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经历了显赫一时的固始汗时代之后,雄据青藏高原的和硕特蒙古便开始走向下坡路。从1654年固始汗在拉萨殁世至1723年罗卜藏丹津叛乱前夕,这近七十年的时间,正是青海和硕特蒙古由盛向衰的转变时期。本文就所能接触到的史料,对和硕特蒙古这一盛衰转变的过程作一些粗浅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和硕特蒙古统治西藏期间,由于自身实力和格鲁派势力的消长变化以及外部势力的介入,其与格鲁派的关系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状态,双方在西藏政局中的主导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从本质上说,和硕特蒙古在西藏的统治过程,就是其与格鲁派上层在西藏最高统治权问题上的较量过程。  相似文献   

3.
统一青藏高原的固始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固始汗(1582——1654),又译作顾实汗,是卫拉特(一作厄鲁特)蒙古四部(即吐尔伯特部、杜尔扈特部、绰罗斯部即准噶尔部、和硕特部)中的和硕特部首领,原驻牧于今新疆天山北麓,因受准噶尔部的排斥,方将部众迁徙至天山南麓。他本名叫图鲁拜琥(蒙古语,天资聪颖之意),十余岁时,就以勇武著名。俟后因其和解喀尔喀与卫拉特两蒙古部之间的争执,东科尔呼图克图及喀尔喀汗王俩人共同赠他以“大国师”称号,故叫固始汗(“固始”者即“国师”的转音)。其父名日哈尼诺颜洪果尔(成吉思汗弟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蒙古史学界对“土默特”名称的来历颇有争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秃马惕说和秃别干说。历史上,居住于贝加尔湖畔的秃马惕以及其他一些豁里部落曾经南迁,一部分秃马惕人把他们的部落名称带到漠南,经过语音变迁形成了“土默特”这个名称。对于这一过程,布里亚特、巴尔虎等贝加尔湖周边部族还保留着朦胧的记忆。北元时期,“土默特”逐渐发展成为蒙古右翼三万户之一———此后土默特万户的名称被继续沿用为东西土默特旗的名称直至今日。  相似文献   

5.
<正> 清雍正元(1723)年,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罗卜藏丹津为了割据青藏高原,实现其“恢复先人霸业”的政治野心,遣使与准噶尔策妄阿喇布坦约期作乱。这一事件成为青海历史的一次重大转折点;其结果使清王朝加强了对青海地区的统治,亦为清朝进一步经营西藏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由成吉思汗之弟哈撒儿后裔统治的蒙古和硕特部是四卫拉特之一。1637年该部的一支在顾实汗的率领下,由今新疆地区迁至青海,继而统一青藏高原,建立了和硕特汗廷。1717年和硕特汗廷被准噶尔所灭,1725年青海和硕特部被清朝划分为二十余扎萨克旗。和硕特汗廷统治青藏地区长达八十多年,时间上与清崇德、顺治、康熙三朝相当,在清初历史上曾起过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就和硕特汗廷建立和巩固的历史过程,作进一步的考述。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是我国西北厄鲁特蒙古族的一部,是明代瓦刺之后,在清代,厄鲁特也称“卫拉特”或“额鲁特”,是一个“逐水草,无城廓(1)”的游牧民族。明末清初,厄鲁特蒙古分为绰罗斯特即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和土尔扈特四大部,游牧于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厄鲁特四部“虽各有牧地,而皆  相似文献   

8.
青海河南蒙古盟旗制度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丽曼 《青海社会科学》2009,(1):152-155,111
1723年和硕特部亲王罗卜藏丹津反清失败后,清朝把青海蒙古收为内藩,设立盟旗制度,河南蒙古被划分为四旗,这一制度的建立对河南蒙古族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清代青海的盟旗制度与蒙古族社会的衰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雍正初年和硕特部贵族罗卜藏丹津反清失败后 ,青海厄鲁特蒙古被纳入了清王朝盟旗制度的统治体系 ,这一制度随之也成为清代青海地方行政制度的重要组成之一。尽管人们对于青海盟旗制度的基本内容有所了解 ,但对其中不少问题的认识上还存在有偏差 ,同时考察盟旗制度下青海蒙古族历史 ,呈出在我们面前的全然是一幅社会衰败的景象。对此进行学术上的探讨和反思 ,可以为我们提供许多有价值的历史启示。一、有关旗的建置和会盟的几个问题青海厄鲁特蒙古各札萨克旗是在平息和硕特亲王罗卜藏丹津反清活动后 ,根据年羹尧《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中“请…  相似文献   

