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利益相关者行为对企业研究开发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企业对负债资本的依赖度越高,经营者为达到目标利润可能采取降低研究开发投资行为的可能性越高;在所有者资本占支配地位的企业,为实现目标利润而削减研究开发投资的可能性降低;近年来,我国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研究开发投资减少的抑制作用呈现出减弱趋势;研发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是促进我国企业研发投资的最直接因素,说明我国企业还缺少研究开发投资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2.
以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制度环境对研发投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金融市场化进程显著正向调节研发投资与企业绩效关系;地方政府干预对研发投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呈倒“U”型关系。因此,加快金融市场化改革和适度的政府干预有利于研发投资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0—2019年中国A股1 732家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建立债股比指标用于衡量企业的融资结构。基于Pr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发现,融资结构与企业是否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显著负相关,即企业融资结构越偏向股权融资,越能促进海外直接投资行为的发生。企业融资结构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这种反向变动关系不因企业所有制不同而有所改变。同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发现企业融资结构能通过创新研发影响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完善外源融资结构,有利于企业创新及对外直接投资,提高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起企业产品创新的利润最大化模型,可以发现企业产品创新的研发投资所需满足的最低效率条件,即研发投资增加的单位产品收益必须大于研发投资的边际成本和分摊的研发固定成本之和,并可以得到由企业研发效率、研发边际收益等因素决定的最优研发投资规模、预期销售规模和利润规模。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企业产品改进型创新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小于新产品创新的市场风险,企业产品改进型创新可以达到更大的市场销售规模和利润规模。  相似文献   

5.
在融资约束的环境下,稳健充足的现金流有助于降低科技企业融资不确定性,保障研发活动有序展开。研发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是衡量科技企业研发投资对资金依赖性的重要指标。已有研究文献表明,现金流的使用成本更低,在外部融资成本较高时,充裕的现金流能够成为保障科技企业研发有序开展的重要依据。不过,对现金流依赖程度过高会引致科技企业放弃现有的创新投资项目。因此,如何平衡与改善研发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是科技企业亟待考虑的问题。从现有文献的研究视角来看,大多数文献侧重于考虑企业融资与外部资本市场的互动关系,试图探究缓解融资约束减少现金依赖,改善研发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途径。然而,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经营业务日趋多元化及经营规模日趋扩大化,集团组织已成为我国企业的重要组织形式,对科技企业研发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改善问题的研究应考虑集团组织因素的扰动。科层理论指出,集团组织内部会形成一个内部资本市场,其是以集团内的行政命令替代外部的自由市场配置并可作为外部资本市场的补充和替代,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与外部资本市场相比,内部资本市场具有信息对称、资源共享等优势,引入集团组织环境可有效改善研发投资—现金流敏感...  相似文献   

6.
文章系统整理了包括产业政策激励在内的政府政策与企业研发投资的相关文献,旨在为学术界相关研究提供文献基础性概要分析,也为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行为的研究提供一个有益的导向性视野,内容涵盖了政府政策激励(包括产业政策)与企业研发投资、对政府激励政策(包括产业政策)与企业研发投资的研究评述、产业政策与企业研发投资的研究框架探索、产业政策激励与企业研发投资后续的研究方向。尤其是试图将产业政策、研发投资与创新绩效等纳入一个理论框架,并为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激励效果给予某种程度上的理论解释,以弥补现有文献在研究系统性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2012—2015年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企业高管的教育背景和技术背景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同时,对这两种背景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其一,企业高管团队受教育水平越高,研发投资越多,企业高管的技术背景越强,企业研发投资越少;其二,企业高管的两种背景之间存在积极的交互作用,技术背景增强教育背景对研发投资的积极影响,教育背景能够反向调节技术背景对研发投资的影响。本研究对于企业高管的选择与任用、对于企业的研发决策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出发,讨论资产剥离能否实现资源有效再配置,促进企业研发投资。研究发现,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资产剥离与研发投资代表了企业战略层面的权衡,企业会将资产剥离回收的现金用于研发投资。进一步研究表明,资产剥离主要是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进而促进研发投资。具体来说,首先,资产剥离对企业研发投资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存有融资约束的企业中,从公司特征来看,分别是年轻企业、小企业、民营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其次,资产剥离与市场需求变动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最后,从经济后果来看,相比于资本性支出,将资产剥离后的资金用于研发投资更符合“效率假说”,会对企业未来绩效产生正面影响。本研究为中国现阶段鼓励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创新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利的实证证据,同时也为企业进行相关战略变更和投资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  相似文献   

9.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博弈、研发外溢与政府补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特区正处于转型发展新时期,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然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活动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外溢性。在研发外溢效应足够大的情况下,虽然潜在进入者比在位企业具有更高的研发积极性,如果政府不进行干预,不论是在位企业还是潜在企业都不愿意开展研发活动。为激励企业研发创新,政府可以考虑对其进行研发补贴。在事后补贴能够较好地界定的情况下,最优的事前补贴就是不提供资助。但若研发外溢不能准确度量,事前补贴仍然是一种可供选择的重要政策工具。不论是事前补贴还是事后补贴,研发补贴数量与企业所能够观察到的研发投资和企业成本正相关,与企业研发期望收益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对外研发性项目投资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研究对外研发性项目投资的概念与模式,我国对外研发性项目投资的现状,以及我国对外研发性项目投资的目标取向、思路与对策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