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什么叫民族主义?俄国沙皇到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访问,在阅兵式中突然冲出来一个人用枪托狠狠砸了沙皇一下,这就是民族主义。什么叫群情激愤?当北洋水师到日本港口停靠的时候,日本民族强烈要求打沉北洋这几艘军舰,这就叫群情激愤。注意其中的两个实质:沙皇访问日本的时候,日本比俄国弱;北洋水师停靠日本港口的时候,日本比清帝国弱。  相似文献   

2.
史名 《老人天地》2013,(6):22-23
争斗与妥协中诞生的宪法2013年5月3日,日本“宪法日”,日本各界纷纷举行集会,纪念《日本国宪法》诞生66周年。1947年5月,这份日本执行至今的宪法正式生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法西斯失败了,为日本法西斯侵略张目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自然也不能再用了。1945年10月,驻日盟军统帅麦克阿瑟要求日本政府修改日本原宪法。日本币原重喜郎内阁成立了宪法问题调查委员会。  相似文献   

3.
戴旭 《炎黄世界》2013,(6):20-22
近百年前,中国军事战略家蔡锷说,中国要想实现现代化,必须迈过日本这道坎,今天看来,这句话依然没有过时。认识日本、研究日本、了解日本,都是中国人的一种生存必须课。  相似文献   

4.
张峰 《现代妇女》2013,(11):253-253
虽然没有明文规定樱花是日本的国花,但是樱花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在日本,樱花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个文化符号,从花开到花落无不折射出日本人的美学意识和精神世界。本文通过日本的一些经典影视作品中的樱花场景分析樱花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5.
花样别出的公关行动 2008年日本对非洲的外交攻势尤其凌厉,仅采取的“特大”行动就有三项,以至于日本媒体称今年是日本的“非洲年”。第一项行动,1月,日本外相高村正彦访问了坦桑尼亚。  相似文献   

6.
崔士红 《现代妇女》2013,(11):178-179
就职于日本企业是大部分日语学习者的就业倾向,而以往对于日语人才更多注重的是日语专业技能水平的培养,造成日语学习者关于日本企业文化方面的认知相对薄弱,因此出现了日本企业用人难和日语人才稳定难等问题。因此在掌握日语专业技能的同时,充分加深对日本企业文化的理解,则可以更顺畅地融入到工作中,使自身的能力得以充分发挥。本文在参考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在日本留学和工作的切身体验,阐释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以及试谈如何培养日语学习者对日本企业文化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7.
日本是一个长寿的民族,目前平均寿命居世界首位,除了自然环境和其他因素外,追求自然的饮食习惯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本文通过对日本饮食特点的浅析和几个代表性料理的介绍,体现日本饮食文化的许多优点及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8.
陈云 《炎黄世界》2011,(1):52-54
日本为什么会衰落?说到底是:日本没有科技的原动力,没有哲学的灵感,没有道德的“上帝”。这就是目前日本人中“右派”势力嚣张起来,横行霸道,动辄要围攻中国驻日本领事馆的原因。也是更多日本人对中国的崛起,惶惶不可终日,感到恐惧与无奈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李寒秋 《老年人》2008,(6):14-15
2008年5月6日~1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日本进行了为期5天的国事访问。这是时隔10年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日本。胡主席访日期间,受到了日本天皇和日本内阁首相福田康夫的隆重接待。胡主席5天的访日行程,高密度地安排了55场活动,除了与福田康夫首相举行会谈外,还亲切会见了日本前首相、参众两院议长、其他政界要人、日本民间友好人士、普通民众和青少年等。胡主席此次“暖春之旅”,受到日本各界友好人士的热烈欢迎,也受到了世界舆论的赞扬。  相似文献   

10.
赵忆宁 《中外书摘》2007,(12):53-56
往日本生活一段时间,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中日两国经济融合的程度令人难以想象:在日本餐馆就餐,筷子、瓷器很多来自中国,吃生鱼片必备的苏子叶几乎全都来自中国上海的基地,每天有几万吨苏子叶运到日本;中国制造的服装已经占到日本进口市场的16.7%。日本学校、酒店与家庭使用的家具很多来自中国。  相似文献   

11.
做日本人难     
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我们向来隔膜,更何况数十年间,我们和他们都在急速变换中。在新井一二三——一个用中文写作的日本人的笔下,讲述的是一个不传统的日本,旧时风物民俗今日只堪回味,今天做日本人的感受又是如何呢?  相似文献   

12.
“支那”原本是一个普通的佛教音译词,但是随着日本的崛起,“支那”作为日本对中国的称谓,并逐步贬义化,成为近代史上令中华民族感到痛苦和耻辱的代名词。究其原因主要是日本人对东、西方文化认知的改变,并且这种改变导致了日本人对中国心态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从美国文化人类学专家鲁思’本尼迪克特以来,把日本人看作是具有集体。主义特征的一个群体成了一种固定思维。但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长期的经济低迷使这种集体主义特征逐渐消亡,日本社会凝聚力开始走向松动,日本社会从群体社会走向个体社会。  相似文献   

14.
《炎黄世界》2011,(3):74-74
上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的发现强烈刺激了一些日本人,因为在曾经日本统治的伪满洲国,“天赐的良机”与日本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但并非受灾最严重的国家。长期抗震,日本在震后救治方面积累了大量技术人才和宝贵经验,他们的紧急救援与防灾体系相当有效,极大地减少了人员伤亡。本文介绍的相关资料,主要以2004年10月23日日本新泻地震为例,介绍日本的抗震救灾经验,以作为汶川地震救灾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日本历史上长期受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男尊女卑的观念尤为严重。妇女一直是受奴役、被压迫的对象,社会地位低下,没有任何政治权力可言。战后,日本妇女获得参政权后,利用法律赋予她们的权利,积极参政。如今,日本妇女的政治地位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们的身影活跃在立法、司法、行政等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已成为日本政界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之一。在众多参政妇女中,福岛瑞穗堪称日本妇女参政史上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千年一遇”的九级强震突袭日本,熟悉的惨烈之外,日本普通民众面对大灾时的冷静从容对我们而言略显陌生。处“震”不惊,秩序井然甚至比地震本身更令人震撼。其实,日本人表现出来的“国民秩序”,都可以从日本民族的性格、从公共教育、从内心深处找到原因。  相似文献   

18.
余玮 《中外书摘》2011,(9):19-20
1977年,原任外交部副部长、驻越南大使的资深外交家符浩被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为中国驻日本大使。其时,执政日本的福田内阁欲重开谈判却受到日本国内多方阻挠,尤其首相福田对于缔约的态度尚不很明朗。福田系日本社会中的右派,有为军国主义效劳的历史,反共思想根深蒂固。在这种情形之下,符浩被派出使东瀛,确实是身负重望。  相似文献   

19.
月月 《老人天地》2010,(5):37-37
我国人均寿命73岁,而日本却是85岁。众所周知.日本人在二战后有着严重的不良饮食习惯和高压的生活节奏,所以很多人断定这些日本人将活不过65岁!那么,是什么让日本成为“世界第一长寿国”?  相似文献   

20.
在周恩来领导下阎宝航开展秘密情报工作 1939年欧战爆发后,英美等国由于惧怕日本配合希特勒德国在东方向他们发动进攻,阴谋制造了“远东慕尼黑”,逼迫国民党政府向日本侵略者屈服,企图牺牲中国,以换取日本同他们妥协。在日本的诱降和英美的劝降之下,蒋介石更加动摇,投降危险急剧上升。一天夜里,在李克农相约之下,阎宝航来到了曾家岩50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