10.
西套阿拉善蒙古族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套之名,由其位于河套之西而来。“贺兰山厄鲁特者,俗称阿拉山蒙古也,阿拉山即贺兰山亦名阿兰善山,皆语音之转,地在河套以西。”(《圣武记》卷三) 西套蒙古族,原属新疆乌鲁木齐的和硕特和青海和硕特部落。“游牧河西套,称西套厄鲁特。” 西套额鲁特,其“始视为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七传至阿克萨噶勒泰”(《清史稿》藩部五)。元时为斡亦刺,后发展为明代瓦刺,清代的厄鲁特或卫拉特。明末,瓦刺分四大部:和硕特部,准噶尔部、杜尔伯特和土尔扈特部,“号四卫拉特,统称额鲁特”(《西域图志》卷首一)。四部之间虽“分牧而据”“部自为长”,却“以伊犁为会宗地”结成松散的部落联盟,设有盟主,以调解四大部之间的纠纷。从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中期,担任盟主的是和硕特部首领拜巴噶斯。 十七世纪初期,游牧于伊犁地区的准噶尔部逐渐强大起来,不断向邻近部落发动掠夺战争,迫使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率领五万余帐,离开塔尔巴哈台,于1630年左右逐步移  相似文献   

11.
倒淌河蒙古村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倒淌河镇北部。海南州的蒙古族主要分布在该村境内。关于倒淌河蒙古村蒙古族族源,以往研究因缺乏运用多语种史料、忽略蒙古族历史的"游牧特征"和田野工作等缘故,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漏。本文基于汉、蒙古、藏等多语种史料的佐证和田野工作,对倒淌河蒙古村蒙古族族源进行了详细阐述。认为倒淌河蒙古村蒙古族主要由三个不同札萨克旗人组成,分别为和硕特南右翼末旗的"居里盖蒙古"、土尔扈特西旗的"托里合蒙古"、和硕特西右翼中旗的"台吉乃尔蒙古"。其中,"居里盖蒙古"和"托里合蒙古"为该村原住民,人口占多数";台吉乃尔蒙古"后来入居,人口占少数。  相似文献   

12.
甘肃蒙古族主要居住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部分散居于离肃北较近的张液、山丹、玉门、安西等地。肃北面积有七万二千多平方公里,是离海平面四千多米高的雪山高原地带,山顶上长年白雪皑皑,气候极为寒冷,故西北各族人民称甘肃蒙古族为甘肃雪山蒙古人。 甘肃雪山蒙古人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新疆四个卫拉特部中的和硕特部和土尔扈特部之后裔。和硕特部即十三世纪时的哈布图哈萨尔(成吉思汗之弟)的后裔,姓博尔挤古特,根据《青海地方史略》,其世袭如下;哈布图哈萨尔——乌鲁克特木尔——博罗特布占——博  相似文献   

13.
有关世界历史研究,尤其是东方历史研究中蒙古学研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蒙古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对“蒙古”这一名词起源的研究和解释也引起了一些蒙古学学者的注意。他们对“蒙古”一词的由来和词义,在自己的著作里和专题论文中大胆地提出了各自的具有价值的看法和解释。但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只有在下面这一点上蒙古学学者们没有异议,即“蒙古”(МОНГОЛ)这一词绝不是外来语。而是蒙古语固有的词。  相似文献   

