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胡仁·乌力格尔在东部蒙古地区产生并广泛传唱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但是 ,学者们对它的研究只有 80年的历史。最早着手研究胡仁·乌力格尔的是国外学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蒙古国的学者们 ,前苏联、德国、匈牙利、英国、日本国学者也很注重胡仁·乌力格尔研究 ,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每个国家的历史都有一些在数十年中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1867—1868年著名的明治维新就属于日本史上有争议的论题。明治维新成了日本近代史的决定因素。一百多年前的事件继续引起各专业学者们的注意,但日本的历史文献至今对其性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日本历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个阶段。本文专门探讨日本史学在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发展的这一时期,当时围绕着对日本资本主义形成过程和明治维新历史的研究形成了马  相似文献   

3.
去年冬,复旦大学文博学院四位学者应邀赴日本茨城大学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是我校与茨大缔结学术交流协定后的首次学术盛会。与会者还有南朝鲜学者、日本学者和其他人士,共一百三十余人。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主题是“东亚传统文化与近代化”。讨论的问题比较集中于儒学在日本和东亚其他一些国家的传播;以儒学为中心的传统文化对中国、日本等东亚国家近代化进程的影响这两方面。学者们认为,儒学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都为中国统治者和日本等东亚各国所重视,对这些国家的  相似文献   

4.
从色彩名的由来入手,论述学者们对它们的不同见解,然后从远古时代到现代按照日本历史时代分门别类地阐明不同历史时代色彩的不同特点,发掘隐藏于色彩背后的深厚的民族文化心态和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5.
现代人们所说的"民族"与"民族主义"概念是西方历史发展的产物,在欧洲民族国家建构与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学者们对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也存在着三类不同的认知取向。民族主义思想在近代被引介入中国之后,也产生了"统一历史主体"的作用,其本身在吸收与熔融、继承与改造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了中国化。比较近代中国各社会群体不同类型与内容的民族主义态度与倾向,可以从一个侧面映射近代中国的思想图景,以及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互为建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福泽谕吉(1834——1901),作为日本近代文明开化运动的先驱者和启蒙者之一,其思想对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日本的近现代历史可以既是充满了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历史,其中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对我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在不忘日本军国主义在近现代史上对我国人民造成许多灾难的同时,对日本人民在创造历史活动中的有益的东西应该借鉴。日本从明治维新以来,通过移植、吸取西方文物制度,进而创立起颇具  相似文献   

7.
1983年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系组织召开了第十二次亚非国家历史编纂学和史料学学术报告会。来自莫斯科、巴尔瑙尔、利彼次克、敖德萨、普斯科夫、里加等市的学者们出席了会议。会议分五个组进行:中国史组,日本、朝鲜和蒙古组,南亚、东南亚组,近东组,非洲组。会议共听取了七十二篇报告。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的历史传统里,学者们常以儒家保持名节,学而优则仕自勉.自汉唐至南宋,通过任命或科举选拔优秀知识分子为官已成惯例。但在实行中,由于粥少僧多,流弊丛生,许多学者唯有当教师或过学究生活.  相似文献   

9.
南原繁作为日本著名的政治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在二战后日本处于民主国家转型期的关键时刻,不但给日本国新宪法、新教育法等赋予了全新的思维,还唤起了茫然自失的日本国民创建新民主国家的热情。从思想史的角度梳理南原繁的知性学术思想,从而究明其学术品格,进而感悟其学术思想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意义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一 前不久,有的日本学者在谈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工作时,比较了日中两国学者对于编写文学史的不同态度:木山英雄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喜欢写文学史,因为需要教科书。除了教科书以外,在日本写文学史很少”;丸山升也指出相比之下,日本学者更注意作家作品的评论研究。记得1982年在海口举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二次年会”期间,一位香港学者也跟我谈起过类似的看法,认为文学史只要一部就够了,更需要的是对作家作品  相似文献   

