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两课"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意识的主渠道、主阵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两课"教学中政治文明意识培养的主要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教学理念,使大学生的政治文明意识内化为良好的政治文明素质和行为,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伟大实践,是"两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政治文明意识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江泽民同志就此作了深入的论述.要想搞好"三个文明"建设,必须在全社会加强社会科学的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必须牢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先进生产力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水平,先进文化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前进方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4.
伴随我国乡村国情的变迁,现行的“乡政村治”的治理体制面临巨大挑战,“撤并乡镇”的治理体制改革模式也深陷困境。构建“县政乡治村派”的新型乡村治理体制,实现从“村自治”到“乡自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民主事业发展的新航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佳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5.
政治文明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作基础,而中国民众中普遍存在的"官本位"意识,已经成了中国现代化和政治文明建设的社会意识障碍.探析"官本位"意识的成因,意在为克服"官本位"意识的影响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6.
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活动与政治关系的进步状态和发展程度的标志。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是人类 政治文明的重大进步,但是资产阶级民主和法治仍然是一种不公正、不合理的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现代政 治文明的最高形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坚持党的领导、实行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报告正式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列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而使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由十二大把社会主义文明届定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发展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文明".深刻认识政治文明范畴提出的客观必然性,对于深入理解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和按照"四位一体"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政治文明建设中的政党制度建设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政治文明的实质和核心是政治民主化,其最终表现形式是制度文明。政治的制度化程度决定着政治文明的程度,政治制度是政治文明基础性的支撑力量。建设政治文明的第一步不是简单的政治制度选择,而是在制度选择基础上的政治制度建设。政党是国家政治的核心和主体,政党制度是一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政党制度决定着政治过程,决定着政治发展方向。我国政党制度建设既面临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9.
关于"以德治国"思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以德治国"就是要以共产主义思想道德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我们的党员干部和人民,治理国家.它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加强党对道德建设的领导,抓好政治道德建设,坚持以德治政,从严治政,深入开展道德教育,积极营造有利于加强道德建设的舆论文化氛围.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文章还提出了"以德治国"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问题,已成为各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回答和解决的问题.正是由于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才导致许多马克思主义政党因丧失先进性而如"多米诺骨牌"般地丢掉了政权并自行瓦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光辉典范,做到了先进性的内在本质和外在表现的有机统一,体现了新形势下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为我们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开启了新的视野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制定“政党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政党法,只是在宪法的序言和总纲部分对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作了原则性规定。在依法治国的条件下,有必要制定中国政党法,以依法规范政党活动,促进国家的政治文明建设。同时,我国制定政党法的主客观条件已基本具备,具有进行立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新型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显著优势之一。新型政党制度与生俱来的价值是:领导、合作与协商,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作为基本政治制度的新型政党制度确保了我国政治稳定、社会有序、国家富强,用"中国之治"和"中国奇迹"昭告中国制度的合理性和中国治理的高效性。中国多党合作所展现出来的治理优势,也越来越得到学界的承认。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理论,体现出我国新的科学的综合发展观;要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就必须抓住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这个根本,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将创新作为发展的基本动力,积极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企业创新体系和个人创新体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必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的村级治理是以"乡政村治"法律模式为基础的,实施村民自治。"乡政村治"立法既符合中国历史形成的村治传统,也切合我国的治理需求。然而,随着国家改革的深入及其社会的快速转型,农村治理出现了乡政介入疲软、农村基层组织涣散、乡村整体衰败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治理难题,国家不断通过人力资源输入、项目资源进村、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干预等机制,努力推进农村各方面的振兴。这些探索性措施,很多已经发挥出制度引导的正功能,其可以通过立法的方式加以法律化;而有些可能与现行法律相冲突的,则需要立法加以完善和协调。而完善的路径主要有两条主线,一个是加强村治的党内法规建设,另一个就是完善村级治理的国家立法。  相似文献   

15.
政府信任是国家治理效能的晴雨表,是民众与政府之间关系的黏合剂,发挥着政治稳定器的作用.在人人持有"麦克风"的互联网时代,"喧嚣"在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虚拟空间的"对抗式"话语,以质疑、怀疑、批评等形式消解与重构政府信任,对整个政治生态产生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分析疫情之下虚拟社群"对抗式"话语的表现形式,辩证对待"对抗式"话语,既不一律否定,也不任其野蛮生长,在"共识、共建、共治、共生"理性分析的视角下,探寻虚拟社群政府信任的"政府自塑、民众自律、媒介自控"多元主体合力再生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基本国情体现在:人口多、疆域广的形式要素;多元化、复杂化、非均衡化的本质特征;国家强大的效能表征。大国的基本国情决定其治理的特殊矛盾为:统一性与有效性的矛盾,及由此衍生的政党的阶级性与公共性、发展战略的长期性与渐进性、治理结构的多元性与协调性的矛盾。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大国革命与大国建设的组织核心,也是大国国家能力建设的核心,更是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既能实现以中央权威为核心的统一性,从而为发展战略的可持续性与治理结构的协调性奠定基础;也能实现以党性与人民性、政党治理能力与国家能力辩证统一的有效性,从而为提升国家能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奠定基础。故此,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乃是大国治理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与制度优势,它创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治理的“中国之治”成功经验,也将为人类现代化政治文明贡献出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7.
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在争取自由和解放的斗争中取得的积极政治成果,是政治系统各要素之间及其与社会系统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政治文明的价值就是政治文明在社会文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逻辑必然,先进性是其价值基础,"三个代表"是其价值取向,和谐发展是其价值目标.只有从价值观的高度认识政治文明与"三个代表"的内在关系,才能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深刻内涵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寻从"五一口号"肇始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挥创新性和创造性,实现政治吸纳、联合、稳定、增进共识、政治协商、促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增进政治文明互鉴等功能。  相似文献   

19.
陆贾融儒学礼、仁于汉代大一统官僚政体中,将礼作为最高的天道,治世之旨归;又保留法家依"法"循"度"原则,主张执一政,将贯彻一个政原、一个规矩、一个法典、一个意志作为治政准则.陆贾思想为董仲舒今文经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是汉代国家思想中政治、法律伦理化的肇始者.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集中彰显了"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之间的互动逻辑,从三个方面形成了深厚的互动根基:强有力的政党是"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的领导根基,人民立场是"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的群众根基,改革开放是"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的实践根基。"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的互动推进作用,有利于中国社会经济的长期向好发展与国家治理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的显著优势,有利于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新时代创新"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的互动路径,需要以"中国之治"为基础完善和发展"中国之制",以"中国之制"健全"中国之治"急需的制度,化"中国之制"的显著优势为"中国之治"的效能,建构"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的良性互动机制,实现"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的整体进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