14.
固始汗应格鲁派领袖之请,于1641年底出兵西藏,消灭第悉藏巴政权。从此,西藏地方开始在和硕特汗王的直接统治之下。随着固始汗的病逝,由于种种原因,和硕特汗王对西藏的统治权逐渐转移到格鲁派领袖身上。和硕特部最后一位汗王———拉藏汗尽管在1705年重新夺回西藏统治大权,但由于其举措失当,最终导致1717年在与准噶尔部的战争中兵败被杀。拉藏汗的被杀,标志着和硕特蒙古对西藏75年统治的结束。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元代历史上蒙古族一种古老的宴飨——诈马宴,成为中外蒙古学学者争相研究的问题之一,他们皆以此为题,撰述过长篇大作,但他们对蒙古诈马宴的论述,以我之管见,很少是对的。 对蒙古诈马宴的错误解释,源出于元末文人,这里首推周伯琦和杨允孚等之讹误。今中外学者考证蒙古诈马宴所引证的史料,《辞源》等解释“诈马”的依据,多出于他们的诗作。到清代以后,以博学自命,治蒙古有方的乾隆皇帝,把蒙古人的赛马习俗说成“诈马”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蒙古历史发展中,出现过“四卫拉特”这样一个名称。关于它的起源和意义,中外学者有各种不同的解释,至今没有一致的结论。本文拟就此试作探讨。(一) 有相当部分的俄国(包括苏联)学者认为,“卫拉特”一词中含有蒙古语“卫拉”——亲近的意思,因此应该把它理解为“亲近的人”或“同盟者”,它跟另一个含  相似文献   

17.
<正> 蒙古族在青海的历史悠久,但笃信藏传佛教格鲁派,“实始于俺答”。明万历六年(1578),第三世达赖索南嘉措应俺答之请曾来青海传教。万历十年(1582),三世达赖应请去内蒙参加俺答葬仪再来青海,并在今海南、海东、海北地区活动两年。三世达赖的青海之行,使格鲁派冲破民族界限,迅速传播到蒙古族中。后来,格鲁派上层认定俺答曾孙云丹嘉措为四世达赖,更使“宗喀巴的宗教在蒙古之国显扬得如太阳一般”。十七世纪初,格鲁派在西藏受到藏巴汗政权的威胁,求援于顾实汗。从此,和硕特蒙古与格鲁派结成联盟,顾  相似文献   

18.
阿勒泰乌梁海蒙古社会生活及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林木中百姓乌梁海,汉名异译有兀良哈、兀良罕、兀良孩、温娘改、乌浪汉、五两案、斡朗改等词。关于其词义,有多种解释,有的学者认为是蒙古语“森林中百姓”,有的学者认为是通古斯语“饲养驯鹿的人”之意。笔者在阿勒泰乌梁海聚居区调查时,据当地老人们说,“乌梁海”是蒙古语“乌仁该”之词的转音,“乌仁”是手巧、能干之意,“该”是家伙之意。因为在很久以前,乌梁海蒙古人善于打猎射箭,所以准噶尔蒙古人则称他们“乌仁该”,即“手巧的家伙”。无论哪种解释是正确的,其概念的含义都体现出乌梁海部是一个从事狩猎、驯鹿的部族…  相似文献   

19.
和硕特蒙古从1637年固始汗率部攻占青海开始,到1717年拉藏汗被杀为止,中经四代,统治青康藏高原长达八十年之久。在这八十年间,对藏族社会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宗教文化以及与清王朝的关系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本文拟就喇嘛教格鲁派与和硕特蒙古相互建立关系的根源做一些初步探讨,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我国厄鲁特蒙古的名称、分布及其人口的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民族兴起、发展和变化的一些情况,可从一个侧面来探索厄鲁特蒙古的历史,进而深入研究蒙古史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厄鲁特蒙古,是我国蒙古族古老的一个支系,是蒙古族的组成部分。元代称它为“斡亦剌”,明代称它为“瓦剌”,清代称它为“额鲁特”或“厄鲁特”。元朝灭亡后,蒙古诸部从中原地区退居到大漠南北,称“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