11.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经过这次变革,日本一跃成为亚洲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明治维新的巨大成就曾引起中国维新志士的极大关注和向往。为了把中国引上独立富强之路,他们对于明治维新的经验,进行过大量的宣传和介绍,并力倡实施之。戊戌变法运动的主将康有为,就是一个学习宣传明治维新经验的积极倡导者。戊戌变法前,为了挽救中国的危机,宣传变法。康有为曾写过很多文章,进行过多次演说。这些文章和演说多以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为依据,为中国的维新运动大造舆论。例如,从1888年至1898年的十年间,康有为写过七篇上清帝书,几乎篇篇涉及日本明治维新问题。特别是后来撰写的《明治政变考》,尤为典型。该书记述了日本从明治六年至二十三年推行新政的经过,康有为对“每日本一新政,皆发一义于按语中。凡中国变法之曲折条理,无不借此书发之。”该书在变法运动中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于经济法的产生,学者们往往拘泥于市场失灵与政府缺陷二者矛盾的演化及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其立足点要么是"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要么是"具体的经济法律的出现",都认为当国家开始借助于政府职能通过法律手段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之时经济法就诞生了,然而,这些理论观点忽视了国家干预的不同内涵,在不同的国家,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干预的内涵是不一样的.垄断的产生、大危机的爆发、战后的百废待兴、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流行、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潮的批判为国家干预提供了契机,而国家干预的宏观性则奠定了经济法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试论梭伦改革在雅典城邦形成过程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由于“雅典人国家的产生乃是一般国家形成的一种非常典型的例子”,学者们对雅典国家的形成已经发表过不少文章。这些文章从氏族制度与国家两者作用的相互消长的方面研究了国家起源这一重大理论问题,但从原始公社的瓦解和城邦制度的形成的角度研究问题的还不多。在我看来,国家起源与城邦制度的形成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如果我们把公民公社看成城邦问题的核心,把城邦制度理解为是由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们已经看到整个世界对于有关(蒙古秘史)问题的兴趣正在不断地增长。这种状况从很大程度上应当归结为蒙古和中国的蒙古学者在这个领域中所进行的不懈努力。这些学者们的论著不仅出现在国内外的刊物上,而且还以各种文字加以发表。因此,关于《蒙古秘史》及其相关课题的研究已经不像二十年前由西方和日本有限的专家们所垄断的那样了。有关《蒙古秘史》文本及其内容中的语言、历史、文学和民俗的各种问题均已得到过广泛的讨论,并且出版物数量日益增长,尽管这些出版物的质量在我们看来参差不齐。《蒙古秘史》研究中所提出的语言、…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苏美一些历史学家和军界、政界人物,都声称对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起了决定性作用。美国史学家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是因为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起了决定性作用;苏联学者说“苏联肩负着战争的主要重担,并对反希特勒联盟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甚至日本的当政者们也宣称,日本虽然败给了美国,但未败给中国,。这些论调不符合历史实际,是对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16.
大量的史料记载显示徐福是山东半岛北部临海齐人 ,徐福东渡时途经济州岛之后抵达日本北九州。他所率领的武装农工部队在日本留下了诸多的古迹、传说和信仰 ,并且对日本的历史、经济和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促成了日本国家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漫话     
THEY SAY他们说当前一些学者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歪曲历史,为八国联军侵华特别是日本侵华翻案,针对这种情况,国家要专项立法,对那些为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列强侵华翻案,特别是为日本侵华战争翻案的论者、乃至媒体负责人要以法律  相似文献   

18.
海陵王完颜亮是金朝第四代最高统治者,是女真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改革家。1153年(金贞元元年),他实行了一项重大的改革措施,把金朝的统治中心自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阿城城南白城)南迁燕京(即今北京),改称中都。这一果决的迁都之举,在女真族社会发展的历史上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关于完颜亮迁都这一问题,日本学者田村实造曾专门撰文论说过,然笔者以为尚有再论之必要,故于此试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巴西的历史是在一个巨大的舞台上层开的。它的面积有850多万平方公里,几乎占南美洲的一半,是世界上仅次于苏联、加拿大、中国和美国的第五个面积最大的国家。对这个伟大国家的历史,学者们往往把欧洲人发现这块陆地的时间作为它的历史开端,这是一种欧洲中心论的偏见。  相似文献   

20.
日本国粹主义分子利用日本神话故事制造日本是神国的舆论,由来已久。早在江户幕府统治中后期就出现日本国学家们制造这种舆论。明治维新后,这些国学家们窃据教育文化部门,鼓吹国粹为军国主义造舆论。因此,战后屡次出现篡改侵略战争的历史的事。日本去年上半年又出现日本“保卫日本国民会议”编篡高中日本历史教科书中篡改历史的事件并不是偶然的。日本“保卫日本国民会议”篡改的重点,一是日本神话,二是日本近代史。这就牵涉到怎么看日本神话故事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