与过程的愉悦性  相似文献   

5.
从现代解释学与接受美学理论出发,试图探究一种新的平等对话型的阅读感知理念,由此阐述了对话型阅读感知活动的美学基础、平等的对话关系、创造性的对话方式.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不可能也无权再按自己的要求来对所有学生进行“格式化”。映人教师眼中的心中的,应该是一个个与之平等生存的形形色色而又独一无二的“人”。在新课程中,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不断地生成对话中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话语与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后现代思想家依据“本体论的平等”观念 ,反对中心主义 ,推崇对话 ,对传统的教师角色及其师生关系作了反思和批判 ,肯定了后现代社会教师的作用 ,确立了后现代社会以平等对话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 ,代表了后现代主义的基本观点 ,对于构建我国大学师生关系很有启迪。  相似文献   

8.
文化对话是在文化发展的既定格局中展开的。文化发展状态的不同,导致文化对话的强势弱势关系结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种全球性知识———同情性的全球性知识与领导性的全球性知识。改变这种不平等的文化对话状态,依赖于多方面条件的改变、人类长期的努力。惟有如此,建立在文化间平等对话基础上的全球性知识体系才可能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采用“和而不同”的平等对话原则,立足于中国古代诗学观念,并展开中西方诗学观念之间的互识、互释、互补与互证,从而恢复和释放中国古代诗学理论潜在的生机和活力,实现其现代化转化,最终从中提升出具有世界意义、现代意义的诗学理论话语。由此钱氏构筑了自己深刻透辟的比较诗学观。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的语境中,中国新世纪的学理论建设需要对话,更需要建构,也只有有效的建构,才能使对话平等地进行。建构丰重于:理论基础的选择;二、范畴的确立和体系的,同时,建构中还应破除“唯我独尊”的传统心理与反对“欧洲中心主义”,应有更宽广的胸怀。  相似文献   

11.
和而不同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经验。在香港,孔教、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六大宗教长期以来和而不同,平等对话,沟通交流,和谐共处,为人类处理复杂难缠的宗教冲突问题树立了榜样,为香港的和平稳定及实现一国两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对话与建构:关于文学理论的全球化语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的语境中,中国新世纪的文学理论建设既需要对话,更需要建构。也只有有效的建构,才能使对话平等地进行。建构应着重于:一、理论基础的选择;二、范畴的确立和体系的探索。同时,建构中还应破除“唯我独尊”的传统心理与反对“欧洲中心主义”,应有更宽广的胸怀。  相似文献   

13.
主体性与平等原则是文化交流的规律,这已被历史和现实所证明。东西方文化发展造就了不同的人权观。作为思想文化的一部分,东西方人权观之间的交流必须建立在自主选择和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的中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但必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就必须与中国传统哲学进行平等对话.认为,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价值和思维方法上的一致性与互补性,完全能够实现二者的平等对话,进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运用“对话互动”方式改革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通过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使师生就某一主题进行平等、自由、广泛而深入的对话交流,在充分体验、自主选择基础上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这是知识性德育课程和实践性德育课程的最佳结合方式之一,对于增强德育实效性、针对性和吸引性、感染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统语文教学是“独白”式教育,它忠诚于学科,却背弃了学生;进行着表演,却没有了观众;体现了权利,却忘记了民主:追求着效率,却忘记了意义。针对这种弊端,依据教育交往理论.新课标精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教学其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它也是师生与文本的一种相互作用的对话。这种互动对话作为阅读教学的新形态.既昭示着民主和平等,也张扬着个性和人性,更凸显着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对话”固然可以理解为无声的心智交流。然而,必须注意的是,这种“对话”在课堂教学中大量地体现为师生间的“言语对话”。由于理解上的种种失误.在具体的实践中.师生间的课堂言语对话还存在着不少有待于纠正的偏差。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当今中国所处的时代方位,放眼当代世界发展大势,是一种全球治理新理念,是为人类文明发展提出的新方案。这一方案的内核与特质是“对话协商”,即遵循“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的对话协商理念,建设“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对话协商伙伴关系,建立“以对话解争端、以协商化分歧”的对话协商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他正处在成为一个人的过程中,而我也可能会束缚于他的过去或我的过去,正在“对话”的究竟是哪两个人?假如在我与他的对话中,我把他当作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一个无知的学生、一个具有神经质人格的人或一个精神变态者来对待,那么在两人的关系中,我的这些概念中的每一个都会限制我成为可能的那个人。耶路撒冷大学的存在主义哲学家马丁·布伯有一句格言:“肯定别人!”这句话在我看来特别意味深长。他说:“肯定意味着……接纳另一个人的全部人格……确认他,理解他,尊重他……促其变化……我在内心确认他,那么在他内心,关于这种人格……现在就能得到完善,能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师生关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传统的"师道尊严"以及以"教师为本位"的师生关系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取而代之的是民主的师生关系。而这样的民主概念有其教育领域中独特的内涵,只有真正认识到其本质,才能在实践生活中找到正确的途径实现师生间的民主。对话式的合作关系注重的就是交流双方的平等,互相尊重。师生之间实现了对话合作,民主的师生关系也就会生成。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中,强调师生交流,平等对话,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师生平等交流,可以实现师生互动互创,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实现师生的互动互创,则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